GAT496-201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ICS93.080.30

R 84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 4962014

代替 GA/T 496-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s of red light cameras

 

 
  1. 2014

    10

    24发布

    2014

    12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功能    2

    5 检验方法    6

    6 检验规则    11

    7 安装和运行条件    13

    8 标志、标签、包装    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T 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A/T 496–2009相比,除逻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机动车闯红灯行为的术语(见3.12009年版的3.1);

    ——修改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术语(见3.2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有效记录数的术语(见3.32009年版的3.3);

    ——删除了记录总数的术语(见2009年版的3.4);

    ――增加了号牌识别准确率的术语(见3.6);

    ——修改了组成的要求(见4.1.12009年版的4.1.1);

    ――增加了型号的要求(见4.1.4);

    ――修改了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的要求(见4.3.1.12009年版的4.3.1);

    ――增加了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的要求(见4.3.1.2);

    ――修改了图片记录要求(见4.3.1.32009年版的4.3.2);

    ――修改了信息记录要求(见4.3.1.42009年版的4.3.3);

    ――修改了计时误差的要求(见4.3.1.72009年版的4.3.6);

    ――修改了联网数据传输的要求(见4.3.1.8.22009年版的4.3.7.2);

    ――修改了号牌识别功能的要求(见4.3.2.12009年版的4.3.8.1);

    ――修改了录像功能的要求(见4.3.2.22009年版的4.3.8.2);

    ――增加了通过车辆图像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3);

    ――增加了逆行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4);

    ――增加了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5);

    ――增加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6);

    ――增加了车流量记录功能的要求(见4.3.2.7);

    ――增加了接地要求(见4.4.5);

    ――修改了气候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见4.62009年版的4.6);

    ——增加了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测试的要求(见5.4.1.2);

    ——修改了联网数据传输测试的要求(见5.4.1.7.12009年版的5.4.6.1);

    ——增加了通行车辆图像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3);

    ——增加了逆行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4);

    ——增加了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5);

    ——增加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6);

    ——增加了车流量记录功能测试的要求(见5.4.2.7);

    ――修改了安装和运行条件(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巍、张军、李壮志、赵卫兴、陆宇、张昊、姜永强、黄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T 496–2004

    ――GA/T 496–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安装运行条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24726
    交通信息采集
    视频车辆检测器

    GB/T 26942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16.31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分类与代码

    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 329.3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3部分:交通违法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GA/T 497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 648 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 870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GA/T 9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车辆检测器间的通信协议

    GA/T 1043 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GA/T XX
    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ISO/IEC 15444: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JPEG 2000 image coding system(信息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 red light running behaviour of motor vehicle driver

    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灯红灯亮时禁止通行的规定,越过停止线并继续行驶的行为。

  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 of red light camera

    对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的系统。

  7.  

    有效记录数 number of effective record

    可清晰辨识号牌号码、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导向车道线、车辆行驶方向的记录的数量。

  8.  

    记录有效率 effective ratio of record

    系统的有效记录数与记录总数减去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无法辨识号牌号码、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导向车道线、车辆行驶方向的记录数之比。

  9.  

    闯红灯捕获率 capture ratio of red light running behaviour

    系统的有效记录数与实际闯红灯数之比。

  10.  

    号牌识别准确率 recognition accuracy for vehicle license plate

    号牌信息计算机自动识别正确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之比。

  11. 技术要求
  12. 一般要求
  13. 组成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由机动车闯红灯行为检测、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存储、补光照明等硬件单元和应用软件单元组成。

  14. 外观
  15. 各部件外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
  16. 金属机壳表面应有防锈、防腐蚀涂镀层,涂镀层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等现象。
  17. 金属零部件表面不应有锈蚀。
  18. 铭牌及标识

    铭牌及标识应固定在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主机或主要部件的醒目位置,且能永久保持。铭牌应至少标出制造商名称、商标以及设备编号;标识应包括:监测和记录的最多车道数、监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最大水平距离等。

  19. 型号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型号应由闯红灯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监测和记录闯红灯行为的标准车道数、车辆检测方式、扩展号等组成,见图1

    CHD


    扩展号,由生产企业自定义


    车辆检测方式(1:视频;2:地感线圈;3:地磁;

    4:雷达;5:激光;9:其它;0:组合型)


    监测和记录闯红灯行为的标准车道数

    闯红灯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20.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型号
  21. 电气部件
  22. 电源

    额定电压:AC 220V50Hz

  23. 电气保护装置
  24. 应安装过载、漏电和短路保护装置。
  25. 应安装防雷装置。
  26. 应使用快速熔断器来保护内部电路
  27. 接地端子
  28. 应设有专门的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大地有效连接。
  29. 系统机箱、电路单元、电路单元固定支架、固定螺栓、承载AC 220V电压部件的外壳等金属零部件均应与保护接地端子连接并应保证各部件的接地连续性。
  30. 防雷装置的接地线不能直接与保护接地端子连接,安装时单独接入大地,接地母线采用铜质线,不与强电的零线相接。
  31. 导线
  32. 导线应具备有效保护,保证导线不会接触到易引起导线绝缘部分损伤的部件。当导线需穿越金属孔时,金属穿线孔应进行倒角,不得有锋利的边缘,导线应装有护线套。
  33. 所有接线应布置整齐,使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卷或管道可靠固定,线束内的线路应有效编扎,走线安排应保证任何接线总成的拆除不会影响到与该总成无关的线缆。
  34. 功能
  35. 基本功能
  36.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


    系统应能至少记录以下3张反映闯红灯行为过程的图片:

    a) 能反映机动车未到达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b) 能反映机动车已越过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号牌号码、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c) 能反映机动车与b)图片中机动车向前位移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37.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系统宜能记录机动车闯红灯行为对应驾驶人面部特征的图片,驾驶人面部的分辨率应不小于50×50像素点,作为认定机动车闯红灯违法驾驶人的参考资料。

  38. 图片记录

    系统记录的图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图片格式应采用JPEG格式,JPEG图片编码应符合ISO/IEC 15444:2000的要求;

    b) 图片应具有防篡改功能;

    c) 记录的每张图片应包含时间信息,至少精确到0.1s

    d) 图片记录要求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

    e) 记录的最终图片应合成为一个图片文件,且至少应包含:时间、地点、方向、车道和设备编号等信息,设备编号规则应符合GA/T 1043的要求

    f) 合成的图片清晰度应能满足人工对车辆号牌号码认定的要求,图片不应出现红灯信号泛白、光晕等颜色失真现象;图片合成时,不得出现原始图片遗漏、错位等情形。

  39. 信息记录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记录的机动车闯红灯信息应符合GA 16.31GA 329.3GA 648的要求。

  40. 闯红灯捕获率

    在标注的适用条件下,闯红灯捕获率应不小于90%。

  41. 记录有效率

    在标注的适用条件下,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42. 计时误差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24h计时误差应不超过1s

  43. 数据传输
  44. 数据传输要求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具备联网数据传输或现场数据下载功能。

  45. 联网数据传输

    通过网络将机动车闯红灯信息自动传输到指定数据中心,且信息传输应具有防丢失、防篡改等功能。视频数据传输应符合GB/T 28181的要求。

  46. 现场数据下载

    现场将机动车闯红灯信息人工或自动下载到存储介质中后带回数据中心,下载过程不得删改原始信息,且应自动生成下载日志信息,包括下载人、下载时间等信息。

  47. 扩展功能
  48. 号牌识别


    系统应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用于号牌识别的字符库应齐全,能识别GA 36规定的号牌(除临时号牌外)、武警汽车号牌和军队汽车号牌。日间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90%;夜间车辆号牌识别准确率应不小于80%

  49. 录像

    系统应具备录像功能,采用H.264MPEG4MJPEG编码标准,视频质量不低于720P8fps,并能确保前端存储连续录像时间不小于7日;录像支持OSD信息叠加,叠加的信息至少包括日期、时间(精确到秒)、监控点名称、设备编号等信息

  50. 通过车辆图像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通过车辆的图片,捕获率应不小于95%

  51. 逆行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逆行车辆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52. 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53.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

    应能清晰记录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车辆的图片,图片应符合GA/T 832的要求,捕获率应不小于80%,记录有效率应不小于80%

  54. 车流量记录

    应能准确记录车流量,信息应符合GA/T 920的要求,检测精度应不小于90%

  55. 电气安全性能
  56. 电源适应性要求

    AC 220V±44V50Hz±2Hz的电源条件下,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7. 绝缘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经恒湿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

  58. 耐压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在1500V50Hz的耐压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现象,试验后应无电气故障,功能应正常。

  59. 接触电阻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5Ω

  60. 接地要求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Ω;但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Ω•m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20Ω

  61. 电磁抗扰度性能

    受试系统在静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和电压短时中断等电磁骚扰环境下不应出现电气故障,试验结果评定应符合GB/T 17626.2GB/T 17626.4 GB/T 17626.5GB/T 17626.112级要求,即允许其基本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在试验结束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贮存的图像、数据不应丢失。

  62. 气候环境适应性
  63. 所有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应能承受高温、低温、恒温恒湿等气候环境试验,试验中及试验后受试系统应无任何电气故障,机壳、插接器等不应有严重变形,功能应保持正常。
  64. 在雨淋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内部应无渗水或积水现象。
  65. 在盐雾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表面不应有严重锈蚀情况。
  66. 在粉尘试验后,室外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内部应无大量积尘。
  67. 机械环境适应性

    在承受振动、冲击等机械环境试验后,受试系统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零部件应无损坏;应无电气故障;紧固部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受试系统功能应保持正常。

  68. 检验方法
  69. 检验条件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0℃~+40℃;环境相对湿度:45% 90%;系统供电电源:AC 220V50Hz

  70. 一般要求检查

    目视检查组成、外观、铭牌及标识、型号。

  71. 电气部件检查
  72. 利用万用表检查额定电源。
  73. 目视检查电气保护装置、接地端子和导线。
  74. 功能测试
  75. 基本功能测试
  76.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
  77. 测试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时,检测和记录的车道数、检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距离等试验参数按照其标注的适用条件确定。

  78. 测试方法


    采用单车试验,行驶轨迹应分别在相应车道的左侧、中间、右侧,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测试次数分别不少于10次:

    a) 试验车在对应的绿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b) 试验车在对应的黄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c) 试验车在对应的红灯相位时开始通过系统监测路口;

    d) 试验车在对应的红灯相位时停在系统监测路口,同时模拟相邻车道阴影、行人通行和逆行等干扰。

  79.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目视检查记录的图片,使用计算机和相关绘图软件检查图片中驾驶人面部的分辨率

  80. 图片记录

    目视检查图片的数量、内容和图片效果等,用计算机和相关绘图软件检查图片记录的格式、编码、防篡改功能等。

  81. 信息记录

    用计算机和相关数据库软件检查信息记录格式、内容等。

  82. 闯红灯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83. 测试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测试。试验时,检测和记录的车道数、检测方向停止线与信号灯距离等试验参数按照其标注的适用条件确定。

  84. 测试方法


    试验时,在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或路段),试验车在日间和夜间分别以5km/h20km/h40km/h60km/h80km/h的速度进行闯红灯测试,上述各速度点测试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时,采用单车通行方式,行驶轨迹应分别在相应车道的左侧、中间、右侧,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根据试验记录的信息计算闯红灯捕获率、记录有效率。

  85. 计时误差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连续工作24h,将系统计时与标准计时比对,计算计时误差。

  86. 数据传输
  87. 联网数据传输

    用计算机模拟指定数据中心,并通过网络与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连接,测试联网数据传输功能。测试中可模拟网络中断故障。视频数据联网测试按GB/T 28181方法进行。

  88. 现场数据下载

    人工现场数据下载,并通过计算机检查下载日志信息。

  89. 扩展功能测试
  90. 号牌识别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号牌识别功能,并按GA/T 497的方法测试号牌识别准确率。

  91. 录像


    使用帧率测试等专用软件测试录像的编码、清晰度、帧率等;目视检查录像的录像时间、OSD叠加信息。

  92. 通过车辆图像记录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通过车辆图像记录功能,并按GA/T 497的方法测试车辆图像捕获率。

  93. 逆行记录

    试验车逆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辆逆行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94. 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

    试验车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95.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

    试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功能,并参照5.4.1.5测试车辆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

  96. 车流量记录


    试验车通行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车流量记录功能,统计10个交通信号灯信号周期的车流量,计算车流量精度。

  97. 电气安全性能试验
  98. 电源电压适应性


    按表1设置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电源电压值及工作时间,检查受试系统的电源电压适应性。

  99. 电源适应性试验








    1 

    264V48Hz

    1h 

    2 

    264V52Hz

    1h 

    3 

    176V48Hz

    1h 

    4 

    176V52Hz

    1h 

  100. 绝缘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和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及施加500V直流试验电压,稳定1min后,测量绝缘电阻。

  101. 耐压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导电电路和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施加1500V50Hz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在5s10s中逐渐上升到规定值,在规定的电压上保持1min

  102. 接触电阻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在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空载电压不超过12V产生的不少于10A的电流,测量接触电阻。

  103. 接地性能测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不通电,开关置于接通位置。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或等效测试方法)测量接地电阻。

  104. 电磁抗扰度测试
  105.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106. 试验装置

    试验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2要求。

  107.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2要求,试验速率为2s放电一次,每个放电点应对正极性和负极性各放电10次,试验等级为2级。

  10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109. 试验装置

    试验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4要求。

  110.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4要求,试验电压选择正极性或负极性,试验持续时间为2min,试验等级为2级。

  111. 浪涌抗扰度测试
  112. 试验装置

    试验用雷击浪涌发生器和耦合/去耦网络均应符合GB/T 17626.5要求。

  113.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5要求,试验时,正极性和负极性各加5次干扰,每次浪涌的重复率为1/30s,试验等级为2级。

  114. 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115. 试验装置

    试验用信号发生器应符合GB/T 17626.11要求。

  116. 试验方法

    受试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电正常工作,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11要求,短时中断试验等级为0%UT
    ,持续时间为20个电压周期,共进行5次试验,每次试验之间最小间隔为25s

  117.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118. 高温试验
  119.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2的要求。

  120.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24h,其间试验设备连续通电工作。

  121. 低温试验
  122.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1的要求。

  123.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低温试验箱,在-2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24h,其间试验设备连续通电工作。

  124. 恒定湿热试验
  125.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2423.3的要求。

  126.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的室外设备放入试验箱,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0%95%环境中保持24h后,再接通电源工作24h。试验后,按5.5.2的方法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

  127. 雨淋试验

    将未通电的室外设备按正常位置放置,雨淋试验喷水量为24.5L/h,雨淋试验摆管以不小于120º的角度来回摆动,摆动周期为5s±2s,持续时间为2h

  128. 粉尘试验

    将未通电的室外设备放入粉尘试验箱,试验箱温度应保持在0℃~+35℃,相对湿度为45%80%,试验箱中每立方米内应含保持滑石粉2kg,每15min扬尘5s,持续2h后取出。

  129. 盐雾试验

    将室外设备以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试验箱温度为+35±2℃,盐雾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1%,盐雾沉降率为1.0mL/(h·80cm2)2.0mL/(h·80cm2),在48h内每隔45min喷雾15min进行试验。试验后用流水清洗掉试样表面的沉积物,然后在室温中恢复放置1h

  130. 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
  131. 振动试验
  132. 试验设备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10的要求。

  133.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室外设备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在上下方向进行定频振动试验,振动频率为33Hz,频率误差为±2%,振动加速度值9.8m/s2,持续时间为1h

  134. 冲击试验
  135. 试验设备

    试验装置应符合GB/T 2423.5的要求。

  136. 试验方法

    将连接完毕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室外设备安装在试验台上,在上下方向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为98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半正弦波脉冲击3次。

  137. 检验规则
  138. 检验分类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现场验收检验。

  139. 型式检验
  140. 检验条件

    型式检验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a) 产品新设计试生产;

    b) 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

    c) 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提出要求;

    d) 合同规定等。

  141. 检验要求

    进行型式(定型)检验需由申请者提供:

    a) 说明书中应给出详细的操作、维护、维修说明、接线图或电气原理图,还应给出会影响使用者

    人身安全的有关提示信息;

    b) 试验用系统3套。

  142. 结果判定

    按表2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如果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型号系统型式检验不合格。

  143. 试验项目表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型式检验

出厂

检验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

1 

一般要求

4.1 

5.2 

 

 

 

 

2 

电气部件

4.2 

5.3 

 

 

 

 

3 

机动车闯红灯行为记录

4.3.1.1 

5.4.1.1 

 

     

4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4.3.1.2 

5.4.1.2 

 

     

5 

图片记录要求

4.3.1.3 

5.4.1.3

 

 

 

 

6 

信息记录要求

4.3.1.4 

5.4.1.4 

 

 

 

 

7 

闯红灯捕获率

4.3.1.5 

5.4.1.5 

 

     

8 

记录有效率

4.3.1.6

5.4.1.5

 

     

9 

计时误差

4.3.1.7

5.4.1.6

 

   

 

10 

数据传输

4.3.1.8

5.4.1.7

 

 

 

 

11 

扩展功能

4.3.2 

5.4.2 

     

12 

电气安全性能

4.4 

5.5 

 

 

 

 

13 

电磁抗扰度

4.5 

5.6 

 

 

   

14 

气候环境适应性

4.6 

5.7 

   

 

 

15 

机械环境适应性

4.7 

5.8 

   

 

 

” √ “表示进行检验的项目。

  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为100%的检验,由生产厂家按表2规定进行,如有不合格项应进行返工或返修。

  2. 现场验收检验

    现场验收检验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GA/T 870要求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

  3. 安装和运行条件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安装和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工程施工应符合GB/T 50198的要求;

    b) 视频车辆检测器应符合GB/T 24726的要求,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应符合GB/T 26942的要求;

    c) 补光装置应符合GA/T XX《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要求;

    d) 图像采集单元的安装应牢固,不得出现因抖动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形;

    e) 安装时,硬件设备应具有一定的防盗措施;

    f) 安装应满足对正常通行车辆、行人的安全性要求。如当采用悬臂式安装时,悬臂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高于安全高度距离(应满足安装地点的安全高度要求);如系统机箱安装在立柱上时,高度应具有行人防碰头、防撞等措施;系统机箱安装不应妨碍行人通行,以及应具有行人防绊、防撞等要求;

    g) 安装应考虑设备与路口和路段的协调性,宜从颜色、尺寸、外观形状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匹配;

    h) 对于系统监测车道为车辆混行车道(如直行并左转、直行并右转、直行并左右转)的,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闯红灯行为的误判现象;

    i) 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少于3000h

    j)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安排系统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试运行结束后,完成相应的试运行报告。

  4. 标志、标签、包装
  5. 标志、标签

    系统设备的外包装应标记以下内容

    a) 中文产品名称和型号、额定电源电压、电源频率、额定功率等主要电气参数;

    b) 制造商名称、详细地址、产品产地、商标或标识。

  6. 检验合格证

    出厂产品应有检验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型号;

    b) 制造商名称;

    c) 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

    d) 出厂检验结论、检验日期;

    e) 检验员标识或检验员代号。

  7. 包装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运输的要求。

    单个包装箱内应有使用说明书、保修卡、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标志及装箱单。


建设机械式停车场(库)的规划管理研究

建设机械式停车场(库)的规划管理研究

李钺

li yue

 

【摘要】本文从加强城市机械式停车场(库)建设的管理为出发点,探索了机械式停车的类别及设置要求,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一套建设标准及管理要点,以指导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机械式停车场(库);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标准

Abstract: The basic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parking lot (garage). And researches on category and deploying requirement of mechanical parking have been done. At last, a suit of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outlines of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with great pertinence to instruct further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mechanical parking lot (garage);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Technology standard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停车位的缺口日益扩大,”居者有其车”与”拥车有其位”的矛盾急剧凸现。

城市停车不但要占用相当规模的土地和空间,而且停车空间的分布和集中程度与城市土地级差收益的等级划分情况基本一致,即在城市中土地价值最高的地区,也正是停车需求量最高的地区,因而使停车空间的扩展相当困难。

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日新月异,国外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而大量开发应用自动化机械式停车设施。虽然在运用这些措施时,欧美和亚洲国家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立体化停车是各个国家普遍推广的措施,尤其是全自动化的机械式停车,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

机械式停车场(库)mechanical parking lot (garage)是利用机械来存、取停放车辆的整个停车设施叫做机械式停车库,以立体化存放的机械式停车库叫做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机械式停车设备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即是利用机械方法,将车辆作垂直、横向、纵向搬运,达到存放和取出车辆目的所使用的集机、电、仪一体化的全套设备。

如何加强城市机械式停车场(库)建设的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置的具体要求及标准,以便指导城市的建设,并通过对项目前期工作的审查与控制,提高建设的标准及质量,使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建设落到实处,是规划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上述问题为导向,探索了机械式停车的类别及设置要求,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一套建设标准及管理要点,以指导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1. 研究流程

图1 研究流程图

2. 国内、外机械式停车设施类型及应用

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发展较早、较好的有国家有日本、韩国、德国等;在亚洲,机械式停车方式采用较好、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机械式停车场(库)已经超过单纯用于停车的功能,发展成为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较强实用性、观赏性和经济开发价值的城市建筑。

2.1 机械式停车库的三大应用范围

  • 家庭、居民住宅区自用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国家鼓励私人购车,要逐步改变公款购车的单一消费结构形式,现北京80%的小型客车为私人所购,这一比例将逐渐上升,并在全国形成蔓延之势。目前10:1~10:2配建的底层车库和地面停车场显然是不够的,在有限的空地上修建空间利用率高的机械式停车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社会公用

公用停车设施不足必然会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根据国外的经验,只有当市区的公共停车场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5%~20%,才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而北京才达到5%,广州7%,相差甚远。由于停车严重短缺,迫使机动车违章占用慢性道、人行道、绿化带,并乱停车,影响到市容和道路上的车辆运行速度及行人安全。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度也大,各类建筑物,各种设施、道路、绿地等都在争夺有限的地盘,显然用传统的地面停车场已不可能适应形势的需求了。建立新型的、占地少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已成为当今公用停车的迫切需求。

  • 单位自用

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办事效率越来越快,单位公务车和外来办事车越来越多,上班族私人车也开始涌现,因此行政、事业、企业、商业单位办公区及其住宅小区需要大量机械式停车库。

2.2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类型与特点

从目前国内外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机械式停车设备主要包括:升降横移类、双层悬臂式、平面移动类、巷道对垛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升降类等几类,不同类型的具体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1 各类型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对比表

类型

存取时间比较

可设置位置

人车分流

出入口位置

升降横移类

可通过增加组数,缩短整体存取时间

地上及地下均可

地面或地下

双层悬臂式

可通过增加组数,缩短整体存取时间

地上及地下均可

地面或地下

平面移动类

相对较长(根据停车规模而定)

地上及地下均可

地面或地下

巷道对垛类

相对较长(根据停车规模而定)

地上单独占地

地面

简易升降类

相对较短

地上单独占地

地面

垂直升降类

相对较长(根据停车规模而定)

地上单独占地

地面

垂直循环类

相对较长(根据停车规模而定)

地上单独占地

地面

专用升降机

相对较短

结合建筑设置

地面或地下

3. 机械式停车优、劣势分析

3. 1 优势分析

机械式停车库的几点优势:

  1. 占地少

约为平面停车场(库)的1/2~1/25;

  1. 投资少

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0万元,而建筑自行式停车场(库)每个泊位的造价约为20万元以上;

  1. 使用方便

一般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钟;

  1. 减少交通事故

减少因路边停车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1. 安全性高

由于只能采用机械式存取方式,增加了汽车的防盗性和防护性;

  1. 改善了市容环境
  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 2 劣势分析

同样,机械式停车库仍然具备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1. 由于采用机械式存取方式,存在一定的机械故障隐患;
  2. 机械式停车库建设属长期投资,建设单位难以套现;
  3. 对机械设备依赖性较大,后期存在管理和维护的费用;

4. 成都市机械式停车设施研究

4.1 成都市机械式停车库设置现状及需求研究

目前,成都市机械式停车设施相对国内其他城市,机械式停车设施较少,一般为升降横移类,且自动化水平不高,一般需专人进行操作。随着成都市机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逐渐紧张,停车位数量的缺口日渐增大,对建筑的配建停车位要求亦愈发严格,因此对机械式这种占地较少、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停车方式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4.2机械式停车设施技术标准

4.2.1 建筑尺寸要求

表2 升降横移式机械式停车设备建筑尺寸一览表

层数

l(米)

w(米)

h(米)

2层

6.4 

2.50n+0.40 

3.60 

3层

6.7 

2.70n+0.40 

5.40 

4层

6.7 

7.10 

5层

6.7 

8.80 

注:n为并列单元数

表3 垂直循环式(小型)机械式停车设备建筑尺寸一览表

l(米)

w(米)

h(米)

7.0 

5.5 

10.65 

表4 简易升降式(沉入式)机械式停车设备建筑尺寸一览表

层数

l(米)

w(米)

h(米)

2,3层

6.5 

3.6 

4.0(不含地坑)

注:1.上表中l为长度;w为宽度;h为高度;

2.以上尺寸均为设备的净尺寸,不含建筑管线所需高度;


图2 地下室尺寸限界示意图

4.2.2停车场(库)出入口要求

  • 人员安全出口和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 当停车库的出入口布置造成车辆难以正常进、出停车库时应设置转台;
  • 地下车库出入口数量应满足《汽车库建筑设计规划JGJ 100-98》的相关规定;

    4.2.3 噪声控制

  • 停车设备运行时,对停车库周围的环境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值;
  • 停车设备运行对停车库周围环境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和隔声措施。噪声控制设计应对停车设备的设计和工艺以及停车库的隔声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 为减少噪音对居住类建筑的影响,库址位于室外且露天设置的机械式停车场(库)应距离居民建筑不小于0.5米,避免噪音及共振,可应根据需要,采取降低噪声和隔声措施;

    4.3公共政策研究

    机械式停车场(库)的研究在我国,特别是成都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学习与借鉴是目前的首要工作,因此应努力研究一套符合成都市自身的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对机械式停车场(库)及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设置在建筑机动车停车位配建要求内采用”鼓励、限制、不鼓励”三级进行控制,对超过配建要求的进行鼓励,可在建设指标计算时给予部分优惠政策。

    应在充分利用建筑用地地下空间的基础上,尽量以普通自走式平面停车方式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配建要求,对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设置建议以下表进行控制:

    表5 设置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控制要求

    类别

    控制情况

    适建类型

    城市社会公共停车场

    鼓励

    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

    城市重点地区公共建筑

    鼓励

    平面移动类、专用升降机、升降横移类、双层悬臂式

    城市一般地区公共建筑

    限制

    平面移动类、专用升降机、升降横移类、双层悬臂式

    城市

    居住类建筑

    地下

    不鼓励

    升降横移类、双层悬臂式

    地面

    不鼓励

    —— 

  • 对于新建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建筑等相关技术指标应满足设置条件,并应结合具体区位研究适建的机械式停车设施类别;
  • 对于增设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应结合建筑设置于地下,或结合建筑进行设置,不得占用绿地等公共资源,增设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以两层升降横移类、双层悬臂式为主,且增补的机械式停车位数量不得超过配建总停车位的40%;
  • 对于独立占地的公共停车场,可鼓励采用机械式停车楼方式,如:垂直升降、垂直循环、巷道堆垛和平面移动类等;
  • 全机械式停车设施,如:垂直升降、垂直循环、巷道堆垛和平面移动类,可结合用地在城市重点区域(CBD区域、南部副中心核心区)进行建设;
  • 居住类项目对地面的机械式停车位严格进行限制,可结合含自走式坡道的地下停车库进行建设,且配置的机械式停车位数量不得超过配建总停车位的40%;
  • 新建、新增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均应纳入相关审批程序;

    5. 结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在城市”不限制拥车”的政策指导下,”停车难”问题日益凸现,而数量不够是”停车难”问题的主要矛盾,机械式停车场(库)的研究与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内机械式停车场(库)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逐步应用,未来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发展前景亦非常广阔。

    本文仅从规划及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机械式停车设施的技术标准及设置要求,而在具体的设置方法及措施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报告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简述

关键词: 立体车库
控制系统 PLC 人机界面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简述    1

第一章    绪论    2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2自动化立体车库主要结构组成及类型    3

1.2.1 升降横移式    3

1.2.2 巷道堆垛式    4

1.2.3垂直提升式    5

1.2.4垂直循环式    5

1.3升降横移式车库概况    6

1.4本报告主要完成任务    7

第二章
智能立体车库总体方案设计
    8

2.1系统功能要求    8

2.2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9

2.2.1控制部分    10

2.2.2 升降和横移传动部分    10

2.2.3钢结构框架    11

2.2.4载车板    11

2.2.5安全防护部分    12

第三章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存取车原理与操作流程
    13

3.1存取车原理    13

3.2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15

3.2.1电气控制方案的确定    15

3.2.2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    16

第四章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8

4.1控制系统功能概述    18

4.2 升降横移装置的驱动方式及电机的选择    20

4.2.1驱动方式的选择    20

4.2.2 电机的选择    21

4.3变频器选择    22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3

5.1程序设计原则    23

5.2 PLC程序编制原则与程序设计流程    24

5.3 上位机的监控    26

 

  1. 绪论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拥有率的迅速上升,城市停车难问题不断恶化,而作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有效措施——立体车库,以其占地面积少、停车率高、布置灵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智能立化体车库以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高效低耗等优点,正受到在国内外的关注。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迫切影响下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生型设备一改传统的停车场单层平面停放方法,向空中或地下发展,这在用地紧张,车多位少的状况下,将车辆多层存放。在日本等国土面积小,汽车数量众多的国家,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70%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在我国,目前机械式车位所占的比例仅为2%至3%,有关专家预测,立体停车设备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停车场的主流。专家指出,其实自助式停车场每平方米造价达2000元,一部车位建筑面积约为35平方米-50平方米,因此一个车位的造价约需数万元。但如果把自助停车位的空间充分利用,可以建造23层的立体停车位,这样一来,每个停车位的造价将大大缩减,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车位却可以翻一翻。从长远看,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立体停车场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还有更为明显的优势特点:一是占地面积约为平面停车场的12125,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二是投资金额不高,每个车位投资约3万-12万元;三是存取快捷,一般一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由于看好停车经济所蕴藏的市场商机,国内一些商家已开始抢滩。尤其是在一些商业旺地,开始规划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场,以留住这些商业区的人气和商气。在全国,有关停车场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产业开发已初露端倪。本文主要以升降横移式智能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1.2自动化立体车库主要结构组成及类型

目前,立体车库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升降横移式、巷道堆垛式、垂直提升式和垂直循环式。

1.2.1 升降横移式

如图1.1所示,升降横移式立休车,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单元可设计成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半地下等多种形式,车位数从几个到上百个。此立体车库可以在地面及地下停车场使用,也可设计成半地下形式,使用形式与配置灵活,造价较低。该类的主要特点在于:

a.节省占地,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

b价格低,消防、外装修、上建地基等投资少。

c.可采用自动控制,构造简单,安全可靠。

d存取车迅速,等候时间短。

e.运行平稳,工作噪声低。

f.适用于商业、机关、住宅小区配套停车场的使用。

图1.1 3X3升降横移式车库

韩国和德国公司的这类产品比较多,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特别适应于原有地库自走式停车场的改造工程。多层升降横移式主要适应于高度不受限制的平面自走式停车场的改造,结构简单且都已模块化。

1.2.2 巷道堆垛式

如图1.2所示,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采用堆垛机作为存取车辆的工具,所有车辆均由堆垛机进行存取,因此对堆垛机的技术要求较高,单台堆垛机成本较高,所以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适用于车位数需要较多的客户使用。


图1.2巷道堆垛式 图1.3垂直提升式

1.2.3垂直提升式

如图1.3所示,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类似于电梯的工作原理,在提升机的两侧布置车位,一般地面需一个汽车旋转台,可省去司机调头。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一般高度较高(几十米),对设备的安全性,加工安装精度等要求都很高,因此造价较高,但占地却最小。目前在南京市也有该类车库,占地225平方米、能停224辆车。据了解,该垂直提升式立体车库高50多米,28层,车库的两个门可同时进出车辆。车辆进入后,计算机管理系统将使车辆自动运转至合适的位置,停、取l辆车的时间大约为90秒。

1.2.4垂直循环式

如图1.4所示,此类型的车库具有如下特点:

a.占地少,两个泊位面积可停610辆车。

b.外装修可只加顶棚,消防可利用消防栓。

 

图1.4垂直循环式

c.价格低,地丛、外装修、消防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d.可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安全可靠。

1.3升降横移式车库概况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主要组成为五部分,分别为控制部分、升降和横移传动部分、框架结构部分、载车板部分和安全防护部分。

每个车位均有载车板,所需存取车辆的载车板通过升降、横移运动到达地面层,驾驶员进入车库,存取车辆,完成存取过程。停泊在车库内地面的车只作横移,不必升降,上层车位或下层车位需通过中间层横移出空位,将载车板升或降到地面层,驾驶员才可以进入车库内将汽车开进或开出车库,升降由电机驱动,通过钢丝绳拖动载车板,也是利用一台电机便可实现车位的移动。

存车操作:司机驾驶车辆从车库入口处进入,操作员从上位机处获取存车位信息并且写入IC信息磁卡,司机在入口处领取IC磁卡(卡上记录存车时间和车位号)后,司机开车进入车库到指定停车位存车,下车后按指定按钮确认已经从车里走出。PLC收到信号后控制车库托盘进行升降横移操作,自动完成存车过程。

取车操作:司机在入口处交还IC卡,根据磁卡信息缴纳停车费用后。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向相关PLC发出取车命令,PLC进行相关操作,待车辆降至地面一层,司机取走车辆,完成取车操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智能立体停车库系统,它是集设备、操作、安全、监控、维护、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其高度的智能检测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可实现零故障运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时控制功能,实现分时段、分层停车控制,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智能化立体车库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实现自动存、取车业务,并可实现一系列的智能化功能的立体停车库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立体化的物流储运系统。

1.4本报告主要完成任务

本课题通过对升降横移式智能化立体车库的研究,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进行系统选型与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并尽量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设计。通过对立体车库的主体结构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探讨智能化立体车库的存取车的原理、智能化的设计方案。对升降横移式智能化立体车库通过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对车辆自动存取功能的实现,用软件通过上位机实现存取过程的实时监控仿真研究,最后提出系统的外围部分人机界面的实现方案,突出了操作的便捷性、简单化,从而实现立体车库的智能化设计。在系统中,PLC作为控制器直接控制车库运行,工控机作为上位机通过网络通信监视整个车库的运行状态,实现车库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第二章
智能立体车库总体方案设计

2.1系统功能要求

整个车库设计由一台上位机对车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通过PLC控制载车托盘纵横传动装置以完成对车辆的存取操作。系统提供现场总线建立PLC与上位机的通信,上位机监控车库运行状态并且分析计算最佳停车位。各区域内车辆的调入调出由PLC根据调车命令和当前各区域内车位的车辆存放情况,按照相应的调度策略调度车辆进出。

立体车库的自动存取车控制系统包括弱电与强电两套系统。弱电系统主要包括各种信号的采集、报警与控制输出。PLC输出信号给接触器线圈,控制接触器的接通与关断。强电系统包括载车托盘电机控制线路、控制电机正反转接触器、到位限位及载车板的上下行程限位。

车库采用层面车位检测装置代替人工找位,用升降装置输送汽车到位。

存车时,司机驾驶车辆从车库入口处进入,操作员从上位机处获取存车位信息并且写入IC信息磁卡,司机在入口处领取IC磁卡(卡上记录存车时间和车位号)后,司机开车进入车库到指定停车位存车,下车后按指定按钮确认已经从车里走出。PLC收到信号后控制车库托盘进行升降横移操作,自动完成存车过程。取车时,车主将卡插入读卡机,系统会自动寻找对应的车辆并自行将其取出。实现车库的智能化的关键在于解决车辆的自动存入对位及自动取出问题。同时,为了缩短存取车所用的时间,通过运算自动判断最优停车位与取车路线。

系统在面板处设有急停开关,当发生意外时,按下急停开关,断掉所有电机的电源,使载车盘无法继续运行,以保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系统输出控制信号包括控制电机运行方向信号,控制电机运行信号,控制电磁铁得、失电信号,控制灯光报警信号,控制车库照明信号。

综合起来立体车库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管理立体车库设备对车辆停放、进出、收费、读卡、制卡等作业。

2)自动分配用户的停泊车位。

3)向PLC发送各种作业指令,监控设备工作状态和车位使用状态。

4)接收操作员的工作指令。

5)管理数据库,产生各种需要的报表。

6)完善的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7)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用各种图形技术,可以全面显示车库各运转设备,工作位置、设备工作状态、车位占用图,计算车库使用效率等各种财务管理数据。

2.2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主要组成为五部分,分别为控制部分、升降和横移传动部分、框架结构部分、载车板部分和安全防护部分。

2.2.1控制部分

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控制系统是存取车的指挥中心,是实现智能化的前提。主要由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组成。其中主回路主要控制载车板的升降和横移,其设备主要是横移小电机和升降大电机,为了实现电机的平稳运行、无噪声、低能耗,高速准确,横移小电机主要采用减速机,升降大电机主要采用专用带刹车减速机,调速系统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控制回路主要是针对人、车的安全而设计的各种控制回路。

控制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控制系统主要运行方式分自动运行方式和手动运行方式两种。所谓自动运行方式是指,当操作人员输入进出车库的密码和车位号码后,按下确认键,系统进行远程的控制和操作,车库托盘进行的升降、横移动作都会自动完成,当设定的车位到达地面时,用户可将车开到该载车板上,或从该车位的载车板把车取出。自动方式主要是为正常使用者所用,操作人员输入信号远程控制车库的运行。所谓手动(或点动)运行方式是指操作人员单独操作某一个运行动作的连续或断续运转,如某车位的单独升降、单独横移等,该运行方式多为车库的管理人员或操作维护人员所使用。

2.2.2 升降和横移传动部分

升降传动是车库传动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托盘与车辆的升降运动。它利用电动机、链条等拖动装置将车板从底层车位提升到上层车位,或将车板从上层车位下降至底层车位,实现升降存取车,升降传动部分由电动机、变频器、链轮、链条等组成,运行时,电动机带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链条,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现托盘的上下升降运动。在存取车操作时,升降系统将所要存取的车辆通过停车托盘提升到指定位置,或将载有车辆的托盘从指定位置落下。

横移传动系统负责停车托盘在横梁上的横移运动。横移传动机构一般由电机、变频器、驱动轮和从动轮、导轨组成。底层横移传动系统与载车板做成一体,其它层的横移传动系统均置于车位架上,传动轴工作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车库的工作状况,由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的工作原理可知,除了顶层的载车板不需横移外,其它层载车板均需要通过每层的横移导轨左右移动,为上层的载车板升降提供空位。

2.2.3钢结构框架

钢结构框架主要由横梁、纵梁、导轨、停车架、托盘等部件组成。主要作用是承重和内置多个停车位,并安装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消防系统、排水等相关设备。框架结构是整个车库的支撑部分,主框架体系由水平方向的梁和垂直方向的柱通过钢性结点连接而成,该结构体系通过结构构件的抗弯刚度来抵抗侧向力。

2.2.4载车板

载车板是用来承载车辆的装置,按结构形式有框架式和拼板式两种。框架式载车板多数采用中间突起结构,用型钢和钢板焊接承载框架,在两侧的车通道和中间凸起的顶面用不同厚度的钢板铺设。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导入功能,可按需要设置行车通道宽度,适合车型变化较多的小批量生产。拼板式载车板用镀锌钢板一次冲压或滚压成组装件,通过电镀、烤漆等对组件进行相关的表面处理后队组件咬合拼装,并用螺栓紧固连接,使载车板牢固、轻巧、美观,横移机构设置在行走小车长框架两头的横梁上。

2.2.5安全防护部分

智能立体车库在运行中要保障人员、设备的安全,这是设计者进行系统设计的很重要内容之一。系统由安全挂钩、光电传感器、反馈元件、上下限位开关、横移限位开关等组成。由反馈元件输出监测信号至PLC,安全钩的收放动作由PLC控制继电器予以执行。该部分充分利用各种限位开关、接近开关、行程开关、光电开关检测托盘、车体的位置与运行状态,采用接触器、继电器执行对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系统要求开关逻辑严格互锁,保障存取车的安全可靠。

首先是通过在电路中设置的断电保护、断相保护、缺相和相序保护装置,确保在电路主电源发生缺相故障时,或设备发生断相、反相故障时,相应的保护器件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继电器等动作,切断设备主电源,达到保护人员、设备安全的目的。其次,立体车库系统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接近开关和传感器来完成对车辆、人员、位置、环境等自动检测,如光电传感器、感温烟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再次,动作区域还配有其他安全系统,采取传动系统自锁保险设计,如采用制动电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可以处于自我保护状态;采用安全挂钩保险设计来保证载车板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如控制安全挂钩运动的电磁铁上采用一反馈信号,指示挂钩是否已挂好托盘;另外系统在多处设置急停开关,如载车板的边缘、升降层的限位处、进出车库的门口等,当有意外发生时,如车辆停放或升降位置偏离正常,可以按下急停开关,切断所有电机的电源,从而保护系统、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为使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性能的可靠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为防止电源的干扰,交流电源需经自动空气开关后再送入PLC。如果电源干扰特别严重,则可以安装隔离变压器用以增强抗干扰的能力。系统通过精确定位来提高人员在存取车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如行程开关的设置保证托板能平移到预定位置以及托盘能上升或下降到准确位置,行程开关逻辑要严格互锁,系统联动联锁控制如下:急停按钮按下,立即断所有电机电源;任何载车盘触发上、下极限限位开关,立即断所有电机电源;上层载车盘不在上位或运行不到上位,中层载车盘不能运行;中层载车盘运行不到位,上下层载车盘不能运行;下层载车盘不在下位或运行不到下位中层载车盘不能运行;安全挂钩不在开启位置,无下降动作;前后超长开关被遮挡,所有载车盘都不能动作;入口处人员误入被遮挡,所有载车盘都不能动。

第三章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存取车原理与操作流程

3.1存取车原理

升降横移停车库利用托盘移位产生垂直通道,实现高层车位升降存取车辆,全部逻辑过程均由PLC进行控制。

地面上布置的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结构特点是:底层只能平移,顶层只能升降,中间层既可平移又可升降。除顶层外,中间层和底层都必须预留一个空车位,供进出车升降之用。当底层车位要存取车时,无需移动其它托盘就可直接进出车;中间层、顶层进出车时,先要判断其对应的下方位置是否为空,不为空时要进行相应的平移处理,直到下方为空才可进行下降和进出车动作,进出车后托盘再上升回到原位置。其运动总原则是:升降复位,平移不复位。地下布置、半地上半地下布置车库的结构与此类似。

如图2-1所示,3*3升降横移立体车库运动原理第一层和第二层都有两个停车位,一个空位;第三层有三个停车位,无空位。

假如停车库的状态如图(a)所示,除了A32是空的,其它车位有车。现在要把车停放到A32停车位上,则首先应将A32停车位下的车位移开,即将A12, A22,向左移,如图(b),最后将A32降至底层,如图(c),车停到A32上,然后托盘复位,如图(d)。图2-3为停车全过程的运动示意图,同样NM排的存取车原理相同。


 

 

 

 

 

 

 

 

3-1三层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运动示意图

3.2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3.2.1电气控制方案的确定

根据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结构特点,除顶层外的其它层都必须留出一个空位,供载车托盘上升和下降用。当车辆位于底层时,无需移动其他托盘就可直接取出车;若准备将车存于底层,同样不需要移动其它层的载车盘,直接将车驶入即可。但若车辆存于中间层或顶层,在取车时,则需要通过横移将该车位以下的托盘位置调整为空,才可进行车辆的下降;同样若存车到中间层或顶层,也需判断欲停放的车位处所在的下方是否为空,进行平移操作后,在进行下降至1层,车辆驶入后再上升回到原位置。整体操作时,遵循底层托盘只进行平移操作,顶层托盘只能进行升降操作,中间层既可平移又可升降操作的原则。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是整个车库的核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影响到系统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求一定要考虑到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与操作方便性,要求能自动完成进出车辆并显示相应信息。

PLC(可编程控制器)是已经完成系统设计的一种控制设备,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突出特点。只要规划好输入输出信号,再用PLC指令根据控制要求编排出PLC控制程序即可。同时,PLC指令比较汇编语言或C语言要容易掌握得多。综合以上各种优点选用PLC作为立体车库的控制核心。

立体车库根据库容量情况,如3*33*43*5立体车库最大存车数分别为71013,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都可选择西门子300型号的PLC为主控单元口。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系统逻辑框图如下所示:


 

 

 

 

 

 


3-2 小型车库系统组成逻辑框图

控制系统中主控单元的主要控制对象首先是车库内的横移电机和升降电机,控制系统使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内实现正反转;其次是车库内的各种辅助装置,如:指示灯及其各种安全设施等。为了保证搬运器能将托盘能横移到预定位置以及使托盘能上升或下降到指定位置,采用了行程开关。为了判断托盘上有无车辆,采用了光电开关。一般小型车库选用按钮操作,但对于大型车库来说要用上位机来对其进行控制。

3.2.2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

升降横移式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共同组成。其中,上位机以工控计算机为核心,处于监控室或值班室中,主要起监控和管理作用,可以适当配备打印机、收款机等;下位机采用PLC,实现对现场进行直接的控制。利用系统中上位机的监控作用,通过数据处理、图形显示和多媒体技术,显示出各种现场的状况,将PLC从现场采集的各种不同的开关信号、报警信号等,从控制界面显示出来,从而在监控人员和立体车库之间以及在操作人员和立体车库之间都可构造出直观形象的界面,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故障进行提示或报警。升降横移式智能立体车库整体结构如图2-3所示,在结构中每个单元的PLC相对独立都受控于上位工控机。上位机与显示器、打印机、收款机相连,通过键盘鼠标可进行直接的信息输入。PLC主要完成对托盘位置及运行状态的检测和存取车的操作,将现场传感器、限位开关、安全挂钩等相关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输出信号控制接触器、电磁铁等动作,对拖动电机的起停进行控制。


 

 

 

 

 

 

 

 


3-3 控制系统结构图

智能立体车库的操作分为三类,包括故障诊断和处理、联系现场状况的数据I/0操作、执行用户程序以及响应与PLC相连的外部设备的命令操作。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出现存取操作时,PLC会接收人员在上位机的输入指令,经过分析判断检测元件的状态、读取机械驱动的信息后,将输入信号的信息反馈到执行机构如电磁铁、继电器、安全装置、显示指示灯等,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托盘的升降横移运动、限位开关的动作等,完成信号的显示与车辆的存取操作。

第四章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控制系统功能概述

立体车库控制系统通过工作人员操作上位工控机完成对车辆的存取操作。

存取车具体操作:存车时,司机驾驶车辆从车库入口处进入,操作员从上位机处获取存车位信息并且写入IC信息磁卡,司机在入口处领取IC磁卡(卡上记录存车时间和车位号)后,司机开车进入车库到指定停车位存车,下车后按指定按钮确认已经从车里走出。PLC收到信号后控制车库托盘进行升降横移操作,自动完成存车过程。取车时,车主将卡插入读卡机,系统会自动寻找对应的车辆并自行将其取出。实现车库的智能化的关键在于解决车辆的自动存入对位及自动取出问题。同时,为了缩短存取车所用的时间,通过运算自动判断最优停车位与取车路线。

车库系统主要负载参数如下表


 

 

 

 


4-1 车库负载参数

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运动的总原则是:升降复位,平移不复位,即车库托盘在上升下降过程后,必须回到原始位置;在实现平移的过程后可以不回到原位置。车库每个车位均由各自独立的机构驱动,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完整的自动存取车控制。在每层车库(除最上层)均留有一个空车位,允许托盘在电机的带动下左右移动一个车位,为上层托板的下移留出通道。在人员进行存车操作时,通过人机界面系统提供合适的车位。如果要存入一层,则用户可以直接将车开入一层停车托盘即可,不需要其它层托盘的横移和升降。如需将车停于非一层的位置,则需将托盘落至第一层,再将车辆开入,检测其停放到位后,再将其升至原所选位置。在停车托盘下降过程中,如果下层对应列上有托盘,则需进行平移操作,留出托盘的下降通道。车库每存取一辆车,要涉及其左右或下面车位托板的移动,所以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程序控制,取车过程与存车过程一致。通过上位计算机的数据通信手段,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显示。

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车库操作运行过程给出提示信号和对故障进行报警。系统采用工控计算机、PLC、逻辑开关和执行单元构成控制结构,在不同情况下,以不同方式实现车库的控制与操作管理。

4.2 升降横移装置的驱动方式及电机的选择

在立体车库中,升降横移机构为升降传动机构与横移传动机构的结合。横移传动包括横移输送小车升降的固定架及车托盘,车托盘是承载车的装置。对于3*3立体车库,下面两层共有4台可以进行横移,第一层和第二层各有两台,这两层各有留有一个空车位,供车盘左右横移之用,输送小车及车盘左右横移的动力源是横移输送电机,左右横移终点由限位开关进行定位保护。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升降固定架及车盘,车盘作为承载车装置,除第一层不需要车盘升降外,其它层每个车盘都要可以进行升降,第二层有两台车盘可以进行升降,第三层设有三台车托盘可以进行升降,升降拖盘的动力源是升降电机,由限位开关对车托盘升降到位时进行定位保护。在车库的运行过程中,顶层托盘只有升降运动,其余层都有横移运动。电机选用上要求具备制动、减速于一体的电机,
针对本车库的情况,升降系统采用链传动。

4.2.1驱动方式的选择

目前在有轨起重设备的运行中,横移机构的驱动方式通常有:

1)液压驱动。是普通电机驱动的2-4倍,具有大的驱动扭矩和简便的速差控制方式、较低的速差。但是设备成本较高,对液压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要求极高,且液压联接点较多容易泄漏,因此对液压元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均有严格的要求。

2)一角驱动。主要用于小跨度轻型起重设备中。

3)对角驱动。主要用于中小型的臂架型起重机。当轨道铺设平整时、它能基本上保证驱动轮轮压之和不随臂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
四角驱动。用于大中型的管架型和轿架型起重机。能保证驱动轮轮压之和不变。

对于本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一设计承重(轿车自垂)小于1800kg,托盘自重与托架自重约1600kg,其横移速度要求在0.1~0.2m/s,之间。因此,托盘和轿车的总重为3400kg左右。

4.2.2 电机的选择

假设减速器的减速比B,链轮的外径为D,电机的输出转速为WWD/(2B)=0.1~0.2
又因为电机选为三相交流电机,查表可知横移电机功率在0.2~0.4kw即可。目前国际上流行采用集电机、制动器、减速器于一体的”三合一”交流电机,它具有起动转矩大,制动可靠,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可频繁起动等一系列优点。

根据立体车库横移机构的上述参数(横移速度、承载录、结构尺寸),本立体车库横移机构的驱动方式采用仅用”三合一”一角单轮驱动。如图4-1所示:


 

 

 

 

 

4-1一角单轮驱动方式示意图

它的特点是传动轴大大缩短,运行驱动装置简化轻巧,占用空间小。布置安装灵活,维修方便,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在一般情况下,单轮驱动依靠托架金属结构的良好刚度,可以实现同步远行。如果结构刚度不够,会导致从动轮跑偏、啃轨等现象。由于该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日前市场上已有成功使用的例子。

4.3变频器选择

变频器选型时要确定以下几点:

l)采用变频的目的:恒压控制或恒流控制。

2)变频器的负载类型:叶片泵或容积泵等,特别注意负载的性能曲线,性能曲线决定了应用时的方式方法。

3)变频器与负载的匹配问题。

电压匹配:变频器的额定电压与负载的额定电压相符。

电流匹配:普通的离心泵,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与电机的额定电流相符。对于特殊的负载如深水泵等则需要参考电机性能参数,以最大电流确定变频器电流和过载能力。

转矩匹配:这种情况在恒转矩负载或有减速装置时有可能发生。

在使用变频器驱动高速电机时,由于高速电机的电抗小,高次谐波增加导致输出电流值增大。因此用于高速电机的变频器的选型,其容量要稍大于普通电机的选型。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高温、高海拔,会引起变频器的降容,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挡。在选型过程中变频器如果要长电缆运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长电缆对地藕合电容的影响,避免变频器出力不足,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档或者在变频器的输出端安装输出电抗器。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程序设计原则

1)简化原则

尽量使用以低成本能完成工作的简单系统,因为系统越简单,操作和维护成本越低,可靠性越高,系统响应速度越快。

2)灵活性原则

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系统将来的功能,用途方面的扩展,以满足未来的需要和变化,当然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系统的经济性是一对矛盾,必须兼顾二者。

3)自动化原则

最大限度的应用自动化控制进行操作,因为恰当的自动控制能减少差错,降低使用才成本,提高系统的利用率。

4)人机工程原则

设计时要考虑系统使用人员的方便,而且不容易犯错误。

5)易于掌握和操作原则

只有容易掌握和使用的系统才会使系统使用人员容易接受。

6)可靠性原则

系统不因操作人员的误操作造成系统阻塞,甚至死机现象。另外系统要有数据库的备份以及恢复功能,以防止系统因为病毒等原因引起的数据库信息的丢失现象。

7)模块化原则

因为模块化的程序是设计人员思路是否清晰的重要体现,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5.2 PLC程序编制原则与程序设计流程

设计PLC应用程序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最大限度满足车库的控制要求,即完整性原则。第二,确保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第三,力求控制系统简单、实用、合理。第四,考虑到扩展的需要,即接口和通信等留有适当的余地。例如,系统为4*3立体车库,即四层三列立体车库,最多存放量9辆车。存取车控制只针对上层(二、三、四层)车位,而对于下层车位,存取车只需直接开进开出即可,采用梯形图语一言编写。对车位的操作就是控制横移小电机和升降大电机,使它们在不同时间实现正反转。上层升降动作和以下各层的横移动作必须是互锁的,即当上层泊位在升降时,下面各层泊位不能移动,当下层车位在进行升降动作时,上层车位也不能移动,并且每次升降只能有一个车位进行上下运动。在智能化立体车库系统中,用各种光电开关、行程开关检测位置状态;用接触器、继电器执行对拖动电机的起停控制;PLC来完成对托盘、托板位置及运行状态的检测和存取车的操作。

程序设计要求:

l)下层停车板左右横方向移动,上层停车板上下升降运动实现存取车;

2)手动状态时能够对每个车位单独启动和停止:

3)自动状态时,送车时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寻找车位,取车时,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将车辆送到地面。

该系统中PLC主要完成对托盘、托板位置及运行状态的检测和存取车的操作。所用状态元件、定时器及数据存储器均选用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的元件,当系统掉电时元件保持掉电前的状态,以保存现场信息;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按下急停按钮中止系统的运行并保存现场断点信息;当出现如电机过载、过热电气或机械故障时,自动中止系统的运行,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系统转入手动方式进行故障处理。在设计不同层进出车程序时可以采取仲各分支流程可同时执行,待各流程动作全部结束后,根据条件汇合状态动作的方式,提高运行速度。如若选择第三层托盘进出车,可使一层二层同时左移或右移,这样,控制系统均能自动处理设备动作顺序之间联锁或双重输出,方便了控制系统的运行及故障检查。在软件设计中为缩短进出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采取各分支流程同时执行,待各个分支流程全部结束后根据相应条件会合各相应动作的方式。采用模块化编程形式,如:主程序模块、手动按键子程序模块、紧急停车按键子程序模块、托盘平移运动程序模块、故障报警子程序模块等,车位运行过程中只需调用子程序模块,通过模块化程序,方便了程序的修改,降低了程序的复杂性,还为车位的拓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1存车流程图

5.3 上位机的监控

上位机的监控,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VC监控程序实行实时控制。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所以,组态软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系统的特点决定监控软件的选择。


 

应对互联网+渠道应加快服务

 

 

【论文精粹】应对互联网+ 渠道应加快服务化转型

  互联网+风声皱起,这让投影、大屏、商用显示、数字告示、视频通信等产业的渠道商,尤其是中低层渠道商感觉到了更大的行业挑战。如果说电商和招投标采购制度更多的体现了修补性的行业变革,那么互联网+则在主导一场真正的颠覆性革命。

  渠道商早已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

  现在,基层投影渠道商基本不再大量销售廉价投影,原因不是市场没有了,而是电商几乎占领了大部分廉价产品市场。这对于很多销渠道商的”流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不是电商带来的最大冲击。

  电商让产品价格倾向透明化,尤其是零售型产品。同时,电商也打破了渠道对区域产品供给的控制。这等于使得单一区域市场内的竞争者数量显著增加,而产品价格体系又空前透明。这两个变化,比单纯的份额流失更能影响渠道商的利润构成。

  而电商化不仅仅是消费类产品的趋势,利亚德小间距LED电视也选择在京东商城上线。也许这种工程商务采购为主的产品,京东难以带来多大的销量,但是电商却成为一种营销艺术:成为窄众、小众、差异性创新产品,快速获得全国级营销和渠道平台的最廉价方式。

  即便对于招标采购市场,电商也有它的影响力。一方面,价格透明化和同类比价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招标采购面临更为透明的竞争环境;第二个方面,电商渠道增加了”炒货商”在招标采购领域的供应能力;第三,线上和电商招投标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第四,纯服务产品线上招投标或者电商销售市场也在发展和成熟。

  以上这些变化说明,互联网已经在切实改造和改变传统渠道行业的竞争格局。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早已经成为渠道企业做好传统业务的新方法。但是,这种转变,并没有改变传统渠道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

  互联网+进行时,服务化会越来越彻底

  传统渠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建立在流通环节。产品和信息都需要通过渠道商,才能真正到达客户那里。最能体现这一价值的行业名词叫做”压货”。但是,真正互联网化的渠道商,恰恰是应该告别压货,实现轻资产的渠道商。

  互联网足以承担绝大部分信息流通的重任,同时与物流结合亦可有效组织产品货物的流通。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流、产品物流形成更为高效的专属网络和渠道,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这两个产业要素,都强调规模优势,强调要素元的丰富性,强调更大市场范围内的自由灵活调度–这些产业需求的满足,必然依赖互联网+。

  对于渠道企业,尤其是基层渠道业者,失去了信息流和产品物流的通路价值,必然需要追求售前体验、售后跟踪和方案设计能力的提升与价值核心化。即原来依附于产品流通价值的”服务”变成渠道商真正的”主体价值”点。

  渠道商的这种变化,应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传统的渠道商是产品流通占主体,服务为附属;互联网+下的渠道商,是服务占主体,产品流通成为附属。这种转变会推进渠道商自身业态的显著不同。

  渠道商业态的新看点

  传统渠道商业态主要是销售店面、仓储、施工与安装、设备定期维护。这种模式的核心自然就是产品。

  但是,互联网+下,渠道商的核心变成了服务,这导致传统业态自然不能满足渠道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渠道商需要在业态上进行突破。

  首先,O2O会代替销售店面和仓储的传统价值,产品的压货不是为了满足销量需求,而是为了满足客户直观感受产品的效果。演示中心和虚拟体验场景将成为店面的核心元素。技术性的讲解也会代替传统的产品售卖。而渠道的签约品牌,需要为此支付成本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第二,很多渠道企业会建立自己的方案创新中心和团队。这使得通路和流通企业,转变成创新和研发企业。尤其是基层渠道商,将以创新解决方案,来沟通客户业务需求和行业技术与产品供给。这种特殊的角色关系,将可能促使渠道企业建立自己的、面向最终客户的品牌形象。

  第三,设备运维会充分智能化、物联网化,渠道商,尤其是区域性的领先渠道商将有需求建立远程客户设备运营信息可视化调度中心。这将使得渠道对客户售后服务从定时、定点、被动服务,转变成全天候、自动智能跟踪、主动服务。这种系统会导致渠道商掌握大量机密级别的信息,必然会促成渠道商信誉美誉与技术实力建设的加快发展。

  第四,传统渠道商可能在互联网+条件下保留部分高级别、高技术的施工和安装队伍,但是低级别的工程实施将主要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

  第五,服务化的渠道商,会在电商渠道公开出售”付费服务”,同时也会参与线上招投标工作。这将促使渠道联盟、大型全国性渠道网络商、深度加盟型渠道体系的成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渠道体系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以上五点是目前可以清晰看到的,渠道产业的可能新业态,但是并非互联网+带来的全部变革。更多的产业创新点还需要在未来实践中不断摸索。

  互联网+将促使渠道体系最终生态化

  以上介绍了很多渠道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趋势,那么互联网技术作用下,渠道的最终形态会具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渠道的定位将更为明确。展示性的服务、工程性的服务、设计规划性的服务、售后运维型的服务,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企业,也可能某些大型渠道企业兼具多种服务能力。

  第二,渠道与产品商的关系复杂化。因为单纯产品流通性渠道将越来越弱化,长期生存的渠道向服务化转型,这就使得渠道企业不能简单依赖单一产品线、单一产品品牌的硬件、软件生存,而是必须依靠可以设计出”具体应用效果”的一组产品来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渠道商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上下游和产品配套性的渠道体系逐渐萎缩,渠道体系扁平化和服务对接化特点渐起。差异化渠道商之间共生关系明确,同类性渠道商之间的竞争将由直接、表面性的竞争,转变为间接、综合实力性竞争与生态共生并存的双重关系。

  第四,渠道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将更为固定化。这有利于渠道企业打造长尾价值链条,也有立于提升客户的产品应用增加值。渠道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从产品向解决方案转变,从简单解决方案向不断迭代升级的解决方案转变,渠道与客户的业务融合会加深渠道的跨行业壁垒。

  以上四个方向的转变,整体上体现了渠道从单纯竞争体系,向多元生态共生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是方案化销售的创新价值和服务性销售的长尾价值,导致渠道必须注重系统性的产业结构,而非此前单一产品型的技术结构。这种转变会在互联网+作用下,更容易形成复杂的行业生态网络。

  所以,多谈合作、创新和长尾价值,少谈竞争和对抗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渠道企业转型的根本特点。

  互联网+下渠道企业的新空间

  互联网+对于渠道企业有两个根本性的价值:一个是促成整个行业的大革命和结构性变革(这是上文的重点);另一个则是前所未有的扩大了渠道企业的价值空间。

  首先,互联网+作用于消费产业、生产性服务产业,必然提供更多的销售空间和市场。尤其是对于显示和通信行业更是如此。同时,智能化、网络化的产品,也会加大众多的售后服务项目支出。两者结合,则意味着整体市场规模的大幅度增加。

  第二,传统渠道模式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产品差价。其中,设计、集成、安装,甚至售后成本都被分摊在硬件软件产品的加价之中。互联网+条件下,这种格局将彻底改变。互联网+将促使各种服务独立定价、组合打包,满足客户和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同时,客户采购的系统往往存在长且迭代升级的可能,因此,半寿命产品回收再利用,升级型项目工程等领域,也可挖掘出新的行业利润点。

  第三,长尾效益和硬件免费、平台免费将成为很多细分市场的可能盈利模式。这些变化会考验渠道企业自身价值结构的调整。例如,免费和长尾,必然加重渠道企业的长期押款项目,但是这又可以使得渠道能够和客户关系深度捆绑。在这个矛盾中,渠道能不能持续为客户带来价值,尤其是不断升级解决方案,提供更多的增值,将成为渠道经济效益实现的关键所在。

  总之,互联网+会带来渠道市场规模的变化,也会带来渠道利润来源的结构性变化,当然更会改变渠道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结构。这些变化总体上是增量变化,但是在一些细分方向上也会出现单纯的减法、减量变化。这需要渠道企业切实提成自己的产业创新力、服务创新力,努力实现经营价值结构的不断重构。

  互联网+东风日渐凶猛,从电商开始到服务化转型,渠道企业正在面临千百年来最关键的一次大革命。这既是时代大机遇,更是企业新任务。财富机会如何把握,唯有创新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智能小区楼宇对讲防盗报警系统设计要点

智能小区楼宇对讲防盗报警系统设计要点


智能住宅小区可应用楼宇对讲的防盗报警系统,在设计上,它充分考虑了不同的使用对象与不同的使用环境,并吸收了诸多类别的专业报警器的重要功能,必须具备下列一些特点:
一、可靠的通讯保障
1、警信息校验:报警信息与楼宇对讲通讯信息共用数据线路与管理中心联网,管理中心必须对通信信息进行检验,有效地解决复杂线路的通讯冲突(报警信息与楼宇对讲信息),以避免报警信息出错,错误重发。
2、通讯侦听:报警信息采用主动发送模式,发送前对通讯线路进行侦听,避免出现数据追尾现象,确保一次通讯成功。
3、报警信息确认:必须建立中心报警信息确认机制,当管理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立即对报警主机发出确认信号,表示中心已接收到,而楼宇对讲主机在未收到确认信号时,必须重发。
二、完美的通讯协议
优良的报警主机必须拥有丰富的通讯协议,并具备如下功能:
1、性化操作:报警系统的《撤布防》、《紧急报警》等等常规操作应面向各个层次用户,采用按键式操作,有液晶显示屏且配置喇叭、指示灯提示。而操作主机对操作使用者来说完全是透明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使用遥控器,将日常操作集中在遥控器上。
2、模块化设计:作为基本构件,居民家中的楼宇对讲是作为基本构件一次到位的,模块化设计可以灵活地适用这种模式。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安装报警模块。
3、主机撤布防功能:小区住户对楼宇对讲报警器布防或撤防时,报警器具备将这个状态上报给管理中心于以记录的功能。由于住户使用报警器也可能会产生纠纷,譬如当某住户因人为原因在他外出时未设防而导致财物损失,可能他会诬告报警系统失灵,要求索赔。这时管理中心可应用查询功能对该用户的布防、撤防记录进行确认。这类案例在现实中常常发生……管理中心可对重要的小区业主的主机实施监视控制,甚至可由管理中心替小区业主或住户主动布防或撤防.
4、自检功能:防盗报警系统在正常使用中常常忽略了处在工作状态,但如若一旦出现警情,一定确保报警成功,因防盗报警系统属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产品。在报警器的功能设计上必须具备自我检查功能,并且能将自检结果定时上报给管理中心,接受监控中心监控,一旦异常应立即维护。
防盗报警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就强调楼宇对讲系统与家庭报警系统达到完美结合,必须着重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化、报警专业化、使用简易化和布线一体化。本文受篇幅的关系,简述罗列了上述必备的精华,供读者参阅。
防盗报警系统的联网类别
当前防盗报警系统的联网方式有采用电话线、总线、网络、电力线、专线、无线等多种方式,而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总线制和电话线,以下详述这两种制式的特点:
一、总线制联网方式
总线制联网方式在智能小区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专业总线制报警主机,楼宇对讲报警主机常规均应用这种方式,住宅中的报警主机与管理中心之间专门通过两芯的数据线实施联网,每个报警主机有独立的地址码,可应用地址码来判断警情。
总线制联网方式的特点:
1、量大、通讯速度快——应用485总线制联网方式,中心不占线,适合大容量的智能小区应用。
2、双向通讯方式——典型报警主机信息可以上报,中心可以迅速下载信息。
3、集成性能优良——能方便地和其它系统集成,大大增强了中心的通讯功能,从而降低工程费用。
4、成本低、费用低——总线制系统由于去除了电话线中报警系统的拨号模块,所以成本低,从而大大降低工程费用。
总线制联网方式的缺点:对于线路敷设、总线的隔离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无语音通讯功能,不适合住户独家独户使用,无有效的报警通知用户功能,只适合联网使用。由于报警器与中心通讯距离为1.2公里,所以不适合长距离用户。
总线制联网方式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仍然有容量大、通讯速度快、成本低、费用低的许多优点,由于能和楼宇对讲系统统一布线,非常适合大中型的住宅小区使用(特别是新建设的),不愧为是一种新家庭普及产品。
二、电话线联网方式
住宅用户的报警主机与管理中心是通过普通的电话线实施联网,这在早期的智能住宅小区中大都采用这种联网方式。
它有如下的一些优点:
1、合分布式的报警要求——应用于金融银行、独立别墅的较多;
2、不需要布线——因为它应用的普通电话线联网方式,与管理中心之间不需要布线,所以很方便,特别适合于老区改造;
3、具备语音报警功能——可方便地用拨打手机、电话的语音方式进行通讯报警。
电话线联网方式的缺点:
因为报警中心也同时采用电话线路,所以在多家报警同时使用时会产生通讯堵塞现象,由于报警系统每天都有一定的撤布防、自检等信号上报状态,因此不适合大中型小区使用。另外,因采用电话线联网方式通讯,每一次与报警中心通讯必须支付电话费一次,所以通讯费用高。
虽然如此,但电话线联网报警系统比较适合分散型报警要求,因为应用语音通讯,不需要布线是它的一大特色,特别适合于老区改造。

某中心楼宇自控系统方案_secret

目录

楼宇自控系统    1

1    系统概述    1

2    设计依据    2

3    设计原则    2

4    设计方案    3

4.1    设备选型    3

4.1.1    中央管理工作站    3

4.1.2    区域控制器    4

4.2    设计范围    6

4.2.1    冷热源系统    6

4.2.2    空调通风系统    7

4.2.3    给排水系统    7

4.24    变配电系统    7

4.2.6    其他机电系统    7

4.3    控制方案    7

4.3.1    冷冻机组控制    7

 

4.3.2    空调系统    10

4.3.3给排水系统    13

4.3.4变配电系统    14

4.3.5    其他机电系统    14

5    TAC VISTA 产品介绍    

5.1    TF系统的构成    

5.2    TF系统的硬件    

5.2.1    TAC VISTA网络    

5.2.2    TAC VISTA直接通讯    

5.3    TF系统的软件    

 

 

楼宇自控系统

  1. 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某中心实现智能化楼宇管理而设计的一个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能使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内就可实现对整座建筑内机电设备的监控和相应的各种现代化管理。

我公司推荐采用瑞典TAC VISTA楼宇自控系统。

作为清华同方所倡导的”数字化人居环境”新概念的应用,TAC VISTA自控系统具备诸多全新的、超前和开放特点。

TAC VISTA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由高效能PC机和微处理器组成的开放性网络系统-LonWorks。它为整个大楼的管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该系统遵守LonWorks网络协议,是一套集散型网络系统。本系统使用的控制器包括有TAC VISTA 300、400控制器以及TAC VISTA 411、421、451、471、491等扩展模块,并配置适当的现场设备,满足BAS设计的需要。

TAC VISTA系统的产品为瑞典TAC公司生产。瑞典TAC公司全名为TOUR & ANDERSSON,是欧洲最早的楼宇自控公司,具有近百年历史。其总部设在瑞典,在全世界设有14家分公司,负责在世界各地的销售业务。亚太地区分公司设在新加坡。

TAC公司是由瑞典第一家族威伦伯格控股的SEP属下的一家独立的子公司,SEP还拥有ERICSSON、VOLVO、ABB、SAAB、Electrolux、SKF、Atlas、Copco等瑞典其他一流的大公司。由Percy Briarnevik(现任ABB总裁)组成的高级董事会对其进行管理。

TAC公司生产从DDC子站到阀门、执行器机构、传感器、变频器等全部产品,系统成套性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加上清华同方获得ISO9001认证的设计、生产和工程体系,TAC VISTA系统在售后服务和今后系统的升级和扩展方面有良好的保证。



  1.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

某中心工程招标文件;

甲方提供的某中心设备及平面图;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 133-1990

3)《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 54-1983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92

6)《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GB 50045-95

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8)《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 79-85

9)《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 19-87

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1997—290)

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1. 设计原则

工程设计本着”技术先进、设备可靠、节约资金、经济实用、功能完备”的原则,坚持清华同方公司”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考虑甲方的投资效益及长远经济利益,兼顾未来发展技术空间、合理配置、优化设计。

 

  1. 设计方案

    1. 设备选型

楼宇自控系统能使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内就可实现对整座大厦内所有设备的监控和相应的各种现代化管理,并且本设计也为将来系统的扩容和升级做了必要的准备。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和档次要求,我们选用了最新推出的TAC VISTA2000自控系统。TAC VISTA系统具备诸多全新的特点,包括:

—-集散控制体系结构,具备高度可靠性,符合中国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Lontalk通讯协议,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子站为模块化结构,组态灵活方便;墙挂式导轨安装;

—-图形化编程,专家控制模块;

—-电话网远程通讯;WWW方式数据传送;

 

系统中主要的设备包括中央管理站和现场区域控制器等。

  1. 中央管理工作站

本系统采用TAC VISTA系统,在软件配置、网络配置和控制器配置上,我们采用TAC VISTA 2000软件包、一条FTT-10总线,同时控制器点数留有约10%的备用量。

 

中央管理站硬件配置:

硬件组成品牌:DELL速马电脑

微机处理器:PIII933

内存:128MB

硬盘:20GB

显示器:17″

磁盘驱动器:1.44MB 3.5″

键盘:101键通用键盘及专用功能键盘

定位器:鼠标器

总线接口板:PCLTA-20

不间断电源:1000VA,后备式

打印机:HP 6L激光打印机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 WINDOWS 98

网络通讯协议:TCP/IP;IPX/SPX ;LONTALK

采用最新技术的视窗图形用户界面,形象地监控大厦机电设备,有关的图形是动态显示,将采集到的模拟量/数字量等数据在图形相应位置中实时显示运行工况。

采用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方式,操作员可在屏幕上观察不同的任务视窗信息,并在视窗之间进行切换。收集和分析采样数据,系统自动生成图表,包括历史数据、进行数据传输。

  1. 区域控制器

某中心的TAC VISTA系统的区域控制器采用以下几种:

  1. TAC VISTA 300 控制器

TAC VISTA 300 是一类可自由编程控制器的统称,是为中小型供暖和空调系统而设计的,具有独立通讯功能。TAC VISTA 300 控制器提供HVAC暖通空调的全部功能,包括循环控制、控制曲线、时间控制、报警管理等等。

 

TAC VISTA 300控制器有两种不同的I/O配置,TAC VISTA 301和TAC VISTA 302。如果需要还可以加入单独的I/O模块。扩展的I/O单元也可连接至网上并可根据需要增加,一个I/O单元仅与一个控制器相连。TAC VISTA 300控制器和I/O模块均设计为控制柜安装。

TAC VISTA 300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它由安装在一起的端子部分和电子部分组成。TAC VISTA 300可与多种前端传感器/变送器和被控装置连接。终端负载的线缆仅与端子部分连接,因此可根据需要移去电子部分,而不会影响端子连接。

TAC VISTA 300每一个数字输入点DI都可用于脉冲计数,例如水量和电量测量。另一个应用是作为报警监视,每次发出报警时,相应的计数器可以自动累加,提供数据用于运行统计。数字输入电路使用内置电源。

 

 

 

 

  1. TAC VISTA 400 控制器


TAC VISTA 400是一类可编程控制器的统称,具有通讯功能,是为暖通和空调系统控制设计的。TAC VISTA 400 控制器提供全面的HVAC暖通空调功能,包括循环控制、控制曲线、时间控制、报警管理等等。TAC VISTA 400控制器本身没有输入和输出点,需与Desba 400系列I/O模块配合使用。TAC VISTA 401 可支持多达10个I/O模块。扩展的I/O单元也连接至网上,一个I/O单元仅与一个控制器相连。

 

  1. 设计范围

BAS系统对某中心内各类设备的监控(监视、测量、控制)做到运行可靠、安全、节省能源、节省人力。包括:

  1. 冷热源系统

进行冷冻站内的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

2台蒸汽双效吸收式冷水机组,1台螺杆式冷水机组,5台冷冻水泵,5台冷却水泵,3组冷却塔,3台二次冷暖水泵,2台一次暖水泵,2台凝结水排水泵

  1. 空调通风系统

共包括:

23台空调机组, 12台送风机,28台排风机

 

  1. 给排水系统

共包括:

生活水池1个, 2台生活水泵,3台给水泵,6台排污泵

集水坑3个,每个集水坑两个排污泵

 

  1. 变配电系统

    共包括:

    2路高压进线,2台变压器,5个断路器,一路联络开关

要求监测变压器的温度和风机的状态,监测进线和出线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有功电度,监测断路器和联络开关的状态等

  1. 其他机电系统

    监测展览馆内的电梯和扶梯的状态,故障报警,上行和下行方向;

    应急照明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暂时不在此次投标范围内。

     

  1. 控制方案

    1. 冷冻机组控制

冷冻机组一次水侧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电动蝶阀等均可由BAS来控制,也可由机组自带的DDC来控制。机组DDC可完成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控制和机组自保护。

当冷冻站安装多台制冷机时,根据冷负荷情况适当地确定冷冻机的运行台数使冷量满足负荷要求,系统工作效率高,同时又不使某台冷冻机频繁启停,这对于保障机组安全可靠和节能地运行有重要意义。

一般制冷机组都具备较好的冷量调节手段,使机组可以在部分负荷下工作。然而,不论采用哪种调节手段,制冷机的COP总随冷量变化,在最大制冷量附近出现效率最高点。当冷冻机出口温度不变,并且通过蒸发器的水量也不变时,不同的冷负荷相当于具有不同的蒸发器进口温度。较低的部分负荷时蒸发器进口水温较低,这也导致COP降低。因此若两台冷冻机均工作在50%的负荷时,改为一台冷冻机运行,冷冻机本身的COP提高,尚可停止一台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因此,少开一台冷冻机,使各台运行的机组均处于全负荷状态比多开一台冷冻机,使各台机组都处于部分负荷要好。这就是BAS冷机群控节能意义所在。

冷机一般控制过程如下:

设冷源与空调机组协调及要求水量为Q,水温为t,此处可计算出基本供冷要求E=PCQDt。(Dt取5℃)。每台冷机容量可查得,设为Ei, 每台冷冻水泵供水量可查得,设为Qi

如水泵为变频泵,冷机可通过温度设定独立调节,变频泵根据总供水流量设定及测量值即可实现。冷机部分如算得1台冷机容量已大于E,启动1台开关,同时给出冷机设定温度,即可实现冷源控制。

如水泵不是变频泵,冷机也无法进行温度调节,同时一冷机对应一台泵,此时必在供回水干管加旁通阀门,冷机部分如算得2台冷机容量已大于E,那么开启2台冷机及对应2台泵,通过调节旁通阀调节供水流量。由于旁通阀调节,冷冻水与回水混合,冷机回水温度降低,借此节约能源,如此处冷机可进行温度设定,节能效果更好。

如水泵不是变频泵,同时冷机与泵不足一一对应,此时也应加旁通阀门,水泵部分计算如2台水泵容量已大于Q,开启两台水泵,旁通调节供水流量,冷却部分如计算2台容量已大于E,开启两台冷机,其节能过程同b。

如空调机组采用三通调水温阀门,其控制方法基本相关,只是不需供回水干管旁通阀门。

冷热部分有许多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但其总体方式相同。

 

BAS监控点包括: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冷冻水供水压力;

—-冷冻水总流量;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冷冻水泵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冷却水泵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冷水机组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冷却水蝶阀开关控制;

—-冷冻水、冷却水水流状态监测;

—-冷冻水旁通阀PI控制器调节;

—-冷却塔蝶阀的开关控制;

—-冷却塔风机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控制与管理:

—-由BAS的时间程序来控制冷水机组的开关。

开机过程:

冷却塔蝶阀开启Õ冷却水蝶阀开启Õ冷冻水泵启动Õ冷冻水蝶阀开启Õ开冷冻水泵Õ开启冷机。

关机过程:

关冷机Õ关冷冻水泵Õ关冷冻水蝶阀Õ关冷却水泵Õ关冷却水蝶阀Õ关冷却塔风机、蝶阀。

—-冷冻机组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测冷水总供水、回水温度及流量,经现场处理机运算大厦的冷负荷量而控制冷水机群组的开关程序。如果制冷机包含自控单元,则可完成制冷机与系统之间的通讯功能。

—-系统负荷调节除台数控制外,如果制冷机自控单元纳入BAS,则在一定的范围内,BAS可自动调整冷机出水温度设定值;提高冷机出水温度设定值即意味着冷机效率的提高;

—-水泵启动后,水流开关检测水流状态,如故障则自动停机;水泵运行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

—-根据冷冻水供回水压差,自动调节旁通阀开度,维持压差恒定;

—-根据补水管压力大小,控制补水泵的启停和变频器的频率;

—-显示各测量参数;BAS可通过系统的数据转换成各种图象,使用户可迅速直接地掌握系统各方面情况;

—-记录设备运行时间;

—-设定故障报警和紧急停机;

—-系统专家诊断;

—-水箱补水控制:可自动控制进水电磁阀的开启和闭合,使膨胀水箱水位维持在允许的范围内,水位超限则报警。

  1. 空调系统


风系统一般控制思想:

基于协调级送风参数设定,空调机组控制就是如何将新风、回风空气处理到送风参数过程。

空调机组控制与新风、回风、送风参数以及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冷热盘管阀门、加湿器以及风机有关,因此空调机组控制应是一个综合考虑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空调机组控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力工况即风量控制,一是热力工况即送风温、湿度等控制。对于风量控制较简单,即通过变频器调节相应转速即可,对于送风温、湿度则较为复杂,其包括空调系统分区及单回路调节两部分。

A:测量参数:新风、回风、送风温、湿度,各种风阀反馈

其它如过滤器压差,水盘管回水温度等为观察值

B:被控设备:新、回、排风阀、热盘管、表冷器、加湿器阀门

假设控制时间:¬每10秒钟循回测量一次参数

­每10秒钟单回路控制一次

®每60秒多工况分区一次

多工况分区控制思想:多工况分区的任务就是根据已知新、回、送风参数及已有被控设备决定用哪个设备控制温度,哪个设备控制湿度,如下图情况。

 

图中1点为新风点,2点为回风点,S点为送风点,C点为S过含湿量线与1-2点连线交点。L点为过S点等d线与j=95%相对湿度线交点。从此图分析可看出,共有三种可能处理方式

¬新、回风阀调节混合至C点,加热器阀门调节至S点

­混风在(2,C)点之间, 表冷器阀门调节至L点,加热器调节至S点。

®混风在(1,C)点之间,加热至过S等温线,加湿至S点。

从能耗比较可以看出方案¬能耗最小,通过此分区给出了在此情况下应采用混风至C,再加热至S点方式,即给出了选择被控设备及设定值(此方式通过证明是最小能耗,没有比此方案更小能耗。­,®也可做为空调处理方式)。有了被控设备及设备设定值,就可以进行单回路调节了。单回路调节任务就是在已有被控设备及设备设定值前提下如何控制操作。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此处仅给出了一种新、回、送风关系情况下分区策略,新、回、送风关系一共仅有20种,每种情况下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任何情况下分区方案及逻辑表达。在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建筑能源管理控制应用研究》第31~32页为该方法详细介绍,将此处方法编写为程序输入计算机即可用计算机实现该方法。

单回路调节:空调系统多工况分区给出了某一时刻所选取设备及该设备控制设定值,那么单回路控制可采用PI调节或人工智能控制方法等。一般讲,PI控制足可以解决空调单回路控制问题。

选择设备即是选择了阀门, 设为V

设该设备控制设定值为P

送风参数为S

那么阀门控制算法 Vt=Vt-1+kp(et-et-1)+kiet

其中 t为现时刻 t-1为前一时刻(前10秒)

et=Pt-St

et-1=Pt-1-St-1

kp为比例系数

Ki为积分系数

  1. 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控制点:

—-送/回风温度;

—-风机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控制;

—-过滤器压差状态;

—-冷热水阀的开度控制;

—-新、回风阀的开度控制;

 

控制与管理:

—-当风机启动时,机组自控系统执行开机程序自动投入各设备;

—-当风机关机时,机组自控系统执行关机程序,电动风阀、电动水阀可自动关闭;

—-自动调节冷/热水阀开度,保证回风温度为设定值;

—-过渡季根据新风温度计算焓值,自动调节新、回风阀的开度从而调节混风比;

—-监视并调整机组的运行情况;

—-显示各测量参数,修改各设定值;

—-提供冬/夏季节能转换,时间控制程序,事故报警专家诊断等功能;

—-空气过滤器两端压差过大时报警,提示清扫。

  1. 送、排风机

送、排风机控制点:

—- 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状态、开关控制;

—- 进风机的的进风阀门与风机联锁控制;

控制与管理:

—- 风机按程序开/关;

—- 累计运行时间,开列维修、保养报告;

—- 按不同时段及楼层属性自动时序控制风机启停。

—- 送排风机节电周期运转。

—- 火警发生时自动开闭送排风机。

 

  1. 给排水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无论缺水或溢出都是很大的故障。监测系统可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电脑屏幕以动画图形显示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有异状,自动调出报警画面显示故障位置及原因并提供声响报警的报警打印。在不满足负荷时可轮流使用各台水泵。以延长水泵的寿命。

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水泵、水池、污水泵、污水池等。BAS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检测水池、水箱的液位。当设备发生故障,液位异常时,BAS将马上发出声光报警,记录备案,并自动显示故障的情况和区域,提示工作人员进行解决。

 

监控内容 

生活热水:

—-热水循环泵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热水箱的高低水位监测

 

生活冷水:

—-生活水泵的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生活水池和水箱的高低水位检测;

        污水:

—-排污水泵启停状态、故障状态、开关指令;

 —-自动检测污水池水位信号;

—-可根据水位信号或由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各个水泵的启/停,且监视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自动切换备用水泵;水泵循环投入。

  1. 变配电系统

变配电系统监测点:

—-BAS监测高压主供线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无功功率、开关状态,故障报警;监测高压联络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低压配电屏二路进线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变压器的超温报警,变压器风机的状态和故障报警;

—-低压母线联络开关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

 

管理:

—-通过检测到的电力参数,自动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统计动力、照明等各回路耗电量。

  1. 其他机电系统

BAS监控功能包括:

—-BAS自动监测电梯和扶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上行下行的状态。

关于对电梯五方无线对讲的解决方案

一、关于对电梯无机房无线对讲的解决方案

  1. 实际案例解决方案

    标准案例:武汉长岛别墅群

    项目情况:工程设计预装有143套有线总线制对讲配套设

    施,因线路老化,原有的对讲效果不佳;项目占

    地总范围预计为2千乘2千平方米,别墅楼高三

    层,监控室到最远楼栋约为1.5公里。路面已硬

    化,植被也已完工。

    项目分析:1、不准破坏原有建筑物和景观;

    2、电梯为三层无机房,室内不准走线;

    3、原有布线已经损坏不易查找;

    4、监控室位置较低且林木较多;

    5、无线传输的穿透性不够

    项目要求:1、五方通话质量效果要好;

    2、项目实施要方便、安全;

    项目解决方案:

    1、增大主机的发射功率;主机天一定要置于室外;

    2、延长主机天线到30米,高于区域的楼高即可;

    3、利用电梯随行电缆就近安装设备;置换电梯原有的对讲;

    4、分机天线在井道最合适的位置安装(电梯口、轿顶、机箱旁)

    
    							二、关于安装两方、三方对讲后出现的信号不稳定情况的处理总结分析
    

    实际案例:安徽阜阳 鑫都华庭三期
    

  2. 安装对讲出现的问题
    

    1、共用设备;原有设备不拆除。导致信号不稳定,有可能损坏机器。(这个好比人体的移植器官一样,有线无线的兼容性需要机缘)
    

    2、机房线头到轿厢线头接续不一致。导致不能通话(在机房接的是黄绿线,到轿厢就成了绿黄线对接;所以一定要细心。)
    

  3. 轿厢孔位对位不准确不牢固。导致声音小或有杂音
    
  4. 主机天线、分机天线放置没有按要求设置;导致接收信号不稳定。
    
  5. 电路线路窜电没有事先检查;导致不通或有电流噪音。
    
  6. 天线头连接位不拧紧、线缆盘放;导致接收信号不稳定。
    

    7、所用的线材比较劣质实用性较差;导致设备使用效果。以上是安装两方对讲常见问题
    

    
    							三、关于电梯对讲安装后产生啸叫的解决办法
    

    实际案例:湖南郴州  德雅苑小区
    

  7. 调整轿厢通话器与面板之间的距离。
    
  8. 通过拧松螺丝调整高度
    
  9. 通过双面胶调整高度
    
  10. 关于孔位的调整
    
  11. 针对各型号电梯面板孔位的不一致,一定要将轿厢通话器的小孔位 对正面板孔位
    
  12. 轿厢通话器中间的突起部分可以去掉,但要小心处理。以免影响效果
    
  13. 轿厢通话器的连接线一定要和电梯机房的连接是一致的。
    
  14. 做三方对讲时,底坑和轿顶的设备一定要去掉断电。
    

       提示:电梯无线五方对讲延长线用线的标准规格是3x0.75的屏蔽线最好。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文化局拟订的《武汉市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3月11日

 
 

 
 

武汉市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实施方案

市文化局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推进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9号)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新广发〔2014〕8号)、《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调整和启动2015年至2016年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鄂新广明电〔2014〕9号)精神,从2015年起,我市将全面启动和实施农村智能广播网(以下称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为确保该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分2年完成全市6个新城区共1909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其中:2015年完成935个,2016年完成974个。规划建设6个新城区二级播控平台、乡(镇、街道)三级播控平台和1909个行政村广播室,每个自然村安装低频音箱(大喇叭),真正形成全市广播”一张网”,覆盖6个新城区所有乡(镇、街道)、村,到2016年底,建成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联动、可控可管的广播”村村响”服务网络,传送中央、省、市、区广播重点新闻和对农服务节目,具备应急广播功能。

  二、功能和传送内容

  省、市播控平台建成并联网后,广播”村村响”系统主要实现广播节目、信息定时(实时)播出,分级控制与安全管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会议广播与紧急通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等功能。系统建成后,将传送以下节目与内容:

  (一)新闻宣传: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惯,远程控制定时自动传送中央、省、市、区广播电台的重点新闻节目。

  (二)信息服务:提供气象、农时、农资、生活常识、”三农”政策等资讯播报,提供农村社区管理的通知、通告等服务。

  (三)文化娱乐:除可播放歌曲、戏曲、相声等文艺节目外,还可举办跨地域、互动式的歌唱比赛等文艺活动。

  (四)会议广播:既可以单独召开全村广播会议,也可以召开乡(镇、街道)、区及全市广播大会。

  (五)应急广播:如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相关授权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运用手机、网络等手段自动开启广播系统,发送紧急通告、通知,或进行紧急事件处置。

  三、资金筹措

  (一)建设费用。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资金由市、区政府共同承担,分2年投入。各新城区负责播控平台、乡(镇、街道)广播站、村广播室建设及音箱(大喇叭)等必要设备所需资金。市财政部门负责对每个行政村按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各新城区财政部门予以补足。省财政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工程建设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省、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在各新城区工程建设完成并经市文化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部门按年度下达。

  (二)维护费用。维护费用是确保广播”天天响”、”长期响”的关键。各新城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年度维护经费的预算,区财政部门要将维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账户,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广播”村村响”的正常运行。

  四、工程验收

  2015年、2016年工程验收时间为当年10月至12月。工程完成后,由各新城区向市文化局提出验收申请,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估工作,工程验收评估结果将作为年度市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的依据。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播”村村响”工程是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公共应急指挥的重要手段。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区、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具体人员名单附后)。各有关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将广播”村村响”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应急服务体系建设范围,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组织、协调、督办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按期完成。

  (二)明确工程建设责任。全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由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各新城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属地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电力部门要协助做好路由共杆传输工作,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上给予减免。各属地广播电视网络部门要免费传输农村智能广播网信号。在各新城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的要求推进工程建设。

  (三)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新城区要深入调研,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和资源的作用,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相关规划保持一致,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案和运行维护方案。其中,技术方案、实施方案应当报市文化局审批。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应当符合《湖北省农村智能广播网技术指导意见》、《湖北省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建设规范》的要求。各新城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广播”村村响”设备的招标采购。

  (四)落实财政保障资金。按照事权财权统一、分级负责、合理安排的原则,根据年度计划和任务,市、各新城区财政部门要将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建立专项资金账户,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运行维护经费,一经发现,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五)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市、各新城区人民政府要定期对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责任部门、实施部门的建设计划、工程进展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各新城区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要认真进行绩效评估,并向市文化局书面申请验收。

  (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各新城区要建立播控平台管理、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广播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制度,确保农村智能广播网安全可靠运行;要成立专门的运行维护机构,组建工作队伍,确保广播”村村响””天天响”、”优质响”。

 
 

 
 

                 市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刘英姿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周 元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邂馨 市文化局局长 

  成 员:夏 伟 市财政局副局长 

   周小华 市文化局副局长

      王清华 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丽筠 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韩民春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李彩云 汉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吴立群 黄陂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叶 霞 新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海亮 市广播电视台总工程师

   高 见 湖北省网络公司武汉公司总工程师

   张珊珊 武汉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文化局办公,由陈邂馨兼任主任。

UPS电池配置方案计算书

UPS电池配置方案计算书

     一、基本公式:
               
     二、有关参数:
            电池供电标称电压为192Vac时:正常电压220Vac
                                                                  放电终止电压165Vac
            TA、TB、TC系列逆变器效率:0.92
            * 每只12V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按10.3V计算

     三、举例说明:
            1、TB-10KVA UPS后备时间2小时电池配置方案:
           
            2、TB-30KVA 延时4小时电池配置方案:
           

逆变器及整流器容量计算

             (以TC-40KVA为例)
             

            C点为:40KVA * 0.8=32KW
            32KW / 0.92(INV.效率)=34782W
            DC电压Normal:434VDC
            DC电压低压点:320.64VDC
            UPS由电池供电之低电压点为:
            ->34782W/434V=80.1429A(Normal)
            ->34782W/320.64V=108.4768A(MAX)
逆变器满载容量à            所以A
            108.4768*130%(可根据要求选定过载能力)=141.02A
             141.02A+电池充电电流(电池为100Ah)10A
             A+B整流容量为151.02A

办公大楼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政府办公大楼视频监控

 

 






 

 

 

 

 

20131206

 

 

 

 

 

 

 

 

 

 

 

 

 

 

 

 

 

 



 

 

 

第1章 前言    3

第2章 用户需求分析    3

2.1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3

2.2监控前端设备技术要求    4

2.3监控中心技术要求    4

2.4传输网络技术要求    4

2.5其他要求    4

第3章 方案设计思想    5

3.1设计原则    5

3.2 设计依据    6

第4章 方案总体设计    7

4.1系统体系结构    7

4.2系统总体架构    8

4.3系统组成    8

第5章 方案详细设计    9

5.1总体拓扑图    9

5.2视频采集部分    10

5.3视频存储部分    10

6
方案功能特点    11

6.1先进的体系架构    11

6.2严格的模块化设计    11

6.3多级网络拓扑结构    11

6.4高清晰的图像质量    11

6.5专业可靠的数据存储    12

6.6灵活方便的管理模式    12

6.7廉价的布线成本    12

6.8对新技术的包容    12

6.9支持多种应用互连    12

6.10操作简单、方便    13

第7章 设备清单    13

8
主要设备介绍    13

8.1 高清网络红外防水摄像机    13

8.2 高清网络红外高速球机    18

8.3 高清网络红外半球    21

8.4 嵌入式管理转发存储服务器    23

8.5 集成型解码器    25

9
公司介绍    27

9.1公司简介    27

9.2部分工程案例    27

9.3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28

 

 

 

 

第1章 前言

     随着Internet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内容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内容服务即将成为主流,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来一种崭新的全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现有的网络系统,采用纯数字的网络监控,实现从监控点前端、监控中心、监控工作站的数字化处理,是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数字视频系统与上述第一、二代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A. 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需要为新建监控系统铺设光缆,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B. 系统扩展能力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增加监控点设备就可扩展新的监控点。
C. 维护费用低,网络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D. 系统功能强大、利用灵活、全数字化录像方便于保存和检索。  
E. 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客户端的软件,给予相应的权限就可成为监控工作站。

    

第2章 用户需求分析

总体需求:

本系统需要对大楼外部周边,大楼内部走廊,楼梯口等场所设置97个监控点,监控中心就设在在一楼监控室,监控中心能24小时进行音视频集中监控,集中录像.

2.1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2.1.实时图像监看

应能按照指定设备、指定摄像头进行图像的实时监看,支持监看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

2.2监控前端设备技术要求

2.2.1 高清网络半球摄像头和高清网络红外枪机,以及外围使用高清红外高速球机


本系统所用的前端设备全部是网络摄像机。

1)支持H.264视频编码协议;

2)支持128kbps8Mbps编码速率;

3)支持iSCSI等网络存储协议;

4)至少支持1路视频输入接口;

5)支持110/1000M以太网接口

6)支持报警I/O输入输出;

2.3监控中心技术要求

2.3.1视频图像实时图像调用,存储

2.3.2 视频回放和检索

1)视频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应支持多种检索和查询方法。可根据设备、摄像头、时间、报警同图像存储物理位置的对应关系,查询历史视频资料。

2)可以对中心集中录像回放进行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播放、暂停抓拍、录像下载等操作。

3)图像回放的过程中,应具有权限认证功能,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可访问预先权限所划分的图像信息。

2.3.3 软件功能

1) 视频监控客户端软件应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支持图形化的配置界面,所见即所得;

2)系统对所含设备能进行统一网管,支持对终端系统批量配置等功能,同时,在任意设备故障时,应能在统一平台上触发报警,便于值机人员及时处置。

3) 支持多级用户管理,对局域网,外网的用户有配置权限,对设备有操作权限。应支持查看、配置、回放、下载等多个级别的用户权限区分。

4)支持整个系统的日志管理,可记录和查询系统运行、操作、告警等日志信息。

5) 实时显示图像应支持多画面分屏显示功能,基于实时监控,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时延应在毫秒级别。同时,应具有分屏轮切显示功能。

2.4传输网络技术要求

应支持IP网络的组网要求,提供标准以太网接口,大楼内采用光缆和网线结合的方式传输,距离远的采用光缆,近的地方直接布网线,监控中心走光纤网络,保证足够的上行带宽,方便外网用户访问大楼视频演示点,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监控软件限制同时访问人数,访问视频数量来控制带宽。

2.5其他要求

2.5.1 扩展性

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容量扩展性,应提供系统扩容的详细方案。

2.5.2 二次功能开放性

采用的软件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必须免费开放相关接口和协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应具有较强的二次软件开发能力,能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软件功能的二次开发。

应详细说明软件的自有知识产权情况、所采用接口的开放性、后续对二次软件开发的支持承诺和现有研发团队实力等相关情况。

2.5.3经济性

在充分满足各项技术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使得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2.5.4技术或应用优势性

可以提供其它本次系统的技术优势或应用优势供参考。

第3章 方案设计思想

3.1设计原则

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根本前提是用户的需求,而先进、成熟的技术,可靠、灵活的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设计方案的最基本依据。该在不失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照顾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 先进性

图像监视系统采用H.264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具有图像质量清晰,文件占用空间小,传输带宽小,速度快等特点;

各子系统(音视频、报警、门禁、环境变量)紧密结合,提供强大的系统集成功能;

  • 灵活性

系统支持基于WEB方式的网络浏览功能,可供用户方便使用;

灵活进行系统软件升级,避免对系统产生过大的影响;

灵活的组网方式,有线或无线均可,方便监控点数量的增加;

  • 实时性

基于带宽的优势,各类前端信号可做到实时的传输;

同时可利用其他传输通道进行实时传输,如:GSMCDMA 1XGPRS3G网络等;

  • 稳定性

具有独特的图像管理功能,严格控制丢帧现象;

完善的视频流控制功能,保证网络传输的顺畅;

管理、操作权限的分级实现,保障管理的统一、规范;

强大的自我诊断、恢复功能;

  • 完善性

与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无缝地结合,实现报警信号的联动,报警设备的自启动;

当报警信号产生时,可实现多种可用通道的信息传输,如网络、电话、短消息等;

  • 扩展性

系统预留相的接口以便扩充之用;

控制部件(软、硬件)采用模块式结构、内部总线化等技术措施,可以方便灵活进行扩充,保证未来的适性;

  • 易用性

基于优良的操作平台;

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简便;

界面人性化;

 

  1. 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DB33/T334-2001);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8898-200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GB479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4943-2001);

《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EIA/TIA568AEIA/TIA569A国际电子工业协会通信线缆、通讯路径和空间标准

ISO/ICE/IS11801结构化布线标准

ISO TCP/IP协议标准

ISO/IEC 13818 MPEG-2协议标准

ISO IGMP/CGMP协议标准

10BASE-T100BASE-TX 标准 IEEE802.3IEEE802.3U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92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50198-94

《电视系统视频指标》CCTR RECOMMENDATION 472-3

《电气指标标准》ELA-422  ELA-485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J115-8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12663-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4798.4-90

《电工电子产品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

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原则》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DL 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用层协议》

DL/T 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Z 713-2000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ITU-T H.323

《网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

CCITT G.70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标准》

ISO/IEC13818

MPEG2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ISO/IEC14496-2

H.26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6部分)》

IEC364-4-41

《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

IEC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IEC60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IEC60870-5-104

《远动网络传输规约》

IEEE802.3

10BASE-T 以太网接口标准》

IEEE802.3U

100BASE-TX快速以太网接口标准》

DB33-2001

《安全防范系统》

 

 

 

第4章 方案总体设计

4.1系统体系结构

    我们认为,一套监控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是它的体系结构的设计,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本身是否能够适应系统监控规模的变化而进行伸缩、是否能够在用户需求变化的时候快速响应并无缝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去。体系结构也决定了一套系统是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还是能够随着信息、视频、智能、安全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完善。

根据目前监控的技术特点,可以将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大类:纯模拟监控,半模拟半数字监控,基于网络的纯数字监控。20世纪90年代初及以前,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系统,称为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模拟视频监控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与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增强了视频监控功能,这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称为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模拟输入与数字压缩、显示和控制系统。严格意义来说,这个阶段的监控系统称为半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其核心监控设备是DVR。到2000年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进入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三化视频监控系统,即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或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第三代数据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革命。

根据本监控项目的需求,我们选择纯数字网络监控方案来构建本系统。

 

4.2系统总体架构


本监控系统是通过一台嵌入式管理转发存储服务器进行管理,存储,回放等功能管理。

4.3系统组成

从系统的物理组织结构来看,系统可以分为三层:底层的前端采集部分、中间层的网络传输部分和上层的监控中心总控部分。其中前端和中心端是我们的重点。具体包括:

 

前端采集部分:根据要求前端采集视频,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如下:

  • 高清网络摄像机
  • 拾音器,喇叭,报警器可选

 

中间网络传输部分:这个项目大楼内采用局域网传输的方式,考虑传输中距离远可能造成对视频信号衰减等问题,建议大楼内布置的光纤局域网进行传输,通过光纤收发器(或者光口交换机)把电信号与光信号做个转换。

 

监控中心总控部分:在本项目中,监控中心总控部分就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后台部分。系统采用嵌入式NVR加液晶监视器。具体包括如下部分:

  • 嵌入式管理转发存储服务器
  • 监控主机
  • 液晶屏

第5章 方案详细设计

    任何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从系统的功能逻辑来看都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视频采集部分,视频存储部分,视频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视频显示部分。设计方案时,每个部分都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本方案重点从以上五大部分进行详细分析设计。

 

5.1总体拓扑图

 


系统拓扑图如上:总控中心配置拓普威视专业研发打造的嵌入式LINUX的平台管理转发存储服务器、可以对前端所有的图像进行监控,录像,抓拍,进行实时语音对讲,报警输入,报警输出,报警联动抓拍,联动录像;权限分配、多级别监控等。

5.2视频采集部分

    在本系统中,前端采集部分全部采用网络摄像机来实现,所有前端部分分布在各各需要监控的地方。

 

本次系统视频服务器加上我公司大平台软件组成多级域的结构,建设详细位置根据具体点位图去做(具体可以进行实地勘查)。

5.3视频存储部分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一般有三种存储方式:基于前端编码设备的前端存储、基于嵌入式NVR的中心存储、基于后端监控电脑的本地存储。这三种存储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前端存储:可选

    中心存储:方案推荐

    本地存储:可选

该项目,
我们可以采用中心集中存储的方式,打个比方70路数据集中存储15天,按照每路1000K的码流,24小时录像。在码流换算页面上输入:


该项目,存储服务器配置这块我们要根据实际点数与录像的码流来换算决定,局域网可以用720P的效果进行录像。

 

5.4视频传输部分

    整个系统网络传输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局域网范围内,可以不用考虑带宽问题,一部分是外网要能访问,需要考虑监控中心上行带宽,编码设备全部采用H.264算法实现图像的压缩,可以保持在低带宽网络环境下的画面的清晰,流畅,稳定。

第6章 方案功能特点

6.1先进的体系架构

VS6100充分整合了IP网络、视频、存储、信令等领域的技术,采用开放的架构,标准的技术实现。系统将信令控制与媒体流交换分离的先进理念引入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中音视频流并不在CMU 上集中处理,而是通过网络的处理交换以分布式的形式分发出去,避免了由于媒体流处理的性能压力而造成的瓶颈问题,从而可以实现监控规模的无限制扩展。

    真正完全的分层分布式设计架构,核心模块基于安全稳定的Linux操作系统及高性能的MySQL数据库。

 

6.2严格的模块化设计

        VS6100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方便。总体上来说系统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

  • 中心管理单元(CMU):整个平台系统的管理核心模块,对系统的所有接入设备及用户进行管理。负责系统的所有信令及流的分发管理。
  • 流媒体转发服务器(MDU):统一前端设备的流的接入方式,将前端的流根据用户的请示进行分发。
  • 中心录像服务器(MSU):整个系统可以采用三种录像方式:前端设备录像、中心服务器录像及客户端本地录像。中心录像服务器负责进行中心集中录像。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进行定时录像、手动录像及报警录像等多种录像方式。
  • 平台监控客户端(CU):为用户提供视频监控业务的操作界面软件。软件操作方便灵活。可以实现视频监控、报警管理、设备参数管理及云镜控制等功能。
  • 系统配置工具(CT):大型监控平台软件在进行具体的监控业务之前一定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主要包括:接入设备配置、用户及权限配置业务逻辑配置等。配置工具一般是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对一般的监控业务的用户不提供。

严格的模块化设计,保证系统分工明确、运行稳定、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6.3多级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具体监控规模的大小,进行灵活实用的组网设计。小到几十个点,大到成千上万个监控点。从小型应用到组建大型网络均可满足。对于小型监控系统,可以组成一个单域网络实现监控的功能需求。对于分层分级的大型监控项目,可以通过多域级联方式来实现。理论上可能进行无限级联从而达到无限扩容的目标。

6.4高清晰的图像质量

TOPVS VS6100系统接入的前端设备采用最新的专业图像技术,可提供FULL 1080P高清晰图像分辨率,支持MPEG2/MPEG4/H.264编码格式,编码带宽最高可达16M,尤其是在高动态图像监控场合,VS6100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高质量的高清晰图像。同时通过组播优化等网络技术,使得VS6100具备良好的实时性,满足专业监控的要求。尤其是VS6100采用一次编码、全网交换的方式,避免了传统监控系统因为矩阵多级级联而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和时延增加的现象,在多级扩展后仍可以保持最佳的高清晰图像质量和低时延。

6.5专业可靠的数据存储

VS6100可以采用本地硬盘、NAS、IP SAN、磁盘阵列等多种存储方式。NAS、IP SAN作为监控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在分布式部署的同时实现集中管理、跨域共享、平滑扩容、兼容互通等,此外,在可靠性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如支持RAID、支持硬盘在线热插拔、支持硬盘电源短路保护、支持可选冗余热插拔电源、支持电源自动故障切换等。从而确保了海量视频信息的可靠存储。同时由于端到端的IP SAN存储是基于数据块的存储模式,克服了传统监控模式中文件存储容易损坏文件和无法查询最近图像的弊端,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图像回放响应时间,为紧急情况处置争取了时间。

6.6灵活方便的管理模式

VS6100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域管理、用户管理和云台控制冲突管理等多种权限管理模式。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指定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这种分级分域的多种管理模式非常适合政府、公安、机场等行业的管理模式。

系统根据用户业务管理模式的特点,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通过中心管理单元CMU和媒体转发单元MDU不仅可对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还可对分布在各区域的存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的集中管理。用户只需要在一台客户端上就可以对整网设备进行批量配置下发、远程升级、远程操作、业务实现等操作。

6.7廉价的布线成本

VS6100技术方案采用全网络化、纯数字化设计。所有前端设备、中心平台服务器都采用网络方式连接,通过一根网线可以解决大量的监控媒体终端的接入,省去了大量的模拟视频线及控制线,大大节省了用户的布线成本。

6.8对新技术的包容

同时,我们看到,监控所涉及的每个子领域的技术都处在快速的发展中,如监控接入层中的各种无线技术,包括WLAN、GPRS、3G等;网络承载层中的IPv6、高性能以太网等;控制层的模块化软件技术、中间件技术等;业务应用层的IP SAN、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VS6100方案采用这种标准、开放的架构,有利于每个层次技术的独立发展及平滑演进,保护用户的技术投资。

6.9支持多种应用互连

    VS6100包括网络视频监控、语音监听及双向对讲、电视墙、电子地图、防火防盗、电子围栏、机房环境监控、机房动力设备监控、远程数据采集、门禁及智能设备监控等。另外系统提供完善的SDK,方便与其它系统进行对接,如:GIS系统、110指挥系统等。

6.10操作简单、方便

    本着使用者的工作特点及操作习惯,平台监控客户端的界面友好,互动性强。

 

 

 

第7章 设备清单

见附件

第8章 主要设备介绍

8.1 高清网络红外防水摄像机


 

 

 

 

 

 

 


  • 采用高性能、功能强大的可编程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内置(ARM+DSP)和高速视频协处理器

  • 采用优秀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轻松实现高清晰图像的低网络带宽传输

  • 图像720P/D1/Half-D1/CIF可调,允许NTSC/PAL制切换;最高帧率:NTSC30fpsPAL25fps。码流36Kbit/s-3Mbit/s可调

  • 内置Web Server方便用户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实现对前端的实时监控和配置管理

  • 预留USB接口,方便用户扩展前端存储、WIFI3G功能

  • 支持远程系统升级;内置硬件看门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支持动态域名解析,支持LANInternetADSLCable Modem)和3G

  •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TCP/IPUDP/IP、多播、HTTPTelnet

  • 网络自适应技术,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整视频帧率

  • 视频丢失、移动侦测等丰富的报警功能(可设报警区域和灵敏度)

  • 支持图像屏蔽/图像抓拍

  • 内置实时时钟,保证系统断电重启后时间的正确性

  • 最大可支持10个用户同时P2P浏览

  • 完善的用户、日志、告警管理功能

  • 异常自动恢复功能,网络中断后可自动连接
  • 平台连接协议,支持多平台的无缝连接

  • 完整的SDK支持,允许用户通过SDK调用进行二次开发

 

设备参数

VS-5166

视频

电子快门、补偿

PAL:1/50~1/100,000NTSC:1/60~1/100,000Auto

白平衡、同步

AutoInternal

最高分辨率

720P1280*720PAL

压缩标准

H.264,支持文字、时间在图像上的叠加

帧率、码流

最高:25fps(PAL), 30fps(NTSC) 36Kbps~3Mbps, CBR/VBR可调

LOGO叠加

支持文字、时间在图像上的叠加

 
 

音频

音频输入

1

音频输出

1

音频参数

采样频率:8K HZ,采样位宽:16 Bit,压缩:G711A,码率:32Kbps

 
 

网络

网络接口

1RJ4510/100M自适应

网络协议

TCP/IPUDP/IP、多播、HTTPICMPFTPEMAILTELNET

IE应用

内嵌Web Server,用户可直接用浏览器进行浏览、控制视频服务器

网络功能

网络搜索,网络监控,ADSL

 
 

报警

移动侦测报警

可设置灵敏度1-9级和侦测区域16*12

I/O状态报警

1个输入端口、1个输出端口

视频丢失报警

视频丢失后发出报警信号,及时通知在线客户

通信

RS422/RS485

1个,可以用于云台控制或者串口透明传输

 
 

安全

用户管理

提供多用户分级权限管理,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设备

内置看门狗

在异常情况自动复位系统,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远程复位

通过网络控制远程复位系统

 
 

其他

红外、防水

红外距离:10~60MIP66

电源、功耗

DC 12V 2A<10W

工作温度、湿度

-10 ~ 70 10 ~ 95%

尺寸、重量

设备:226*108*93mm ;重量:1250g;外包装尺寸:285*130*130mm


  • 内置多种

 

 

 

 

 

 

 

 

 

 

 

 

 

 

 

 

 

 

 

 

 

 

 

 

 

 

 

 

 

 

 

8.2 高清网络红外高速球机

 

 


 

 

 

高清网络高速球


高清红外网络高速球机(以下简称VS-91xx-IR)是优秀的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视频传输设备,它采用高集成度的SOC芯片(ARMDSP)、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单板上实现视频采集、压缩、网络传输等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基于本地网络(LANWIFI等)、广域网(WANADSL3G及专网等)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便用户实现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优化的H.264 Main Profile@Level 3压缩算法,方便在窄带上实现高清图像传输,达到200万像素每秒15帧、130万像素每秒25帧和100万像素30帧。该网络红外高速球机广泛应用远程网络视频传输及监控的各种场合,如:城市、机场、车站、道路、大型商场、政法机关、监狱、银行、企业、仓库等重要领域,该产品易于安装,操作简便。

 

  • 采用高性能的SOC芯片、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置硬件看门狗,系统稳定可靠、扩展方便

  • 视频最高960PH.264编码,音频G711A编码,帧率、码流动态可调

  • 网络支持ADSL PPPOE、无线WIFI、无线TD-SCDMA/CDMA 1X/EVDO/WCDMADNSDDNS

  • 内嵌流媒体服务器,支持流媒体点播,支持手机监控

  • 水平360°旋转,垂直90°,实现无盲区监控

  • 水平转速0.1°-180°/s, 垂直0.1°-120°/s垂直180°可自动翻转
  • 220个预置点及8组巡视轨迹,每组联动32个预置点并可设定和调用预置位、自动扫描、花样扫描、自动巡航、 PATTERN模式等

  • 两点扫描、守望位、多点扫描• 4条自动扫描路线,支持在左右限位间以指定的速度水平自动扫描

  • 预置位速度可达到400°/预置点精确度可达±0.1°

 

设备参数

VS-9110-IR

视频

传感器类型
、变焦

1/3 type solid state Progressive Scan CCD18倍光学变焦10倍数字变焦

有效像素

130

最低照度、红外距离

红外灯开启0Lux ,可视距离在120以上

白平衡

自动、ATW、室内、室外、手动

信噪比

大于50dB

背光补偿

手动、自动

电子快门

1/2 1/10,000每秒,21步进

日夜模式/聚焦模式

滤光片彩转黑,手动/自动;自动

处理器

高性能可编程媒体处理器SOC芯片

视频压缩算法

H.264 Main Profile @ Level 3.0

双码流

支持

视频帧率

主码流:1~15帧(1600×1200);1~25帧率(其他分辨率);从码流:1~25帧率

图像分辨率

主码流:1280×9601280×720704×576可选;从码流:352×288

视频压缩码率

32Kbps~6Mbps可设

字幕叠加

支持通道名称、日期时间、码流信息叠加,叠加位置用户可

音频(定制)

音频参数

采样频率:8KHZ,采样位宽:16Bit,压缩:G711A,码率:32Kbps

音频输入

1RCA,麦克/线路输入,单声道

音频输出

1RCA输出,单声道

网络

网络接口

1RJ45接口,10//100M自适应

网络协议

TCP/IPUDP/IP、多播、HTTPDHCPDNSRTP/RTCPPPPOEFTPSMTPNTPSNMP可添加)

IE应用

内嵌Web Server,用户可直接用浏览器进行浏览、控制视频服务器

网络功能

网络搜索、网络监控、ADSL

USB

支持

通讯

控制接口

R485,可以用于云台控制或串口透明传输

安全

用户管理

提供多用户分级权限管理,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设备

内置看门狗

在异常情况自动复位系统,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远程复位

通过远程控制远程复位系统

其他

电源、功耗

DC 12V/3A 12W

工作温度和湿度

35 ~ 65(室外球)湿度小于90%

防护等级

IP66 防雷、防浪涌、防突波

尺寸、重量

设备:6寸;重量:7kg ;外包装尺寸:410*340*300mm

 

◆设备尺寸示意图 (单位:mm


球机正视图



支架侧视图
支架后视图

◆尾线定义 (单位:mm


1、出厂默认的接线,通常情况下每根线上都会贴标签的;

BNC视频输出

DC 12V电源输入

RJ45网络接口

、报警输入

USB接口,可接WIFI模块、存储设备或3G模块

(注:客户下单无说明则默认设备尾线不带USB接口)

、音频输入

2、若客户要求双向语音对讲则将改成音频输出;

3、若客户要求报警输出则将改成报警输出。

基本系统拓扑图




代表前端
代表中心
代表客户端

安装注意事项

远离高温的热源和场所;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勿放在潮湿的场所;

避免安装在剧烈震动的场所;

切勿私自打开机箱进行修理,出现故障请与厂商联系。

◆型号:

VS-9110-xx-IR 高清网络红外高速球机

◆标配件:

 

◆选配件:

 

◆出厂默认参数:

IP地址 : 192.168.1.110


子网掩码 : 255.255.255.0



: 192.168.1.1

DNS(主):202.96.134.133 DNS(从):202.96.128.166


出厂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为:Admin
密码: 111111

 

 

8.3 高清网络红外半球

 


 

 

 

 

 

 

 

 

 

 


高清红外防暴半球网络摄像机(以下简称VS-5181)是优秀的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视频传输设备,它采用高集成度的SOC芯片(ARMDSP)、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单板上实现视频采集、压缩、网络传输等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基于本地网络(LANWIFI等)、广域网(WANADSL3G及专网等)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便用户实现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采用H.264压缩编码算法,保证了更小数据冗余,更适合网络传输;音频G711A编码,支持双向语音对讲/单向语音广播;内置Web Server,用户可以直接用浏览器浏览;通过RS485串口对云台进行控制;集成的I/O可做报警输入/联动输出;支持手机访问,远程实时视频监控。
该红外半球网络摄像机广泛应用于远程网络视频传输及监控的各种场合,如:学校、交通、基站、网吧、小区、工厂、连锁超市等监控领域,该产品易于安装,操作简便。

 


  • 采用高性能、功能强大的可编程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内置(ARM+DSP)和高速视频协处理器

  • 采用优秀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轻松实现高清晰图像的低网络带宽传输

  • 图像720P/D1/Half- D1/CIF可调,允许NTSC/PAL制切换;最高帧率:NTSC30fpsPAL25fps。码流36Kbit/s-6Mbit/s可调

  • 内置Web Server方便用户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实现对前端的实时监控和配置管理

  • 预留USB接口,方便用户扩展前端存储、WIFI3G功能

  • 支持远程系统升级;内置硬件看门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支持动态域名解析,支持LANInternetADSLCable Modem)和3G

  •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TCP/IPUDP/IP、多播、HTTPTelnet

  • 视频丢失、移动侦测等丰富的报警功能(可设报警区域和灵敏度)

  • 支持图像屏蔽/图像抓拍

  • 内置实时时钟,保证系统断电重启后时间的正确性

  • 最大可支持10个用户同时P2P浏览

  • 完善的用户、日志、告警管理功能

  • 异常自动恢复功能,网络中断后可自动连接

  • 内置多种平台连接协议,支持多平台的无缝连接

  • 完整的SDK支持,允许用户通过SDK调用进行二次开发
  • ◆支持RJ-45接口POE供电

 

 

 

设备参数

VS-5180A

视频

图像传感器

1/3英寸200万像素逐行CMOS传感器、最低照度0.01Lux

视频制式

数字CMOS

视频扫描

逐行

处理器

高性能可编程媒体处理器SOC芯片

视频压缩算法

H.264 Main Profile@Level 3.0

双码流

支持

视频帧率

主码流:1~15帧(1600×1200);1~25帧(其它分辨率)
次码流:1~25

图像分辨率

主码流:1280×9601280×720704×576 可选

次码流:352×288可选

视频压缩码率

32Kbps6Mbps可设

字幕叠加

支持通道名、日期时间、码流信息叠加,叠加位置用户可调

音频

音频压缩算法

G.711

语音对讲输出

1路,MIC接口

音频输出

1路,线性输出

网络

WiFi网络

(小功率)支持802.11b/g协议,2.4GHz,无线距离最大100米;
(
大功率)支持802.11a/b/g/n协议,2.4GHz,最大功率800mw,
无线距离最大2公里(高增益定向天线)

无线加密协议

支持WPAWPA2加密协议

3G网络

可内置EVDO/WCDMA/TD-SCDMA模块

手机监看

支持iPhone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平台智能手机监看

报警

报警输入

1路开关量输入

移动侦测报警

可设置灵敏度1-9级和侦测区域16*12

视频丢失报警

视频丢失后发出报警信号,及时通知在线客户

接口

控制接口

1RS485接口

协议

FPT协议

支持

RTSP协议

支持

其他

电源、功耗

DC12V/2.0A<10W

尺寸、重量

设备:135*135*105mm;重量:1050g;外包装尺寸:150*150*110mm

 

 

 

 

 

 

8.4 嵌入式管理转发存储服务器

 

 

 

 

 

 

 

 

 

 

 

 

 

 

产品特性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稳定可靠、经济实用。

集嵌入式服务器、中心平台软件(管理、转发、存储)、大容量磁盘阵列等三类产品于一体

采用至强多核处理器业内领先技术,使其具备高性能、高可靠;

具有低廉、开放、大容量、传输速度高、兼容、安全等诸多优点

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全缓冲式内存,支持内存镜像和内存热备等高级内存容错特性;

整个系统的运行。完全脱离PC计算机,降低了基于PC机造成的人为因素对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

保障数据安全可靠,磁盘支持多种RAID方式,支持磁盘热备份,保障存储资料数据的绝对安全。

最多可以安装8块热插拔硬盘,inter多核处理器,灵活的缓存配置与多扩展性能,

多台嵌入式综合监控平台可以进行级联,真正做到监控无限扩容。

工程实施、工程维护简单、用户使用简单。直接使用,不再需求安装操作系统及大型平台软件。

技术参数

设备参数

VS-EP208

外型架构

2U机架式

处理器

64位双核intel i3500 系列处理器

内存

DDR3 ECC/ Unbuffered(UDIMM)或ECC/Registered(RDIMM) 1066/1333MHz DRAM,最大支持16GB UDIMM或32GB RDIMM内存

网络接口

两个Intel 10/100/1000千兆位以太网接口,

硬盘接口

支持各容量的SAS 、SATAII硬盘

存储容量

SATA/SAS×8

最大支持24TB

光驱

选配一个SATA接口薄光驱

操作系统引导盘

8G DOM盘,可选配2.5寸160G SATA 硬盘

热插拔功能

支持

扩展插槽

1*PCI-E2.0*16(x8);1*PCI-E2.0*8接口;1*PCE-E*8(x4);1*PCI 32bit/33MHz

USB

6个USB接口(后4、前2)

显示接口

1个VGA显示接口

RAID阵列

(Raid0、Raid1、Raid5、JBOD、Raid5 with 1 Spare,)各种阵列模式

操作系统

Linux OS

外形尺寸

2U高度,19″标准机架式,H88mm x W430mmx D650mm

电源

储服务器专用电源 可选配冗余电源

工作环境

温度: 0℃ ~ 40℃ (32℉ ~ 104℉)、湿度: 10% ~ 85%

功能指标

 

 

 

管理功能

用户登录

包括平台监控客户端与平台管理客户端的登录验证

用户权限

包括对监控用户与管理用户进行授权

前端设备

前端监控设备管理及监控通道管理

平台服务器

转发服务器、录像服务器管理

电视墙

电视墙组建,巡回、群组配置及切换控制

报警联动

支持文字、时间在图像上的叠加

录像策略

定时录像、报警录像、手动录像

电子地图

防区管理、报警联动

实时视频

实现实时视频流程中的指令管理

历史回放

实现历史回放流程中的指令管理

 

转发功能

实时转发

对前端设备的实时音视频进行转发

历史转发

对前端、中心的历史录像数据进行转发(实现点播与下载功能)

中心录像转发

给中心平台录像服务器转发录像用的实时数据

 

录像功能

定时录像

根据定时录像策略进行定时录像

报警录像

根据报警录像策略进行报警录像

手动录像

根据手动录像命令进行手动临时录像

录像点播

负责对中心录像服务器的录像数据进行点播

录像下载

负责对中心录像服务器的录像数据进行下载

 

 

 

8.5 集成型解码器

 

 

 

产品特性


采用高性能、功能强大的可编程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内置(ARM+DSP)和高速视频协处理器


支持各种高灵敏度CCDCMOS传感器(SONYSHARP等)的模拟视频输出


采用优秀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轻松实现高清晰图像的低网络带宽传输


解码图像QCIF/CIF/ Half- D1/D1/720p/1080p可调,允许NTSC/PAL制切换;最高帧率:NTSC30fpsPAL25fps。码流36Kbit/s-3Mbit/s可调


支持远程系统升级;内置硬件看门狗,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TCP/IPUDP/IP、多播、HTTPTelnet


网络自适应技术,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整视频帧率

RS-485串口,内置各种云台解码器协议,支持透明传输


内置实时时钟,保证系统断电重启后时间的正确性


单路输出最大可解码21080P4720P8D1分辨率的视频图像


完善的用户、日志、告警管理功能


异常自动恢复功能,网络中断后可自动连接


内置多种平台连接协议,支持多平台的无缝连接


完整的SDK支持,允许用户通过SDK调用进行二次开发

技术参数

项目

设备参数

VS-3609D


视频

视频输入

 

视频输出

9VGA/9HDMI

 

压缩标准

H.264

 

图像分辨率

单路输出解码能力: 21080p/4720P/8D1


音频

音频输入

 

音频输出

1-4RCA输出,单声道(同视频输出)

 

音频参数

采样频率:8K HZ,采样位宽:16 Bit,压缩:G711A,码率:32Kbps

网络

网络接口

1RJ4510/100M自适应, 1个外置USB,支持WIFI3G

 

网络协议

TCP/IPUDP/IP、多播、HTTPICMPFTPEMAILTELNET

 

WEB应用

内嵌Web Server,用户可直接用IE进行浏览、控制视频服务器

 

网络功能

网络搜索,网络监控

     
     


通信

RS422/RS485

1个,可以用于云台控制或者串口透明传输

 


安全

用户管理

提供多用户分级权限管理,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设备

 

内置看门狗

在异常情况自动复位系统,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远程复位

通过网络控制远程复位系统

 


其他

电源、功耗

总电源:AC 220V 单路:DC 12V 1A;≤10W

 

工作温度、湿度

-10 ~ 70 ℃10 ~ 95%

 

 

 

第9章 公司介绍

9.1公司简介

深圳市拓普威视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香港著名的CCTV监控厂商拓普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注资成立的, 是一家专业从事数字网络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拥有一流的研发队伍,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数字视频监控设备及网络监控解决方案。

    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汇集了一批优秀的科技精英, 走在数字监控技术的前沿, 细心聆听客户需求,结合安全监控领域的实际需要,开发最先进、最实用的系统。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大型平台监控管理软件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监控摄像机视频IP处理模块、以及相关的监控管理软件等系列产品,公司所有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安防、银行、电信、电力、司法、交通、小区、工厂、仓库、资源、水利设施、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众多领域,产品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视频监控是未来视频监控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希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提供具有创新价值的优质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肯定,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视频录像、远程监控、系统集成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公司坚持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共同推进安防监控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共创中国数码监控的未来,让数字视频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宗旨:专业、诚信、求实、创新

  我们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9.2部分工程案例

 

  •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道路监控项目
  • 佛山市八达通国际商贸交易中心视频监控项目
  • 中山市一品粥连锁餐饮视频监控项目
  • 东莞市(香港银辉)股份有限公司厂区监控项目
  • 东莞市(妙趣)食品有限公司厂区监控项目
  • 深圳市妇儿大厦视频监控项目
  • 深圳市某化妆品连锁专卖视频监控项目
  • 山东枣庄市红兴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视频监控项目
  • 山东济南平安城市公安消防智能联动监控改造项目
  • 上海复旦大学校园监控项目
  • 北京安博A+教育连锁机构教学监控项目
  • 黑龙江省森林监控项目
  • 山西冀中煤矿监控项目
  • 湖南湘潭同兴煤业监控项目
  • 湖南娄底市幼儿教育系统视频监控项目
  • 湖北宜昌市移动营业厅集中监控项目
  • 湖北宜昌市联通营业厅集中监控项目
  • 新疆乌市客运火车车厢监控项目
  • 福建省某部队团坦克连监控改造项目
  • 重庆市高速公路监控项目
  • 安徽省铁路运输监控项目
  • ……

 

 

9.3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 向用户提供持续、高效、快捷的服务,构建优质服务品牌。  
—>
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向用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产品化服务。  
—>
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为了完善公司售前、售后服务制度,为用户提供及时周到,满意的服务,确保用户合法权益、更好树立起公司形象,我们特提出如下服务及承诺:  
1. 
我公司提拱给用户的设备保证是全新的、能完成其预定设计功能的,其技术性能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2. 
交货期:严格按合同约定期交货。  
3. 
我公司产品自客户购买本公司产品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质量问题包换!保修期两年,终身维护!  
4. 
为排除用户的任何故障,我公司须履行其保证的业务,及时免费消除用户在保修期内通报的故障。  
5. 
不属于我公司的责任故障,在用户的要求下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以消除故障或更换有关部件。 
6. 
在设备验收后的五年内,我公司在同规格、型号的基础上,应以低于市场价格向用户提供用于维护工
作的必需的备件、插件或其代用件,若此种备件已停止生产,我公司应通知用户,给用户充足的时间做必要的储备。  
7. 
一般非硬件故障可以电话指导解决的在接到电话后8小时以内指导解决。

 

 

  1. 技术支持

监控平台系统在工程的安装过程中,我公司提供全方面的技术支持,保证高标准、高质量满足甲方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

 

 

  1. 售后服务

安装完成后,我公司根据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提供监控平台系统操作适用文档一份,并对甲方监控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让监控技术员熟练掌握监控平台系统所有实现功能的操作及简单故障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