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线对讲传输距离的解释

关于无线对讲传输距离的解释


无线对讲设备距离到底有多远?手持式对讲机在无中继台协同工作下,按对讲机发射功率来看,正常有效的通信距离在1-6公里之间,不同发射功率、不同的通信环境对无线对讲机通信距离影响较大。


在以往的销售过程中,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讲机的通话距离,常常会对销售人员抛出一系列有关通信距离的问题。对讲机最远能喊多远?为什么同一款对讲机有的地方呼叫比较远有的地方又很近呢?有没有一款对讲机能喊10公里以的上?


实正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对讲机生产厂商,无论是其产品宣传彩页,产品使用手册上,还是品牌官方网站上都不会标明某型号对讲机的通信距离。如果把对讲机通话
距离标出来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但是负责任公司并不会这么做,因为没有哪家公司能预知用户的使用环境,要知道通信环境对对讲机通信距离起着决定性的使用,
所以无法判断对讲机的使用距离。

影响对讲机通信距离除了使用环境这个外在因素以外,还有对讲机自身技术指标也很重要,如:对讲机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天线是否为原配、天线是否有破损,这些都会对通信距离产生一定影响。当然用户使用是否正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讲机的最大通信距离。

如果你在买对讲机时问销售人员关于通信距离的问题时,要是他回答你说他的对讲机能通最少5公里,甚至可能达到8-10公里。请相信我,在没有到用户现场实际测试过的,就得出结论的,不管他经验多丰富,都是骗人的,是不负责任的。


用的无线对讲机一般使用130-170MHz400-470MHz两个频段,这两个频段也是国家法律允许个人或单位使用的频段范围。一般情况下,这两个
波频都是直线传播的,海上通信是地球上无线电对讲机比较理想的通信环境,一般不会有障碍物且干扰极少,但实际上,在海上手持对讲机也只能通10-20海里
左右,那是因为地球是圆的,相距太远了中间就会被海水挡住(所以把天线装高些,通话距离也会越远)。


常在城市中使用时,障碍物是对信号传播距离影响最大的因素。功率达到5瓦的专业对讲机在城市中的实际通话距离一般只在25公里的范围内。在有高地、较多
建筑物或者比较密封的室内,通话距离还会短些。不过当有系统基站支持时,对讲机的通话范围可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如果两台对讲机都在高处时,也可以
达到十几公里)。


场上销售的0.5W对讲机,有些厂家标称的对讲机最远通话距离是3公里,实际上这个通话距离仅仅是一个理论计算数据,它的依据是发射功率,也就是说 0.5W的对讲机在没有障碍物、没有电磁干扰情况下的最大通话距离。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使用者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背景噪音有大有小,电磁干扰有强有弱,
因此实际通话距离一般达不到3公里。许多用户在购买对讲机时往往误以为在城市使用,通话距离可以达到3公里,这是不大可能的!任何厂家都不可能预知用户的
使用环境,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出实际通话距离。

手持对讲机

7瓦发射功率:市区2-4公里,空旷地4-7公里;

5/4瓦发射功率:市区1-3公里,空旷地3-5公里;

3/2瓦发射功率:市区500-2公里,空旷地1-3公里;

1/0.5瓦发射功率:市区200-800/空旷地500-1.5公里。

车载对讲机

50/40瓦发射功率:市区5-15公里,空旷地10-25公里;

25/20瓦发射功率:市区3-10公里,空旷地5-15公里;

10/5瓦发射功率:市区1-5公里,空旷地3-8公里;

短波对讲机

距离非常远,外在环境影响因素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跨省甚至跨国通讯,但短波对讲机需要3级以上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否则视为违法操作。

集群对讲机

距离非常远,基本可以全城通讯,一般用于**网络,需要高昂的集群组网费用。

安装中继台

中继台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手持对讲机和车载对讲机通过上中继台后,对讲机距离将大幅增加

—————武汉众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

 

1.智能大厦 

1.1.智能大厦

  智能大厦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配置建筑物内各种功能子系统,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综合管理。智能大厦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专用办公性智能大厦,为某个部门本身特定需求(目标、任务、范围)等特点而设计的智能大厦,如中央电视台,其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台内的9座楼宇均采用了朗讯科技SYSTIMAXSCS结构化布线系统替代以往的电话数据等单一布线系统,共安装了8000个站点。

1.1.2.综合性智能大厦,是由业主投资建设,着重建设客户共同需求的工程项目和服务设施,提供各种服务项目,由业主统一管理,集工作、生活、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大厦。如北京恒基大厦,其位于东长安街黄金地带,身处北京市心脏地带以东,它是集写字楼、公寓、酒店大型购物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总面积位28万平方米,其综合布线系统全部采用朗讯SYSTIMAXSCS结构化布线系统,总计11800个信息点。

1.1.3家居性智能大厦,由业主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其重点以智能家居环境为设计目标,提供语音、图象、数据服务。家居性智能大厦与社区内的其它生活、娱乐、购物等设施构成现代化的智能小区。

2.智能大厦布线系统

2.1 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RECABLESYSTEM简称SCS)SCS采用光纤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作为传输介质,采用配线架、信息插座、插头、保险元件和多种适配器,采用组合压接方式组成一套完整的开放布线系统。SCS采用星形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每个子系统都是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改变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子系统,也不会因此而影响整个配线系统,在大型数据库和多媒体与图象传输需要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故传输主干线采用多模光纤,水平布线采用高品质的双绞线。

  智能大厦信息网,目前主要传送语音及数据信号,其采用UTP还是STP应视大厦功能而定不要盲目追求高性能而降低系统的性能价格比。SCS可以把楼宇中几乎全部弱电系统布线覆盖,它能支持所有数据处理(计算机),在数据通信方面可支持Ethemet10–BaseT StarTLAN(10Mbps)TokenRing(16Mbps)FDDI(100Mbps)EPDDI(100Mbps),它可以传输所有的标准模拟和数字程控机的语音信号,特别是具有传输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功能,还可以传输模拟图象、数字图象、会议电视信号,也可以传输BAS系统中各种监控信号。

2.2.LonWorks技术

  LonWorks技术开始从工业自动化发展应用于智能建筑,它的开放性、互操作性、高可靠性、无中心检测等突出优点,已被世人公认,是当今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主流技术,其正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LonWorks技术具有一个完整的开发系统平台,包含着所有设计、配置和支持控制的元素,LonWorks技术组成包括硬件部分和神经元(NEURON)心片和软件部分的通信协议LonTalk 。采用LonWorks技术的智能建筑,其LonWorks网络的基本单元是节点,网络节点也是监控模块,利用一根总线可将系统所有的监控模块连接起来,每个监控模块是由神经元心片、电源、一个通过媒介通信收发器和被监控设备接口的I/O电路组成,监控模块能够处理大量信息,对被控设备实时监控和调节,由于监控模块设置在被控设备附近,线路结构变得简化,布线数量减少,实现真正的分布系统,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为提高。由于LonWorks系统扩展能力强,如增加控制设备,只需在总线上增加节点,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扩展,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可实现不同厂商器件的互操作、互相替换,为系统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多种手段。

3.智能大厦家居布线系统

  智能家居布线是随着信息化社区的发展及人类正在逐步步入信息社会而形成的一种布线方式新概念。其除支持数据、语音、视频、多媒体应用外,还可提供对家庭的保安管理和对家用电器的自动控制以及能源自控等。智能家居布线与其它智能大厦布线系统相比,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办公性智能大厦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智能家居是独门独户,且每户都有许多房间,因此布线系统必须是以分户管理为特征的。一般来说,智能家居每一户的每一个房间的配线区都应当是独立的,住户可以方便地自行管理自己的住宅。另外,智能家居和办公大楼布线的一个较大的区别是智能住宅需要传输的信号种类较多,不仅有语音和数据,还有有线电视、楼宇对讲等。因此,智能家居每个房间的信息点较多,需要的接口类型也较为丰富。由于智能家居以上特点,所以建议房地产开发商在建筑智能住宅时,最好选用专门的智能布线产品。

3.1标准与规划

  就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而言,智能家居布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布线系统的新热点。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标准已经成熟,19989,TIA/EIA TR-41委员会的TR-41.8.2工作组正式修定及更新了家居布线的标准,并重新命名为EIA/TIA 570-A家居电信布线标准。另外一个原因是市场的推动,即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办公或在家上网,并且多数家庭已不止一部电话和一台电视,他们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家庭也需要一套系统来对这些接线进行有效的管理。智能家居布线正是针对这样的一个市场提出来的。

  智能家居布线由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投资,增加智能家居布线项目只需多投入1%的成本,而这将为房地产商带来几倍的客户。至于智能家居布线的安装,目前在国外有一种家庭集成商的行业已经出现,他们专门从事家庭布线的安装与维护。此外,也可由系统集成商安装。

  对中国用户来说,目前在家办公、上网等多媒体需求的用户还不多。但必须看到,一个住宅投资至少是10年、20年以上,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果现在不设置智能家居布线,将来有这些应用需求时,再增加布线将会很麻烦。所以在现代化智能住宅规划设计中,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来规划设计现代住宅,以使其满足10—20年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3.2 智能家居布线类别

  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主要分为两个等级。一是提供一个可满足电信服务最低要求的通用布线系统,该等级可提供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服务。等级一按照星形拓扑、采用非屏蔽双绞线连接。这里使用的非屏蔽双绞线必须满足或超过EIA/TIA-568A规定的3类电缆传输特性要求。另外,还需一根75欧姆同轴电缆,并必须满足或超过SCTE IPS-SP-001的要求,以便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其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若选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以方便未来能升高一个等级。

  二是提供一个满足基础、高级和多媒体电信服务的通用布线系统,该等级可提供当前和正在发展的家庭电信服务。等级二布线的最低要求为一根或两根四对八芯非屏蔽双绞线,并且必须满足或超过EIA/TIA-568A5类线缆的性能要求,以及一根或两根75欧姆同轴电缆,且此同轴电缆必须满足或超过SCTE IPS-SP-001的要求。可选择的光缆必须满足或超过ANSI/ICEA S-87-640的传输特性要求。

3.3 智能家居布线技术

  在多层大厦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中,每个家庭必须安装一个分布装置(DD)。分布装置是一个交叉连线的配线架,主要端接所有的电缆、跳线、插座及设备连线等。分布装置配线架主要提供用户增加、改动电信设备的需要,并提供连接端口为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同的系统应用。配线架必须安装在一个干燥、清洁、便于安装和维护的地方。配线架可以使用跳线、设备线来提供互连方案,长度不超过10米。电缆长度从配线架开始到用户插座不可超过90米。如两端加上跳线和设备连线后,总长度不可超过100米。所有新建筑从插座到配线架的电缆必须埋藏于管道内,不可使电缆外露。主干必须采用星形拓扑方法连接,介质包括光缆、同轴电缆和非屏蔽双绞线,并使用管道保护。通信插座的数量必须满足需要,具体的布置应结合居室的特点和布局有选择性的布置信息插座。插座必须安装于固定的位置上,如果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必须使用8568A( 568B)接线方式。如果某些网络及服务需要连接一些特别的电子部件,如分频器、放大器、匹配器等,必须安装于插座外。

监狱应用解决方案

 

 

 

 

 

 

 

 

 

 

 

 

 

 

 

 

 

 

 

 

 

 

 

版本:    <V 2.0>

发布日期:    <20150611>

 

 

 

广州峰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系统概述

随着各监狱单位对自身生产安全管理机制的日益重视,各个地方监狱单位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监仓对讲系统和报警系统。目前监狱安防系统已经完成基本监控建设。监狱建设的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都是相互各自独立的体系,相互之间缺乏信息的有机联系。现有建设的监狱对讲系统是基于模拟集团电话方式实现,功能单一、扩展性不强无法满足现代监狱系统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联网需求。这样做虽然基本完成了基本的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设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有效的补充,安全防范能力不完善,监管困难。

监狱对讲系统安全系数要求很高,必须确保系统高性能、高稳定,根据项目单位要求,在监舍楼、禁闭室、监狱大门等公共场所及重要区域安装对讲系统,并与视频系统整合可全方位监控监狱内情况,当发生群体事件、打架斗殴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服刑人员或狱警可通过紧急求助对讲终端向监控中心发起呼叫,中心接警后大屏幕会自动弹出呼叫者所在位置的实时视频图像和周界图像,让监狱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周围情况,通过中心话务总机与前端人员通话可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此时监狱监控中心管理人员首先可通过对讲远程喊话功能远程喊话震慑同时派出狱警前往事发地点处理情况。确保监狱安全。

1.1系统建设原则

本项目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以保证系统建设的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一、    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针对监狱对讲系统,充分考虑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统一规划、设计、部署,避免短期行为,避免未来的投资浪费。

二、    适合性原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系统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这个原则,避免系统建设的盲目性。保证监狱对讲系统的可用性、好用性和可管理性。

三、    前瞻性原则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规模上既考虑到当前的需求,又充分考虑到今后几年的需求;技术上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应用上要考虑其他相关系统互联的要求。

四、    经济性原则

在方案设计和产品选型时,注重合理性和建设成本,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在系统规划设计时,考虑减少系统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1.2系统建设目标

结合监狱对讲系统的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订一个比较科学、功能全面、实用、多级语音呼叫系统。可实现以市或省级监狱管理局为单位,对现有比较落后、零乱的视频语音网络系统进行整合、改造或重建,提高各地监狱在管理区域内处理紧急突发情况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整合监狱建设中现有监控系统与辖区内的对讲终端的相关视频监控图像与设备联动。实现看听一体,监控中心与监仓、禁闭室等对讲位置与中心对讲互通。

2.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2.1编制依据

  1.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邮电部 1997-12-1
  2. [YDN034.1-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一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3. [YDN034.2-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2部分: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4. [YDN034.3-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3部分: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5. [YDN034.4-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4部分:补充业务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6. [YDN03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邮电部,1997/12/01
  7. [YDN 069-1997],《电话主叫识别信息传送及显示功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02/23
  8. [GF001-9001],《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及其补充规定》,邮电部,1997/12/01
  9. [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补充件1》 信息产业部 2001/11/1
  10.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邮电部 1998-07-01
  11.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12. 《SDH光缆系统工程采购设备技术规范》
  1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规范》

2.2设计原则

根据建设目标、系统性质的需求,我们首先确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 安全、可靠、稳定性原则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具有长期连续运行的能力,要求硬件、应用软件系统设计能够经受长时间运行的考验。表现在本系统设计、实施中,安全、可靠性原则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主要设备选型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关键板件采用热备份方式;整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通信指挥行业标准执行,以此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性原则。

  1. 技术先进性原则

基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的考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系统才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保证所采用的技术不会很快被淘汰。在本系统中,先进性是指系统的总体架构先进、主机控制系统先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充分利用系统软件提供的功能为用户构架易用、易维护的操作平台,并且易于升级。

  1. 经济性原则

在系统造价与技术先进性之间把握一个权衡关系,我们可以在保持系统基础技术先进性的同时,通过应用系统自主开发等手段,努力追求性能/价格比的最优,充分考虑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使系统建设在一个比较高的技术水准之上,又降低用户的初期建设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在本项目中我们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性能,降低整套系统的产品价格,力求使其成为性价比最高的监狱紧急对讲系统。

  1. 操作、维护简单性原则

操作使用人员只需一些基本的知识,不需经过长时间、复杂的培训即可快速进行系统操作,在系统出现问题时,经过简单的技术处理,即可快速恢复,系统升级、维护简单。

本系统建立在图形化操作界面之上,只要操作人员熟悉Windows环境的操作,即可快速进行工作。

对整个系统我们提供完整的操作说明手册,并对用户的网管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维护。

2.3系统总体网络结构

根据监狱对讲系统总体业务需求模式,在监狱项目中采用我公司提供的”监狱对讲监听报警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实现监控中心与监狱中的各个对讲终端实现通信互通等业务。

监区的对讲、监听、广播、报警系统采用”多级分控管理、统一指挥”的管理模式,系统具有监舍—分控中心—指挥中心三级管理模式。其中指挥中心设置系统一级服务器,各分控中心设置 IP 网络寻呼话筒充当二级服务器,一级服务器和二级服务器都具备管理所有监舍的对讲终端的功能,组建一套多级服务器管理的对讲、监听、广播、报警系统,确保任何一台服务器的瘫痪或者发生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故障服务器管理的对讲终端。指挥中心、分控中心能对各个监舍进行点对点、分区或全部呼叫、广播。系统呼叫、报警、对讲的同时,向其他系统提供联动信号,并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具有报警显示、记录、录音等功能。系统全部基于网络运行,支持 TCP/IP 协议,对讲终端到分控中心通过网线连接,连入局域网。

本次建设要求采用网络数字音频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数据包形式在局域网上进行传送,组成一套纯数字传输的对讲监听报警系统。

本次共设对讲点 677 个。指挥中心配置对讲控制主机 1 台,各分控中心设置分控电脑与 IP 网络寻呼话筒进行管理。

系统包括: IP 网络对讲主机、 IP 网络分控寻呼系统 紧急求助对讲面板。

系统原理图


 

 

 

 

 

2.4系统点表


 

 

 

 

 

 

 

 

 

 

 

3、系统特点

峰火监狱对讲监听报警系统采用成熟的IP 语音技术,高清视频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远程IO控制技术。通过IP网络以数据包的形式在局域网内传输音视频信号,监狱对讲监听报警系统不仅通过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和分布式组网,同时它还是一套高融合性的公共广播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系统能够很好的和用户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LED显示系统、楼宇系统进行无缝融合。并实现所有设备操作集中化,设备资源共享化。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系统集成项目中,各个不同系统设备操作集中控制的需求。

监狱对讲监听报警系统已成功在全国各大省市监狱项目实施运行多年,系统特别针监狱项目运用功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环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 高清音质:音质高清流畅、不受外界干扰、占用带宽最低仅16Kpbs。
  • 高清视频:支持720P双向视频通话,支持H.264、H.263视频编码
  • 分布式部署,集中管控:系统基于云计算设计,可对分布式部署的终端(或子系统)继续统一管理,实现远程管理,系统支持多级服务器架构,可建立监狱(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监狱)和劳教(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劳教所)三级应急对讲系统。即使出现指挥中心网络故障,导致与其它建筑楼网络不能连接,也不用担心系统完全瘫痪,因各建筑内配置的 IP 网络分控对讲寻呼话筒可充当模块服务器,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登录,以保证各栋建筑内的设备独立正常工作。设备接入数量可达到60000台以上。
  • 采用先进音频处理技术:所有终端设备均采用硬件回声消除技术,能够很好的抵消回声和抑制噪声,系统支持全双视频语音通话、多方可视会议功能。
  • 分组管理:系统支持分组管理,通过服务器设置,把对讲终端按区域划分若干个分组,对讲或呼叫时可按单组或多组进行,同时可指定分控中心控制。
  • 系统扩容方便:只需在IP能网络覆盖的地方将IP对讲终端接入即可实现扩容。
  • 融合性好:系统能够很好的和用户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LED显示系统、门禁系统、楼宇等系统进行无缝融合。
  • 嵌入式结构:系统采用多用户级管理机制,可同时部署多个管理主机和区域主机,管理主机和区域主机都可独立运行,某个主机损坏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全部采取嵌入式结构,杜绝病毒入侵,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1、系统功能

  1. 通话功能

    一键或双键呼叫模式可指定呼叫特定呼叫目标,全双向视频免提通话:呼叫接通后,立即以免提方式进行全双工,并且带回声消除的通话。

    IP直呼功能:当管理中心不在线时所有设备会自动转换成IP直呼模式呼叫对应的设备终端或主机,有力的保障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听、插话:高级别主机可对通话中的低级主机、分机进行监听、插话。

  2. 振铃提示

    对讲终端进行紧急求助或双向对讲时,被求助对讲终端具有响亮的振铃提示, 同

    时显示屏能不停闪烁,同步显示主动求助对讲终端号码及位置, 并能根据位置自动语

    音播报。

  3. 录音功能

    系统服务器应具有录音功能,可进行双向对讲录音、监听录音、紧急求助录音、

    报警录音,录音时间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置。录音文件统一存储于系统服务器; 并

    可提供实时录音数据供平台调用开发。

  4. 主机托管

    当区域主机的工作人员离开或断网时,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区域主机管理的终端分机托管给其它主机进行管理,有效预防主机异常和无人接警的情况发生。

    5.呼叫转移

    呼叫转移可设置为占线转移、掉线转移、呼叫等待提醒、无响应转移、按时段转移等。

  5. 状态提示

    寻呼主机屏幕上直观显示辖区内所有终端实时分机的在线状态、工作状态,方便调试、检修和维护。每路按键可添加网点位置描述信息,便于管理及操作使用。

  6. 公共广播

    全区广播:寻呼主机可对所管理的终端设备进行全区MP3文件广播、喊话广播、外接音源广播。

    分区广播:寻呼主机可对所管理的终端设备分区进行MP3文件广播、喊话广播。
    定时广播:寻呼主机具有定时广播功能;可定时自动在指定时间播放语音。
    消防广播:寻呼主机可用MP3文件作消防报警语音。消防报警时,自动强切到最大音量。

    异常行为广播:视频广播终端带有智能分析功能,当所在区域发生有移动侦测报警、红外报警、遮挡报警时,主机会自动播放实现设定好的声音文件并通知监控中心人员对前端异常情况进行处置

  7. 点播控制

    设备与手机或智能终端在同一局域网时,可直接输入控制密码不通过管理中心直连终端设备点播歌曲或教学音频文件。

    9.插播文件

    寻呼主机可对通话中的终端分机插播预先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可用于指导客户业务办理流程、操作步骤事项等。

    10.
    联动控制及触发

    对讲终端应具有联动控制接口,可以联动电子门、警报灯、监控摄像机、火灾报

    警系统等。对讲终端求助或对讲通话时,可输出触发信号,对外围设备进行控制,如

    触发开启警报灯、开启门禁、触发现场摄像机等。

    11.数字录音录像

    系统对所有终端的录音、录像可以保持在寻呼主机内,可按时段,分机号码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或直接上传至存储服务器

    12.循环监听监视

    寻呼主机可任意选定终端分机进行监听、监视或对所有终端分机进行循环监听、监视(每路停留时长可设置,默认为5秒)。

     

    13.日志管理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广播呼叫、双向对讲通话、 报警信息等都自动写入日志,可查询输出。

    14.电子地图

    导入任意一张工程平面图,添加终端图标到相应位置后, 将会显示该终端的通话状态,并可以在地图上控制通话接听和挂断。

    15.二次开发SDK接口

    提供免费的二次开发SDK接口系统可实现与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等平台对接。

     

     

     

     

     

     

     

     

     

     

     

     

     

    4.监狱对讲求助系统的相关设备

     

     

    4.1 SP-1000对讲管理系统



    用途:

    IP网络对讲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统一管理系统内的对讲终端注册、设备状态监控、呼叫转移管理、录音存储等功能。

    功能特点:

    1. IP对讲系统的核心控制枢纽监视所有终端状态,通过电脑屏幕可以一览所有网点终端在线离线状态

    2.选中一个网点终端,点击发起对该网点某个面板的监听和对讲

    3.网点终端可配置详细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网点性质,求助呼叫时弹屏显示

    4.分组维护,分组管理可以根据需求将多个网点终端分为一组同时处理

    5.选中一个网点终端,点击实现该终端上监控和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

    6.来电显示,系统收到求助时,弹屏主叫详细(主叫号码,主叫名称)

    8.系统接听求助后,根据情况可以发起呼叫转接,保持等业务

    9.
    支持对讲录音文件的检索查询功能,支持对条件做自动关联,支持筛选功能

    10.灵活的录音查询存储方式,支持存储服务器录音,寻呼话筒本地录音、前端设备录音模式。

    11.所有终端维护检测,服务器级联模式最高可支持60000台终端接入。

    12.支持多种音频格式,支持MP3、WMA、MP4等格式

    13.电子地图功能支持工程平面图导入,可在地图上编辑任意终端位置,方便用户直观快捷操作对讲设备

    14.二次开发SDK接口,可实现任意系统平台调用控制对讲设备的通话功能,并与视频监控联动

     

     

     

     

     

    4.2
    寻呼管理主机



    用途:

    安装在一级监控中心、领导办公室用来控制管理辖区内所有二级主机和终端设备,可进行单向广播、双向可视对讲监听监视等功能

    特点:

  8. 专业寻呼主机外形桌面式设计,采用10.1寸高清IPS屏幕,分辨率1280*800,全虚拟按键加实体按键,全铝合金材质外壳,外形美观大方;
  9. 采用工业级4核嵌入式CPU芯片2G内存,保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10. 远程管理所有辖区内对讲终端和区域主机,可监控在线、工作状态和异常状态,远程设置对讲终端相关参数等功能;
  11. 内置3W扬声器,可实现远程双向可视对讲、监听、监视、全区分区广播、定时播放背景音乐;
  12. 内置 SD 卡,可将 SD 卡或点播的 MP3 文件作为音源广播给其他终端;
  13. 内置百万摄像头,在会议和通话的过程中能展现出精美的画质;
  14. 紧急语音投放,对指定终端播放预先录制的语音;

    8.远程IO控制RS-485控制功能,能实现远程门禁灯光控制、LED显示屏内容显示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

    9.远程回放下载所有对讲终端通话录音录像;

    10.支持管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所有终端检测到管理服务器不在线,自动切换到IP呼叫通话模式与呼叫主机通话;

    11.支持USB扩展台扩展功能,可扩展快速呼叫扩展台;

    12.有以太网的地方即可接入,支持跨网段和跨路由;

     

    规格参数

    电源、功耗

    DC 12V 5W

    网络通讯协议

    TCP UDP RTP

    网络芯片速率

    10/100Mbps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显示屏

    10.1寸高清IPS液晶触摸屏,分辨率1280*800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1HDMI接口、1USB接口、1个电源口

    尺寸、重量

    350x76x176mm(XX)2.5kg


    该产品获得了公安部第一研究生和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验报告

     

    4.3一键求助语音终端
    (单键/双按键)



    用途:

    安装在用户求助位置,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需要咨询的时候按下呼叫按钮立即可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话。

    功能特点:

    1.全铝合金外壳,户外防风雨,坚固耐用,易于识别;

    2.单键、双键呼叫,可通过软件指定呼叫目标,双向对讲广播喊话;

    3.终端内置扬声器和话筒眯头,免提通话和接收广播;

    4.公共广播功能,可定时打铃、分组、全局播放背景音乐;

    5.内置SD卡存储,设备空闲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可通过外部报警出发播放报警声音,对讲时自动中断;

    6. 采用 6.5mm 厚铝面板,带防刺戳保护和专用螺丝,防范人为破坏,嵌入式安装,IP54防护等级;

    7.带有远程输出输入功能,可远程控制门禁、灯光等外设;

    8.以太网传输可实现跨路由,跨网段传输;

    电源、功耗

    DC 12V 3W

    网络通讯协议

    TCP/IPUDPARP IGMP

    网络速率、工作温度

    10/100Mbps 1℃~60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信噪比、频率响应

    70dB20Hz20KHz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2路报警输入输出、1个电源口、RS-485接口

    尺寸、重量

     

    该产品获得了公安部第一研究生和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验报告

     

     

     

    售后服务与人员培训

    1、服务品牌:阳光服务。

    2服务理念:用感恩的心服务客户。

    3、服务目标:全面满足,不断超越,永创新高,打造安防行业服务领跑者形象。

    4、服务宗旨客户永远是对的。

    5、服务模式:专业化主动式阳光服务(3+2),即:专业化、规范化、全程化、主动式、增值式。

    第一节 售前服务

    1、公司技术人员帮助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为用户推荐产品。

    2、为用户推荐合理的配置方案,并且提供义务的咨询。协助客户现场勘测、实物演示、方案制作、投标答标。

    3、对现场进行勘察,为用户提供推荐具体实施方案。

    4、我们将遵循 “实用”、”够用”、”好用 “的原则,为用户提供的整套解决方案并设计平面图。

    第二节 售后服务保证

    公司设有管理严格的售后服务机构,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良的售后服务人员和组织。售后服务部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分别接受过各种正规的技术培训,因此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第三节 保修期内的服务条款

    1 保修期起始的定义

    该工程保修期从其通过验收之日起计算。

    2 保修期的期限

    提供设备质保一年。

    3 服务响应时间的限定

    客户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客户服务专线电话,随时准备为您服务;电话接听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客户服务档案,100%回访客户。

    我公司提供2小时内的服务响应时间,即在接到用户要求服务的通知后,将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在2小时内将此次服务计划及行动安排通知给用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4 服务费用

    在保修期内由非人为因素(地震、战争、火灾、洪水、雷击等不可抗力除外)造成的设备故障,给予免费更换。因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用户只需承担设备的成本费和我方人员的差旅费。

     

     

    保修期外服务条款

    1、系统调整

    我司将不定期地为建设单位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并对应用软件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或因管理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应用软件的参数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变更进行系统的调整,以使软件的应用更贴近建设单位的需求。

    2、系统升级

    因技术的升级或新一代产品的面世,对原应用软件功能或性能有极大的提高,我司会根据建设单位的需要,对建设单位的应用软件、系统或所开发的其它软件的更新,同时也满足建设单位对硬件设备的升级。

    3、应用软件的再开发

    针对建设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因业务扩展、变更或延伸所带来的对应软件功能的不满足而进行的软件功能的再开发,以使软件的功能始终满足建设单位的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让建设单位早期投资得以保护。

    4、系统测试

    我司需安将安排专业工程师每三个月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及时排除系统隐患,为建设单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做好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切质量信息记录,并建立档案。

    5、备品备件供应

    该系统所需要的所有配件,我司会常年备货。在保修期内免费提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全部备件及维护。对建设单位不会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维修周期所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6、维修投诉

    为了保障建设单位的权益,也为了我司今后的发展,我司将会对有关违反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罚。

    7、工程回访

    工程回访是施工单位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为建设单位负责而长期执行的一项制度。

    回访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年末定期回访:二是技术回访:三是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8、对需要更换的设备,我公司只收成本费,不加任何利润。服务费一项,也只收成本费。

    人员培训

    为使用户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本项工程所涉及的设备和技术,更有效地管理建成后的系统,我公司根据厂家建议和本身经验向用户提供培训方案。

    1、现场培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公司为用户方技术人员提供以下免费培训,内容包括:工程布线技术、工程安装调试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有关设备的基本原理、构成、一般的故障检测等以及对用户方技术人员提出问题的进行现场解答。

    2、课程培训

    要求学员为用户方参加此项工程的技术人员和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管理基础,时间为一周。

平安城市紧急求助对讲方案

 

 

 

 

 

 

 

 

 

 

 

 

 

 

 

 

 

 

 

 

 

 

 

版本:    <V 2.0>

发布日期:    <20150725>

 

 

 

广州峰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系统概述

当前,建立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城市治安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国建设的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报警工程,只是建立在视频的基础上缺乏报警和远程语音对讲、远程喊话震慑、广播、呼叫报警点GPS准确定位等功能。现有的城市治安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求救人员手机被抢情绪慌乱等情况,无法及时与110指挥中心或当地的派出所沟通联系,无法快速准确的告知办案人员现场情况时,往往失去了处理案件和求援的最好时机。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及时的了解求救人员的地理位置、周围情况等信息并针对现场情况做好最有的处理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如何加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也是当前治安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平安城市紧急求助报警系统主要安装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和案发高发区域,在发生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恐怖事件时的群众报警求助。当遇到紧急情况,现场人民群众可以按下紧急求助按钮,110指挥中心对讲中心会立马弹出相对应的画面,接警人员可对前端人员的报警位置、人员长相、报警人周围情况等情况掌握了解,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

平安城市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建设工作主要是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社会治安紧急报警对讲系统,实现音视频同步基本覆盖城市主要公共场所、主要街道、要害部门、重点部位、人流聚集场所、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出入口、社区和居民小区的治安。

1.1系统建设原则

本项目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以保证系统建设的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原则:

一、    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针对对讲系统,充分考虑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统一规划、设计、部署,避免短期行为,避免未来的投资浪费。

二、    适合性原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系统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这个原则,避免系统建设的盲目性。保证对讲系统的可用性、好用性和可管理性。

三、    前瞻性原则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规模上既考虑到当前的需求,又充分考虑到今后几年的需求;技术上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趋势;应用上要考虑其他相关系统互联的要求。

四、    经济性原则

在方案设计和产品选型时,注重合理性和建设成本,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在系统规划设计时,考虑减少系统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1.2系统建设目标

结合对讲系统的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订一个比较科学、功能全面、实用、多级语音呼叫系统。可实现以市或省级管理局为单位,对现有比较落后、零乱的视频语音网络系统进行整合、改造或重建,提高各地在管理区域内处理紧急突发情况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建设中现有监控系统与辖区内的对讲终端的相关视频监控图像与设备联动。实现看听一体。

2.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2.1编制依据

  1.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邮电部 1997-12-1
  2. [YDN034.1-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一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3. [YDN034.2-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2部分: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4. [YDN034.3-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3部分: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5. [YDN034.4-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第4部分:补充业务技术规范》,邮电部,1997/12/01
  6. [YDN03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邮电部,1997/12/01
  7. [YDN 069-1997],《电话主叫识别信息传送及显示功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02/23
  8. [GF001-9001],《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及其补充规定》,邮电部,1997/12/01
  9. [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补充件1》 信息产业部 2001/11/1
  10.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邮电部 1998-07-01
  11.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12. 《SDH光缆系统工程采购设备技术规范》
  1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规范》

2.2设计原则

根据建设目标、系统性质的需求,我们首先确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 安全、可靠、稳定性原则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具有长期连续运行的能力,要求硬件、应用软件系统设计能够经受长时间运行的考验。表现在本系统设计、实施中,安全、可靠性原则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主要设备选型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关键板件采用热备份方式;整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通信指挥行业标准执行,以此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性原则。

  1. 技术先进性原则

基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的考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系统才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保证所采用的技术不会很快被淘汰。在本系统中,先进性是指系统的总体架构先进、主机控制系统先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充分利用系统软件提供的功能为用户构架易用、易维护的操作平台,并且易于升级。

  1. 经济性原则

在系统造价与技术先进性之间把握一个权衡关系,我们可以在保持系统基础技术先进性的同时,通过应用系统自主开发等手段,努力追求性能/价格比的最优,充分考虑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使系统建设在一个比较高的技术水准之上,又降低用户的初期建设造价和后期维护成本。在本项目中我们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性能,降低整套系统的产品价格,力求使其成为性价比最高的紧急对讲系统。

  1. 操作、维护简单性原则

操作使用人员只需一些基本的知识,不需经过长时间、复杂的培训即可快速进行系统操作,在系统出现问题时,经过简单的技术处理,即可快速恢复,系统升级、维护简单。

本系统建立在图形化操作界面之上,只要操作人员熟悉Windows环境的操作,即可快速进行工作。

对整个系统我们提供完整的操作说明手册,并对用户的网管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帮助用户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维护。

2.3系统总体网络结构

根据求助对讲系统总体业务需求模式,在平安城市项目中采用我公司提供的”平安城市紧急求助对讲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实现各地市治安监控报警点以各地区派出所实现通信互通等业务。

在此方案中采用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设置一套紧急求助对讲服务器,作为运行求助对讲系统的硬件平台。可实现110指挥中心与各地市之间的派出所和管辖区域内的求助报警点的通话。

市110指挥中心的呼叫系统工作方式为市中心呼叫总机可以通过求助系统的一键到位的方式呼叫覆盖全区域的所有公安局、派出所和求助报警点,并可实现强插、强拆、紧急呼叫、组呼、会议等调度专有功能。

平安城市紧急求助报警系统通信组网方式如图所示:



平安城市紧急求助系统由对讲管理服务器、 呼叫总机、紧急求助报警柱、紧急求助报警箱等设备构成。

本次项目设置一套对讲管理服务器,放置于机房中,通过    IP数据专网实现110指挥中心与各地市之间建立通信;市110指挥中心的城市紧急求助系统统一管理全区范围内的所有紧急求助终端和各区公安分局及派出所对讲设备的故障管理和远程维护等功能;录音存储设备通过接口与对讲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指挥中心和各地市的通话实时录音,以上共同构成指挥中心与各地市监控中心的对讲通信系统。

 

3、系统特点

峰火平安城市紧急求助系统采用成熟的IP 语音技术,高清视频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远程IO控制技术。通过IP网络以数据包的形式在局域网内传输音视频信号,对讲监听报警系统不仅通过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和分布式组网,同时它还是一套高融合性的公共广播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系统能够很好的和用户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LED显示系统、楼宇系统进行无缝融合。并实现所有设备操作集中化,设备资源共享化。极大的方便了用户对系统集成项目中,各个不同系统设备操作集中控制的需求。

对讲求助报警系统已成功在全国各大省市项目实施运行多年,系统特别针城市紧急求助项目运用功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环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 高清音质:音质高清流畅、不受外界干扰、占用带宽最低仅16Kpbs。
  • 高清视频:支持720P双向视频通话,支持H.264、H.263视频编码
  • 分布式部署,集中管控:系统基于云计算设计,可对分布式部署的终端(或子系统)继续统一管理,实现远程管理,系统支持多级服务器架构,可建立三级应急对讲系统。即使出现指挥中心网络故障,导致与其它建筑楼网络不能连接,也不用担心系统完全瘫痪,因各建筑内配置的 IP 网络分控对讲寻呼话筒可充当模块服务器,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登录,以保证各栋建筑内的设备独立正常工作。设备接入数量可达到2000台以上。
  • 采用先进音频处理技术:所有终端设备均采用硬件回声消除技术,能够很好的抵消回声和抑制噪声,系统支持全双视频语音通话、多方可视会议功能。
  • 分组管理:系统支持分组管理,通过服务器设置,把对讲终端按区域划分若干个分组,对讲或呼叫时可按单组或多组进行,同时可指定分控中心控制。
  • 系统扩容方便:只需在IP能网络覆盖的地方将IP对讲终端接入即可实现扩容。
  • 融合性好:系统能够很好的和用户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LED显示系统、门禁系统、楼宇等系统进行无缝融合。
  • 嵌入式结构:系统采用多用户级管理机制,可同时部署多个管理主机和区域主机,管理主机和区域主机都可独立运行,某个主机损坏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全部采取嵌入式结构,杜绝病毒入侵,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1、系统功能

  1. 通话功能

    一键或双键呼叫模式可指定呼叫特定呼叫目标,全双向视频免提通话:呼叫接通后,立即以免提方式进行全双工,并且带回声消除的通话。

    IP直呼功能:当管理中心不在线时所有设备会自动转换成IP直呼模式呼叫对应的设备终端或主机,有力的保障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听、插话:高级别主机可对通话中的低级主机、分机进行监听、插话。

  2. 振铃提示

    对讲终端进行紧急求助或双向对讲时,被求助对讲终端具有响亮的振铃提示, 同

    时显示屏能不停闪烁,同步显示主动求助对讲终端号码及位置, 并能根据位置自动语

    音播报。

  3. 录音功能

    系统服务器应具有录音功能,可进行双向对讲录音、监听录音、紧急求助录音、

    报警录音,录音时间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置。录音文件统一存储于系统服务器; 并

    可提供实时录音数据供平台调用开发。

  4. 主机托管

    当区域主机的工作人员离开或断网时,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区域主机管理的终端分机托管给其它主机进行管理,有效预防主机异常和无人接警的情况发生。

    5.呼叫转移

    呼叫转移可设置为占线转移、掉线转移、呼叫等待提醒、无响应转移、按时段转移等。

  5. 状态提示

    寻呼主机屏幕上直观显示辖区内所有终端实时分机的在线状态、工作状态,方便调试、检修和维护。每路按键可添加网点位置描述信息,便于管理及操作使用。

  6. 公共广播

    全区广播:寻呼主机可对所管理的终端设备进行全区MP3文件广播、喊话广播、外接音源广播。

    分区广播:寻呼主机可对所管理的终端设备分区进行MP3文件广播、喊话广播。
    定时广播:寻呼主机具有定时广播功能;可定时自动在指定时间播放语音。
    消防广播:寻呼主机可用MP3文件作消防报警语音。消防报警时,自动强切到最大音量。

    异常行为广播:视频广播终端带有智能分析功能,当所在区域发生有移动侦测报警、红外报警、遮挡报警时,主机会自动播放实现设定好的声音文件并通知监控中心人员对前端异常情况进行处置

  7. 点播控制

    设备与手机或智能终端在同一局域网时,可直接输入控制密码不通过管理中心直连终端设备点播歌曲或教学音频文件。

    9.插播文件

    寻呼主机可对通话中的终端分机插播预先录制好的音频文件,可用于指导客户业务办理流程、操作步骤事项等。

    10.
    联动控制及触发

    对讲终端应具有联动控制接口,可以联动电子门、警报灯、监控摄像机、火灾报

    警系统等。对讲终端求助或对讲通话时,可输出触发信号,对外围设备进行控制,如

    触发开启警报灯、开启门禁、触发现场摄像机等。

    11.数字录音录像

    系统对所有终端的录音、录像可以保持在寻呼主机内,可按时段,分机号码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或直接上传至存储服务器

    12.循环监听监视

    寻呼主机可任意选定终端分机进行监听、监视或对所有终端分机进行循环监听、监视(每路停留时长可设置,默认为5秒)。

     

    13.日志管理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广播呼叫、双向对讲通话、 报警信息等都自动写入日志,可查询输出。

    14.电子地图

    导入任意一张工程平面图,添加终端图标到相应位置后, 将会显示该终端的通话状态,并可以在地图上控制通话接听和挂断。

    15.二次开发SDK接口

    提供免费的二次开发SDK接口系统可实现与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等平台对接。

     

     

     

     

     

     

     

     

     

     

    4.对讲求助系统的相关设备

     

     

    4.1 SP-1000对讲管理系统



    用途:

    IP网络对讲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统一管理系统内的对讲终端注册、设备状态监控、呼叫转移管理、录音存储等功能。

    功能特点:

    1. IP对讲系统的核心控制枢纽监视所有终端状态,通过管理主机屏幕可以一览所有网点终端在线离线状态

    2.选中一个网点终端,点击发起对该网点某个面板的监听和对讲

    3.网点终端可配置详细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网点性质,求助呼叫时弹屏显示

    4.分组维护,分组管理可以根据需求将多个网点终端分为一组同时处理

    5.选中一个网点终端,点击实现该终端上监控和门禁系统的远程控制

    6.来电显示,系统收到求助时,弹屏主叫详细(主叫号码,主叫名称)

    8.系统接听求助后,根据情况可以发起呼叫转接,保持等业务

    9.
    支持对讲录音文件的检索查询功能,支持对条件做自动关联,支持筛选功能

    10.灵活的录音查询存储方式,支持存储服务器录音,寻呼话筒本地录音、前端设备录音模式。

    11.所有终端维护检测,服务器级联模式最高可支持60000台终端接入。

    12.支持多种音频格式,支持MP3、WMA、MP4等格式

    13.二次开发SDK接口,可实现任意系统平台调用控制对讲设备的通话功能,并与视频监控联动

     

     

     

     

     

    4.2
    寻呼管理主机



    用途:

    安装在一级监控中心、领导办公室用来控制管理辖区内所有二级主机和终端设备,可进行单向广播、双向可视对讲监听监视等功能

    特点:

  8. 专业寻呼主机外形桌面式设计,采用10.1寸高清IPS屏幕,分辨率1280*800,全虚拟按键加实体按键,全铝合金材质外壳,外形美观大方;
  9. 采用工业级4核嵌入式CPU芯片2G内存,保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10. 远程管理所有辖区内对讲终端和区域主机,可监控在线、工作状态和异常状态,远程设置对讲终端相关参数等功能;
  11. 内置3W扬声器,可实现远程双向可视对讲、监听、监视、全区分区广播、定时播放背景音乐;
  12. 内置 SD 卡,可将 SD 卡或点播的 MP3 文件作为音源广播给其他终端;
  13. 内置百万摄像头,在会议和通话的过程中能展现出精美的画质;
  14. 紧急语音投放,对指定终端播放预先录制的语音;

    8.远程IO控制RS-485控制功能,能实现远程门禁灯光控制、LED显示屏内容显示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

    9.远程回放下载所有对讲终端通话录音录像;

    10.支持管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所有终端检测到管理服务器不在线,自动切换到IP呼叫通话模式与呼叫主机通话;

    11.支持USB扩展台扩展功能,可扩展快速呼叫扩展台;

    12.有以太网的地方即可接入,支持跨网段和跨路由;

     

    规格参数

    电源、功耗

    DC 12V 5W

    网络通讯协议

    TCP UDP RTP

    网络芯片速率

    10/100Mbps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显示屏

    10.1寸高清IPS液晶触摸屏,分辨率1280*800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1HDMI接口、1USB接口、1个电源口

    尺寸、重量

    350x76x176mm(XX)2.5kg


    该产品获得了公安部第一研究生和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验报告

     

    4.3一键求助语音终端
    (单键/双按键)



    用途:

    安装在用户求助位置,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需要咨询的时候按下呼叫按钮立即可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话。

    功能特点:

    1.全金属外壳,户外防风雨,坚固耐用,易于识别

    2.单键呼叫,可通过软件指定呼叫目标,双向对讲广播喊话

    3.终端内置扬声器和话筒眯头,免提通话和接收广播

    4.内置720P摄像头可清晰识别呼叫人员面部特征,也可做监控连接NVR等存储设备实现24小时录音录像

    5.公共广播功能,可定时打铃、分组、全局播放背景音乐

    6.采用 6.5mm 厚铝面板,带防刺戳保护和专用螺丝,防范人为破坏,嵌入式安装,IP54防护等级;

    7.内置SD卡存储,设备空闲时可播放背景音乐,可通过外部报警出发播放报警声音,对讲时自动中断

    8.带有远程输出输入功能,可远程控制门禁、灯光等外设

    9.以太网传输可实现跨路由,跨网段传输

    电源、功耗

    DC 12V 3W

    网络通讯协议

    TCP/IPUDPARP IGMP

    网络速率、工作温度

    10/100Mbps 1℃~60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信噪比、频率响应

    70dB20Hz20KHz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2路报警输入输出、1个电源口、RS-485接口

    尺寸、重量

     

    该产品获得了公安部第一研究生和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验报告

     

     

     

     

    4.4紧急求助报警柱(颜色和外观可根据用户定制)


     

     

     

     

     

     

     

     

    用途:

    安装在学校、广场、道路人流密集和案件高发区域,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需要咨询求助时按下呼叫按钮立即可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话,值班人员也可通过前置摄像头了解现场情况并广播喊话

     

    功能特点:

    1.全金属外壳,户外防风雨,坚固耐用,造型独特醒目,易于识别;

    2.单键呼叫,可通过软件指定呼叫目标,双向对讲广播喊话

    3.终端内置扬声器和话筒眯头,免提通话和接收广播

    4.带声光警示灯,可由监控中心控制其闪烁,可内置720P摄像头

    5.内置60W数字功放模块,可外接音柱或号角(8欧定阻)

    6.有以太网口的地方即可接入,跨网段和跨路由

    7.公共广播功能,可定时打铃、分组、全局播放背景音乐

    8.传输距离无限延伸,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对讲,构筑更广阔范围的信息通讯系统。

    9.采用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回音抑制,可实现高清晰的视频语音

    10.保密通话,专用音频编码格式, 带加密处理, 防止窃听

    电源、功耗

    DC 12V 30W

    网络通讯协议

    TCP UDP RTP

    网络芯片速率

    10/100Mbps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灵敏度、频率响应

    MIC:10mV/600OΩ、40Hz20KHz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2路报警输入输出、1个电源口、RS-485接口

    清晰度

    摄像头分辨率720P分辨率

    尺寸、重量

    2100*400*400

     

     

     

     

     

     

     

     

     

     

     

     

     

     

     

     

     

     

     

     

     

     

     

     

     

     

     

     

     

     

     

     

    4.5紧急求助报警箱(颜色和外观可根据用户定制)

     




     

     

    用途:

    安装在学校、广场、道路人流密集和案件高发区域,当发生紧急情况或需要咨询求助时按下呼叫按钮立即可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话,值班人员也可通过前置摄像头了解现场情况并广播喊话

     

    功能特点:

    1.全金属外壳,户外防风雨,坚固耐用,造型独特醒目,易于识别;

    2.单键呼叫可通过软件指定呼叫目标,双向对讲广播喊话

    3.终端内置扬声器和话筒眯头,免提通话和接收广播

    4.带声光警示灯,可由监控中心控制其闪烁,可内置720P摄像头

    5.内置60W数字功放模块,可外接音柱或号角(8欧定阻)

    6.有以太网口的地方即可接入,跨网段和跨路由

    7.公共广播功能,可定时打铃、分组、全局播放背景音乐

    8.传输距离无限延伸,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实现对讲,构筑更广阔范围的信息通讯系统。

    9.采用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回音抑制,可实现高清晰的视频语音

    10.LED显示功能,中心可远程设置显示屏内容

    电源、功耗

    DC 12V 30W

    网络通讯协议

    TCP UDP RTP

    网络芯片速率

    10/100Mbps

    音频采样、位率

    8kHz44.1kHz, 16位,8Kbps320Kbps

    灵敏度、频率响应

    MIC:10mV/600OΩ、40Hz20KHz

    接口

    1RJ45网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2路报警输入输出、1个电源口、RS-485接口

    清晰度

    摄像头分辨率720P分辨率

    尺寸、重量

    600*400*400

     

     

     

     

     

     

     

     

     

     

     

     

     

     

     

     

     

     

     

     

     

     

     

     

     

     

     

     

     

     

    售后服务与人员培训

    1、服务品牌:阳光服务。

    2服务理念:用感恩的心服务客户。

    3、服务目标:全面满足,不断超越,永创新高,打造安防行业服务领跑者形象。

    4、服务宗旨客户永远是对的。

    5、服务模式:专业化主动式阳光服务(3+2),即:专业化、规范化、全程化、主动式、增值式。

    第一节 售前服务

    1、公司技术人员帮助用户进行需求分析,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为用户推荐产品。

    2、为用户推荐合理的配置方案,并且提供义务的咨询。协助客户现场勘测、实物演示、方案制作、投标答标。

    3、对现场进行勘察,为用户提供推荐具体实施方案。

    4、我们将遵循 “实用”、”够用”、”好用 “的原则,为用户提供的整套解决方案并设计平面图。

    第二节 售后服务保证

    公司设有管理严格的售后服务机构,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良的售后服务人员和组织。售后服务部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分别接受过各种正规的技术培训,因此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第三节 保修期内的服务条款

    1 保修期起始的定义

    该工程保修期从其通过验收之日起计算。

    2 保修期的期限

    提供设备质保一年。

    3 服务响应时间的限定

    客户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客户服务专线电话,随时准备为您服务;电话接听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客户服务档案,100%回访客户。

    我公司提供2小时内的服务响应时间,即在接到用户要求服务的通知后,将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在2小时内将此次服务计划及行动安排通知给用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4 服务费用

    在保修期内由非人为因素(地震、战争、火灾、洪水、雷击等不可抗力除外)造成的设备故障,给予免费更换。因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用户只需承担设备的成本费和我方人员的差旅费。

     

     

    保修期外服务条款

    1、系统调整

    我司将不定期地为建设单位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并对应用软件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或因管理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应用软件的参数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变更进行系统的调整,以使软件的应用更贴近建设单位的需求。

    2、系统升级

    因技术的升级或新一代产品的面世,对原应用软件功能或性能有极大的提高,我司会根据建设单位的需要,对建设单位的应用软件、系统或所开发的其它软件的更新,同时也满足建设单位对硬件设备的升级。

    3、应用软件的再开发

    针对建设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因业务扩展、变更或延伸所带来的对应软件功能的不满足而进行的软件功能的再开发,以使软件的功能始终满足建设单位的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让建设单位早期投资得以保护。

    4、系统测试

    我司需安将安排专业工程师每三个月对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及时排除系统隐患,为建设单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做好工程交付使用后的一切质量信息记录,并建立档案。

    5、备品备件供应

    该系统所需要的所有配件,我司会常年备货。在保修期内免费提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全部备件及维护。对建设单位不会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维修周期所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6、维修投诉

    为了保障建设单位的权益,也为了我司今后的发展,我司将会对有关违反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罚。

    7、工程回访

    工程回访是施工单位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为建设单位负责而长期执行的一项制度。

    回访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年末定期回访:二是技术回访:三是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8、对需要更换的设备,我公司只收成本费,不加任何利润。服务费一项,也只收成本费。

    人员培训

    为使用户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本项工程所涉及的设备和技术,更有效地管理建成后的系统,我公司根据厂家建议和本身经验向用户提供培训方案。

    1、现场培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公司为用户方技术人员提供以下免费培训,内容包括:工程布线技术、工程安装调试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有关设备的基本原理、构成、一般的故障检测等以及对用户方技术人员提出问题的进行现场解答。

    2、课程培训

    要求学员为用户方参加此项工程的技术人员和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管理基础,时间为一周。

高清同轴一线通传输器说明 (1)

网络高清摄像机

同轴一线通传输器

一、产品特点:

1、布线简单或者无需布线

高清同轴一线通传输器是一款将网络高清信号转换成可以在同轴线、网线、两芯线上传输的产品,解决了网络高清信号中短距离传输需通过光纤设备转换的困扰,简化工程安装,降低了工程成本,即插即用。或者现有模拟监控系统升级到网络高清最大的改变在于需要使用(或重新铺设)网线,而采用”高清同轴一线通传输器”可在不改变原有模拟系统布线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同轴线缆来传输网络高清信号,充分保护用户原有投资。

2、多点接入

仅使用一根同轴电缆,即可从线路节点上接入超过20路的百万高清视频,音频,报警控制信号,这将大大提高同轴电缆的复用水平,并为系统组建提供了足够的灵活便利性。

3、超远距离

无中继2000米超远距离传送网络高清信号,远远大于采用网线仅100米的传送距离,节省了接续交换机的费用,在SYV75-5同轴电缆2000米,TCP吞吐量仍可保持在30Mbps以上。

4、即装即用

无需辅助设备,无需调试的即插即用模式,使”高清同轴一线通传输器”可以即刻连接同轴电缆,并使用其具有传输高清网络视频信号的能力,大大简化工程安装,节约施工成本,真正实现即插即用,无需任何软硬件设置。

5、传输性能高

支持多路高清同时传送而无延时,仅对数字信号进行换介传输,无任何损害。

6、远程供电 

YX-8001TP型增设远程供电能力,中心端”高清同轴一线通传输器”可接入48V-70V直流供电,为500米内多台IP摄像机提供标准的12VDC直流供电,其实际效果等同于PoE网络供电,省却了摄像机本地取电的不便。

 

二、特性参数

 

产品型号:CX—8001T/CX-8001R 工作温度:-40
~80

供电电源:12DC 相对湿度:5%~95%,无凝结

最大功耗:1.6W   外形尺寸:110X65X25mm(LXWXH)

边接端口:RJ45*1,BNC*2   产品重量:60g

三、产品图片


 

 

 

四、拓扑图


 

 

 

 

 

 

 

 

 

 

 



公司名字:武汉九郎智业投资有限公司

地 址:汉阳区永丰乡玫瑰街安居苑4单元502室

网 址:www.whjiulang.com.

联 系 人:龚 锐

邮 箱: 785393738qq.com

电 话: 13986064237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正文)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Code f0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GB50312-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7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101日起实施。其中,第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00七年四月六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号文件《关于印发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BT 50312—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张宜
张晓微
陈琪
成彦
朱立彤
刘侃
孙兰
李雪佩
张文才
温伯银
赵济安
瞿二澜
陈汉民

 

 

 

 

 

 

 

 

 

 

目次

1总则    4

2环境检查    4

3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5

4设备安装检验    7

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8

6缆线终接    13

7工程电气测试    15

8管理系统验收    16

9工程验收    17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附录)    19

附录A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19

附录B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20

附录C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33

附录D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35

附录E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    36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37

 

1总则

1.0.1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予本规范规定。

1·0.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环境检查

2.0.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5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0.2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引入管道与其他设施如电气、水、煤气、下水道等的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引入缆线采用的敷设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线入口部位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的措施。

4进线间的位置、面积、高度、照明、电源、接地、防火、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0.3有关设施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抗震要求。

3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3.0.1器材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元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3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4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5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

3.0.2配套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等表面涂覆或镀层应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2室内管材采用金属管或塑料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金属管槽应根据工程环境要求做镀锌或其他防腐处理。塑料管槽必须采用阻燃管槽,外壁应具有阻燃标记。

3室外管道应按通信管道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3.0.3缆线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使用的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及缆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缆线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

3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

4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缆线长度的抽验,并做测试记录。

5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有损伤,应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才允许使用。光纤检测完毕,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

6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端的光纤连接器件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

2)光纤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明显的标记。

3.0.4连接器件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电气和机械性能等指标符合相应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2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3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3.0.5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电缆配线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电缆配线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3.0.6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事先对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仪表和工具进行测试或检查,缆线测试仪表应附有相应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

2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应能测试相应类别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及传输特性,其精度符合相应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应按相应的鉴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有效期内使用。

3施工工具,如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熔接机、光纤磨光机、卡接工具等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3.0.7现场尚无检测手段取得屏蔽布线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参数时,可将认证检测机构或生产厂家附有的技术报告作为检查依据。

3.0.8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连接器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测试与检查,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和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4设备安装检验

4·0·1机柜、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3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4.0.2各类配线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4.0.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4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

5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6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

7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4.0.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7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4.0.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缆线的敷设

5.1.1缆线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

7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并应符合表5.1.1-1的规定。

5.1.1-1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

条件

最小净距(mm)

380V<2kV·A 

380V25kV·A

380V>5kV·A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②

10

80 

150 

注: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2)综合布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净距宜符合表5.1.1-2的规定。

5.1.1—2综合布线电缆与其他机房最小净距

名称

最小净距(m)

名称

最小净距(m)

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 

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 

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5.1.1-3的规定。

5.1.1-3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4)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对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综合布线缆线与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对于具有安全保密要求的缆线应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

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5.1.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2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3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及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5.1.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2缆线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处进行固定。

3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

4楼内光缆在桥架敞开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5.1.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密封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5.2保护措施

5.2.1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l00mm范围内。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

1)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mrn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

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

3)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4)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5)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lm

6)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倍。

7)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4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

1)线槽之间应沟通。

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

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

3)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4)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5)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lm

6)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倍。

7)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4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

1)线槽之间应沟通。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宜在200400mm,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

4)可开启的线槽盖板与明装插座底盒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5)地板块与线槽盖板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6)当网络地板具有防静电功能时,地板整体应接地。

7)网络地板板块间的金属线槽段与段之间应保持良好导通并接地。

5在架空活动地板下敷设缆线时,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若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则地板内净高应为300500mm

6吊顶支撑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当综合布线缆线与大楼弱电系统缆线采用同一线槽或桥架敷设时,子系统之间应采用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缆线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2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之间干线通道应沟通。

5.2.4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5.2.5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6缆线终接

6.0.1缆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

2缆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3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4对绞电缆与连接器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6.0.2对绞电缆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3类电缆不应大于75mm;对于5类电缆不应大于13mm;对于6类电缆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减小扭绞松开长度。

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6.0.2的规定。

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7类布线系统采用非RJ45方式终接时,连接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4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连接器件终接处屏蔽罩应通过紧固器件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连接器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l0mm。屏蔽层不应用于受力的场合。

5对不同的屏蔽对绞线或屏蔽电缆,屏蔽层应采用不同的端接方法。应对编织层或金属箔与汇流导线进行有效的端接。

6每个286面板底盒宜终接2条对绞电缆或12芯/4芯光缆,不宜兼做过路盒使用。

6.0.3光缆终接与接续应采用下列方式:

1光纤与连接器件连接可采用尾纤熔接、现场研磨和机械连接方式。

2光纤与光纤接续可采用熔接和光连接子(机械)连接方式。

6.0.4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光纤连接盘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盘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

3光纤连接盘面板应有标志。

4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6.0.4光纤连接损耗值(dB)

连接类别

多模

单模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熔接

0.15 

0.3 

0.15 

0.3 

机械连接

  

0.3 

  

0.3 

6.0.5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跳线缆线和连接器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工程电气测试

7.0.1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应根据布线信道或链路的设计等级和布线系统的类别要求制定。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测试记录内容和形式宜符合表7.0.1—1和表7.0.1—2的要求。

7.0.1-1综合布线系统rll电缆(ftEtt/信道)性能指标测试记录

工程项目名称

  

序号

编号

内容

备注

电缆系统

地址号

缆线号

设备号

长度

接线图

衰减

近端串音

  

电缆屏蔽层连通情况

其他项目

  

  

  

  

  

  

  

  

  

  

  

  

  

  

  

  

  

  

  

  

  

  

  

  

  

  

  

  

  

  

  

  

  

  

  

  

  

  

  

  

  

  

  

  

  

  

  

  

测试日期、人员及测试仪表型号测试仪表精度

  

  

  

  

  

  

  

  

处理情况

  

  

  

  

  

  

  

  

7.0.1-I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光纤(链路/信道)性能指标测试记录

工程项171名称

 

序号

编号

光缆系统

备注

多模

单模

地址号

缆线号

设备号

850nm

1300nm 

13l0nm 

1550nm 

衰减(插入损耗)

长度

衰减(插人损耗)

长度

衰减(插入损耗)

长度

  

衰减(插入损耗)

长度

  

  

  

  

  

  

  

  

  

  

  

  

  

  

  

  

  

  

  

  

  

  

  

  

  

  

  

  

  

  

  

  

  

  

  

  

  

  

  

  

  

  

  

  

  

  

  

  

  

  

  

  

测试日期、人员及测试仪表型号测试仪表精度

  

  

  

  

  

  

  

  

  

处理情况

  

  

  

  

  

  

  

  

  

7.0.2对绞电缆及光纤布线系统的现场测试仪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能测试信道与链路的性能指标。

2应具有针对不同布线系统等级的相应精度,应考虑测试仪的功能、电源、使用方法等因素。

3测试仪精度应定期检测,每次现场测试前仪表厂家应出示测试仪的精度有效期限证明。

7.0.3测试仪表应具有测试结果的保存功能并提供输出端口,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测试数据必须不被修改,并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测试仪表应提供所有测试项目、概要和详细的报告。测试仪表宜提供汉化的通用人机界面。 

8管理系统验收

8.0.1综合布线管理系统宜满足下列要求:

1管理系统级别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2需要管理的每个组成部分均设置标签,并由唯一的标识符进行表示,标识符与标签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理系统的记录文档应详细完整并汉化,包括每个标识符相关信息、记录、报告、图纸等。

4不同级别的管理系统可采用通用电子表格、专用管理软件或电子配线设备等进行维护管理。

8.0.2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标识符与标签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识符应包括安装场地、缆线终端位置、缆线管道、水平链路、主干缆线、连接器件、接地等类型的专用标识,系统中每一组件应指定一个唯一标识符。

2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所设置配线设备及信息点处均应设置标签。

3每根缆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在缆线的护套上或在距每一端护套300mm内设置标签,缆线的终接点应设置标签标记指定的专用标识符。

4接地体和接地导线应指定专用标识符,标签应设置在靠近导线和接地体的连接处的明显部位。

5根据设置的部位不同,可使用粘贴型、插入型或其他类型标签。标签表示内容应清晰,材质应符合工程应用环境要求,具有耐磨、抗恶劣环境、附着力强等性能。

6终接色标应符合缆线的布放要求,缆线两端终接点的色标颜色应一致。

8.0.3综合布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管理信息记录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记录应包括管道、缆线、连接器件及连接位置、接地等内容,各部分记录中应包括相应的标识符、类型、状态、位置等信息。

2报告应包括管道、安装场地、缆线、接地系统等内容,各部分报告中应包括相应的记录。

8.0.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布线工程管理软件和电子配线设备组成的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按专项系统工程进行验收。

9工程验收

9.0.1竣工技术文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编制:

1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交给建设单位。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装工程量。

2)工程说明。

3)设备、器材明细表。

4)竣工图纸。

5)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

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7)随工验收记录。.

8)隐蔽工程签证。

9)工程决算。

3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9.0.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按本规范附录A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检测结论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

1系统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则被检项目检查结果为合格;被检项目的合格率为100%,则工程安装质量判为合格。

2系统性能检测中,对绞电缆布线链路、光纤信道应全部检测,竣工验收需要抽验时,抽样比例不低于10%,抽样点应包括最远布线点。

3系统性能检测单项合格判定:

1)如果一个被测项目的技术参数测试结果不合格,则该项目判为不合格。如果某一被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相应规定的差值在仪表准确度范围内,则该被测项目应判为合格。

2)按本规范附录B的指标要求,采用4对对绞电缆作为水平电缆或主干电缆,所组成的链路或信道有一项指标测试结果不合格,则该水平链路、信道或主干链路判为不合格。

3)主干布线大对数电缆中按4对对绞线对测试,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如果光纤信道测试结果不满足本规范附录C的指标要求,则该光纤信道判为不合格。

5)未通过检测的链路、信道的电缆线对或光纤信道可在修复后复检。

4竣工检测综合合格判定:

1)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无法修复的链路、信道或不合格线对数量有一项超过被测总数的1%,则判为不合格。

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信道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

2)对绞电缆布线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被测总数的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不合格点(线对)应予以修复并复检。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如果大于1%,则视为一次抽样检测未通过,应进行加倍抽样,加倍抽样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若不合格比例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要求进行判定。

3)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合格;全部检测的结论为不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不合格。

5综合布线管理系统检测,标签和标识按10%抽检,系统软件功能全部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则判为合格。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附录)

 
 

附录A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表A检验项目及内容

阶段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

  

施工前检查

1.环境要求

(1)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座及接地装置;(2)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3)施工电源;(4)地板铺设;(5)建筑物人口设施检查

施工前检查

  

2.器材检验

(1)外观检查;(2)型式、规格、数量;(3)电缆及连接器件电气性能测试;(4)光纤及连接器件特性测试;(5)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

  

3.安全、防火要求

(1)消防器材;(2)危险物的堆放;(3)预留孔洞防火措施

  

没备安装

1.电信间、设备间、设备机柜、机架

(1)规格、外观;(2)安装垂直、水平度;(3)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4)各种螺丝必须紧固;(5)抗震加固措施;(6)接地措施

随工检验

  

2.配线模块及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

(1)规格、位置、质量;(2)各种螺丝必须拧紧;

(3)标志齐全;(4)安装符合工艺要求;(5)屏蔽层可靠连接

  

电、光缆布放(楼内)

1.电缆桥架及线槽布放

(1)安装位置正确;(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3)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4)接地

  

2.缆线暗敷(包括暗管、线槽、地板下等方式)

(1)缆线规格、路由、位置;(2)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3)接地

隐蔽工程签证

  

电、光缆布放(楼间)

1.架空缆线

(1)吊线规格、架设位置、装设规格;(2)吊线垂度;(3)缆线规格;(4)卡、挂间隔;(5)缆线的引入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2.管道缆线

(1)使用管孔孔位;(2)缆线规格;(3)缆线走向;(4)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

隐蔽工程签证

  

3.埋式缆线

(1)缆线规格;(2)敷设位置、深度;(3)缆线的防护设施的设置质量;(4)回土夯实质量

  

4.通道缆线

(1)缆线规格;(2)安装位置,路由;(3)土建设计符合工艺要求

  

5.其他

(1)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2)进线室设施安装、施工质量

随工检验隐蔽工程签证

  

缆线终接

1.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2.光纤连接器件

符合工艺要求

  

3.各类跳线

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4.配线模块

符合工艺要求

  

系统测试

1.工程电气性能测试

(1)连接图;(2)长度;(3)衰减;(4)近端串音;(5)近端串音功率和;(6)衰减串音比;(7)衰减串音比功率和;(8)等电平远端串音;(9)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10)回波损耗;(11)传播时延;(12)传播时延偏差;(13)插入损耗;(14)直流环路电阻;(15)设计中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16)屏蔽层的导通

竣工检验

  

  

2.光纤特性测试

(1)衰减;(2)长度

  

管理系统

1.管理系统级别

符合设计要求

竣工检验

 
 

  

2.标识符与标签设置

(1)专用标识符类型及组成;(2)标签设置;(3)标签材质及色标

3.记录和报告

(1)记录信息;(2)报告;(3)工程图纸

工程总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

2.工程验收评价

清点、交接技术文件

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

             

注:系统测试内容的验收亦可在随工中进行检验。

附录B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

B.0.1 3类和5类布线系统按照基本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5e类和6类布线系统按照永久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测试按图B.0.1-1~图B.0.1-3进行连接。

 

 

 

 

1基本链路连接模型应符合图B.0.1-1的方式。

2永久链路连接模型:适用于测试固定链路(水平电缆及相关连接器件)性能。链路连接应符合图B.0.1—2的方式。

3信道连接模型:在永久链路连接模型的基础上,包括TI作区和电信间的设备电缆和跳线在内的整体信道性能。信道连接应符合图B.0.1-3方式。

A一工作区终端设备电缆;B—cP缆线;c一水平缆线;D-配线设备连接跳线;E一配线设备到设备连接电缆B+C≤90m A+D+E≤10m

信道包括:最长90m的水平缆线、信息插座模块、集合点、电信间的配线设备、跳线、设备线缆在内,总长不得大于100m。

B.0.2 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在工作区或电信间配线设备的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正确的线对组合为:1/2、3/6、4/5、7/8,分为非屏蔽和屏蔽两类,对于非RJ45的连接方式按相关规定要求列出结果。

布线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正确或不正确的连接图测试情况,具体如图B.0.2所示。

2布线链路及信道缆线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极限长度范围之内。

B.0.3 3类和5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表B.0.3-1和表B.0.3-2的要求(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20)。

 
 

表B.0.3-1 3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性能指标

频率(MHz)

基本链路性能指标

信道性能指标

近端串音(dB)

衰减(dB)

近端串音(dB)

衰减(dB)

1.00

40.1

3.2

39.1

4.2

4.00

30.7

6.1

29.3

7.3

8.00

25.9

8.8

24.3

10.2

10.00

24.3

10.0

22.7

11.5

16.00

21.0

13.2

19.3

14.9

长度(m)

94

100

           

 
 

表B.0.3-2 5类水平链路及信道性能指标

频率(MHz)

基本链路性能指标

信道性能指标

近端串音(dB)

衰减(dB)

近端串音(dB)

衰减(dB)

1.00

60.0

2.1

60.0

2.5

4.00

51.8

4.0

50.6

4.5

8.00

47.1

5.7

45.6

6.3

10.00

45.5

6.3

44.0

7.0

16.00

42.3

8.2

40.6

9.2

20.00

40.7

9.2

39.0

10.3

25.00

39.1

10.3

37.4

11.4

31.25

37.6

11.5

35.7

12.8

62.50

32.7

16.7

30.6

18.5

100.00

29.3

21.6

27.1

24.0

长度(m)

94

100

注:基本链路长度为94m,包括90m水平缆线及4m测试仪表的测试电缆长度,在基本链路中不包括CP点。

B.0.4 5e类、6类和7类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20)。

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信道的每一线对和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B.0.4-1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2所列关键频率的回波损耗建议值。

表B.0.4-1信道回波损耗值

级别

频率(MHz)

最小回波损耗(dB)

C

l≤t≤16

15.0

D

1≤f<20

17.0

20≤f≤100

30一10 lg(f)

E

1≤f<l0

19.0

10≤f<40

24—5 lg(f)

40≤f<250

32—10 lg(f)

F

1≤f<10

19.0

10≤f<40

24—5 lg(f)

40≤f<251.2

32—10l lg(f)

251.2≤f≤600

8.0

表B.0.4-2信道回波损耗建议值

频率(MHz)

最小回波损耗(dB)

C级

D级

E级

F级

1

15.0

17.0

19.0

19.0

16

15.0

17.0

18.0

18.0

100

  

10.0

12.0

12.0

250

  

  

8.0

8.0

600

  

  

  

8.0

2 插入损耗(IL):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B.0.4-3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4所列关键频率的插入损耗建议值。

表B.0.4-3信道插入损耗值

级别

频率(MHz)

最大插入损耗(dB)

  

A

f=0.1

16.0

  

B

f=0.1

5.5

  

f=1

5.8

  

C

 1≤f≤16

1.05×(3.23√,)+4×0.2

D

 1≤f≤100

1.05×(1.9108仃+0.0222×,+0.2/√f)+4×0.04×√f

E

 1≤f≤250

1.05×(1.82√7+0.0169×厂+0.25/√f)+4X 0.02×√f

F

 1≤f≤600

1.05×(1.8仃+0.01×f+0.2/√f)+4X0.02×√f

           

注:插入损耗(IL)的计算值小于4.0dB时均按4.0dB考虑。

表B.0.4-4信道插入损耗建议值

频率

最大插入损耗(dB)

(MHz)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6.0

5.5

  

  

  

  

1

  

5.8

4.2

4.0

4.0

4.0

16

  

  

14.4

9.1

8.3

8.1

100

  

  

  

24.0

21.7

20.8

250

  

  

  

  

35.9

33.8

600

  

  

  

  

  

54.6

3近端串音(NEXT):在布线系统信道的两端,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值均应符合表B.0.4-5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6所列关键频率的近端串音建议值。

表B.0.4-5信道近端串音值

注:N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N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表B.0.4-6信道近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NEXT(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7.0

40.0

  

  

  

  

1

  

25.0

39.1

60.0

65.0

65.0

16

  

  

19.4

43.6

53.2

65.0

100

  

  

  

30.1

39.9

62.9

250

  

  

  

  

33.1

56.9

600

  

  

  

  

  

51.2

4近端串音功率N(PS 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信道的每一线对和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PS NEXT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PS NEXT值应符合表B.0.4-7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8所列关键频率的近端串音功率和建议值。

表B.0.4-7信道PS NEXT值

注:PSN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

PS N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

表B.0.4-8信道PS NEXT建议值

频率

最小PSNEXT(dB)

(MHz)

D级

E级

F级

1

57.0

62.0

62.0

16

40.6

50.6

62.0

100

27.1

37.1

59.9

250

  

30.2

53.9

600

  

  

48.2

5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信道的每一线对和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ACR值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B.0.4-9所列关键频率的ACR建议值。

线对i与k间衰减串音比的计算公式:

ACRik=NEXTik—Ilk   (B.0.4-1)

式中i——线对号;k——线对号;NEXTi。——线对i与线对k间的近端串音;

IL。——线对k的插入损耗。

表B.0.4-9信道ACR建议值

频率

最小ACR(dB)

(MHz)

D级

E级

F级

1

56.0

6I.0

61.0

16

34.5

44.9

56.9

100

6.1

18.2

42.1

250

  

—2.8

23.1

600

  

  

—3.4

6 ACR功率和(PS ACR):为近端串音功率和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差值,信道的每一线对和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PS 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B.0.4-10所列关键频率的PS ACR建议值。

线对k的ACR功率和的计算公式:

PS ACRk—PS NEXTk—ILk(B.0.4 2)

式中k——线对号;

PS NEXTt——线对k的近端串音功率和;

ILk——线对k的插入损耗。

表B.0.4-10信道PS ACR建议值

频率(MHz)

最小PSACR(dB)

D级

E级

F级

1

53.0

58.0

58.0

16

31.5

42.3

53.9

100

3.1

15.4

39.1

250

  

—5.8

20.1

600

  

  

—6.4

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为远端串音与插入损耗之间的差值,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ELFEXT数值应符合表B.0.4—11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12所列关键频率的ELFEXT建议值。

注:①与测量的近端串音FIT值对应的Eu、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ELF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ELF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表B·0·4-12信道ELFEXT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ELFEXT(dB)

D级

E级

F级

1

57.4

63.3

65.0

16

33.3

39.2

57.5

100

17.4

23.3

44.4

250

  

15.3

37.8

600

  

  

31.3

8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FEXT):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PS ELFEXT数值应符合表B.0.4—13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14所列关键频率的PS ELFEXT建议值。

表B.0.4-13信道PS ELFEXT值

级别

频率(MHz)

最小PS ELFEXT(dB)

D

1≤f≤100

—2019E]0必三磐+4×10型学]

E

1≤f≤250

—2019El0业三烨+4X 10型三磐]

F

1≤f≤600

—2019El0掣+4X10咩]

注:①与测量的远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PS 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PS ELF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PS ELF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

表B.0.4-14信道PS ELFEXT建议值

频率(MHz)

最小PSELFEXT(dB)+

D级

E级

F级

1

54.4

60.3

62.0

16

30.3

36.2

54.5

100

14.4

20.3

41.4

250

  

12.3

34.8

600

  

  

28.3

9直流(D.C.)环路电阻: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B.0.4-15的规定。

表B.0.4-15信道直流环路电阻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Ω)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560

170

40

25

25

25

10传播时延: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B.0.4-16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4-17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4-16信道传播时延

级别

频率(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

f=0.1

20.000

B

0.1≤f≤1

5.000

C

1≤f≤16

0.534+0.036/√f +4×0.0025

D

1≤f≤100

0.534+0.036/√f 7+4×0.0025

E

1≤f≤250

0.534+0.036/√f+4×0.0025

F

1≤f≤600

0.534+0.036/√f +4×0.0025

表B.0.4-17信道传播时延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0.000

5.000

  

  

  

  

1

  

5.000

0.580

0.580

0.580

0.580

16

  

  

0.553

0.553

0.553

0.553

100

  

  

  

0.548

0.548

0.548

250

  

  

  

  

0.546

0.546

600

  

  

  

  

  

0.545

11传播时延偏差:布线系统信道所有线对间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B.0.4-18的规定。

表B.0.4-18信道传播时延偏差

等级

频率(MHz)

最大时延偏差(s)

A

f=0.1

  

B

0.1≤f≤1

  

C

1≤f≤16

0.050

D

1≤f≤100

0.050

E

1≤f≤50

0.050

F

1≤f%600

0.030

注:0.050为0.045+4X 0.00125计算结果。0.030为0.025+4X0.00125计算结果。

B.0.5 5e类、6类和7类永久链路或CP链路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回波损耗(RL):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B.0.5-1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2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1永久链路或CP链路回波损耗值

级别

频率(MHz)

最小回波损耗(dB)

C

1≤f≤16

15.0

D

1≤f<20

19.0

20≤f≤100

32—10 lg(f)

E

1≤f%10

21.0

10≤f<40

26—5 lg(f)

40≤f≤250

34—10 lg(f)

F

1≤f<10

21.0

10≤f<40

26—5 19(f)

40≤f<251.2

34—10 lg(f)

251.2≤f≤600

10.0

表B.0.5-2永久链路回波损耗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dB)

C级

D级

E级

F级

1

15.0

19.0

21.0

21.0

16

15.0

19.0

20.0

20.0

100

  

12.0

14.0

14.0

250

  

  

10.0

10.0

600

  

  

  

10.0

2插入损耗(IL):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B.0.5-3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4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注:插入损耗(IL)计算值小于4.0dB时均按4.0dB考虑。

L=LFc+LceY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y——cP电缆衰减(dB/m)与固定水平电缆衰减(dB/m)比值;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一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

表B.0.5-4永久链路插入损耗建议值

频率(MHz)

最小NEXT(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6.5

5.5

  

  

  

  

1

  

5.8

4.0

4.0

4.0

4.0

16

  

  

12.2

7.7

7.1

6.9

100

  

  

  

20.4

18.5

17.7

250

  

  

  

  

30.7

28.8

600

  

  

  

  

  

46.6

 
 

3近端串音(NExT):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近端串音值应符合表B.0.5-5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6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5永久链路或CP链路近端串音值

注:N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N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表B.0.5-6永久链路近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NEXT(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27.0

40.0

  

  

  

  

1

  

25.0

40.1

60.0

65.0

65.0

16

  

  

21.1

45.2

54.6

65.0

100

  

  

  

32.3

41.8

65.0

250

  

  

  

  

35.3

60.4

600

  

  

  

  

  

54.7

4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近端串音功率和值应符合表B.0.5-7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8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7永久链路或CP链路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注:PSN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

PSN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

表B.0.5-8永久链路近端串音功率和参考值

频率

(MHz)

最小PS NEXT(dB)

D级

E级

F级

1

57.0

62.0

62.0

16

42.2

52.2

62.0

100

29.3

39.3

62.0

250

  

32.7

57.4

600

  

  

51.7

5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串音比(ACR):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B.0.5-9所列关键频率的ACR建议值。线对i与线对k间ACR值的计算公式:

ACRik=NEXTik—Ilk    (B.0.5-1)

式中i——线对号;k一线对号;NEXTik一线对i与线对k间的近端串音;ILk一一线对k的插入损耗。

表B.0.5-9永久链路ACR建议值

频率(MHz)

最小ACR(dB)

D级

E级

F级

1

56.0

61.0

61.0

16

37.5

47.5

58.1

100

11.9

23.3

47.3

250

  

4.7

31.6

600

  

  

8.1

6 ACR功率和(PS ACR):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和布线两端的PS ACR值可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可参考表B.0.5-10所列关键频率的PS ACR建议值。

线对k的PS ACR值计算公式:

PS ACRk=PS NEXTk—Ilk   (B.0.5-2)

式中k——线对号;PS NEXTk——线对k的近端串音功率和;ILk——线对k的插入损耗。

表B.0.5-10永久链路PS ACR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PSACR(dB)

D级

E级

F级

1

53.0

58.0

58.0

16

34.5

45.1

55.1

100

8.9

20.8

44.3

250

  

2.0

28.6

600

  

  

5.1

7线对与线对之间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只应用于布线系统的D、E、F级。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等电平远端串音值应符合表B.0.5—11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12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11永久链路或CP链路等电平远端串音值

注: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

①与测量的远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ELFEXT值若大于70.0dB则仅供参考。

ELFEXT计算值大于60.0dB时均按60.0dB考虑。

ELFEXT计算值大于65.0dB时均按65.0dB考虑。

表B.0.5-12永久链路等电平远端串音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ELFEXT(dB)

D级

E级

F级

1

58.6

64.2

65.0

16

34.5

40.1

59.3

100

18.6

24.2

46.0

250

  

16.2

39.2

600

  

  

32.6

8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FEXT):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PS ELFEXT值应符合表B.0.5-13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14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13永久链路或CP链路PS ELFEXT值

注: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

①与测量的远端串音FExT值对应的Eu砸xT值若大于70.odB则仅供参考。

PS ELFEXT计算值大于57.0dB时均按57.0dB考虑。

PS ELFEXT计算值大于62.0dB时均按62.0dB考虑。

表B.0.5-14永久链路PS ELFEXT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小PS ELFEXT(dB)

D级

E级

F级

1

55.6

61.2

62.0

16

31.5

37.1

56.3

100

15.6

21.2

43.0

250

  

13.2

36.2

600

  

  

29.6

9直流(DC)环路电阻: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B.0.5—15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16所列的建议值。

表B.0.5-15永久链路或CP链路直流环路电阻值

级别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n)

A

530

B

140

C

34

D

(L/100)×22+n×0.4

E

(L/100)×22+n×0.4

F

(L/100)×22+n×0.4

注:L= LFC +LcpY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Y一CP电缆衰减(dB/m)与固定水平电缆衰减(dB/m)比值。

表B.0.5-16永久链路直流环路电阻建议值

最大直流环路电阻(Ω)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530

140

34

21

21

21

10传播时延: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每一线对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B.0.5-17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18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

表B.0.5-17永久链路或CP链路传播时延值

级别

频率(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

f=0.1

19.400

  

B

0.1≤f<1

4.400

  

C

1≤f≤16

(L/100)×(o.534+o.036/√f)+n×0.0025

  

D

1≤f≤100

(L/100)×(o.534+0.036/√f)+n×0.0025

E

1≤f≤250

(L/100)×(o.534+0.036A/√f)+nX 0.0025

F

1≤f≤600

(L/100)×(o.534+0.036/√f)+n×0.0025

           

注:L= LFC +Lcp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

表B.0.5-18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建议值

频率

(MHz)

最大传播时延(us)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F级

0.1

19.400

4.400

  

  

  

  

1

  

4.400

0.521

0.521

0.521

0.521

16

  

  

0.496

0.496

0.496

0.496

100

  

  

  

0.491

0.491

0.491

250

  

  

  

  

0.490

0.490

600

  

  

  

  

  

0.489

11传播时延偏差:布线系统永久链路或CP链路所有线对间的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B.0.5-19的规定,并可参考表B.0.5-20所列的建议值。

表B.0.5-19永久链路或CP链路传播时延偏差

级别

频率(MHz)

最大时延偏差(us)

A

f=0.1

  

B

0.1≤f≤1

  

C

1≤f≤16

(L/l00)×o.045+n×0.00125

D

14≤f≤l00

(L/100)×0.045+”×0.00125

E

1≤f≤250

(L/100)×0.045+n×0.00125

F

1≤f≤600

(L/100)×0.025+n×0.00125

       

注:L= LFC +Lcp

LFC——固定电缆长度(m);LCP——CP电缆长度(m);n-2对于不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或仅测试CP链路;n-3对于包含CP点的永久链路的测试。

表B.0.5-20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偏差建议值

等级

频率(MHz)

最大时延偏差(us)

A

F=0.1

  

B

0.1≤f≤1

  

C

1≤f≤16

0.044

D

1≤f≤100

0.044

E

1≤f≤250

0.044

F

14f≤600

0.026

注:0.044为0.9×0.045+3×0.00125计算结果。

0.026为0.9×0.025+3×0.00125计算结果。

B·0.6所有电缆的链路和信道测试结果应有记录,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C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C.0.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件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C.0.2测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在施工前进行器材检验时,一般检查光纤的连通性,必要时宜采用光纤损耗测试仪(稳定光源和光功率计组合)对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和光纤长度进行测试。

2对光纤链路(包括光纤、连接器件和熔接点)的衰减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光跳线的衰减值可作为设备连接光缆的衰减参考值,整个光纤信道的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C.0.3测试应按图C.0.3进行连接。

1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双向(收与发)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

注:光连接器件可以为工作区TO、电信间FD、设备间BD、CD的SC、ST、sFF连接器件。

2光缆可以为水平光缆、建筑物主干光缆和建筑群主干光缆。

3光纤链路中不包括光跳线在内。

C.0.4布线系统所采用光纤的性能指标及光纤信道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同类型的光缆在标称的波长,每公里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C.0.4的规定。

表C.0.4光缆衰减

最大光缆衰减(dB/km)

项目

OM1,OM2及OM3多模

OSl单模

波长

850 nm

1300 nm

1310 nm

1550 nm

衰减

3.5

1.5

1.0

1.0

C.0.5光缆布线信道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5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表C.0.5光缆信道衰减范围

级别

最大信道衰减(dB)

单模

多模

1310nm

1550rim

850nm

1300nm

OF-300

1.80

1.80

2.55

1.95

OF-500

2.00

2.00

3.25

2.25

OF-2000

3.50

3.50

8.50

4.50

注:每个连接处的衰减值最大为1.5 dB。

C·0.6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极限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光纤链路损耗=光纤损耗+连接器件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   (C.0.6—1)

光纤损耗=光纤损耗系数(dB/km)×光纤长度(km)   (C.0.6—2)

连接器件损耗=连接器件损耗/个×连接器件个数   (C.0.6-3)

光纤连接点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个×光纤连接点个数   (C.0.6-4)

表C.0.6光纤链路损耗参考值

种类

工作波长(nm)

衰减系数(dB/km)

多模光纤

850

3.5

多模光纤

1300

1.5

单模室外光纤

1310

0.5

单模室外光纤

1550

0.5

单模室内光纤

1310

1.0

单模室内光纤

1550

1.0

连接器件衰减

0.75dB

光纤连接点衰减

0.3 dB

C·0·7所有光纤链路测试结果应有记录,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D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D.0.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技术管理涉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入口设施、缆线管道与传输介质、配线连接器件及接地等各方面,根据布线系统的复杂程度分为以下4级:

1一级管理:针对单一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

2二级管理:针对同一建筑物内多个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

3三级管理:针对同一建筑群内多栋建筑物的系统,包括建筑物内部及外部系统。

4四级管理:针对多个建筑群的系统。

5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使系统可在无需改变已有标识符和标签的情况下升级和扩充。

D·0·2综合布线系统应在需要管理的各个部位设置标签,分配由不同长度的编码和数字组成的标识符,以表示相关的管理信息。

1标识符可由数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或其他字符组成,布线系统内各同类型的器件与缆线的标识符应具有同样特征(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

2标签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选用粘贴型标签时,缆线应采用环套型标签,标签在缆线上至少应缠绕一圈或一圈半,配线设备和其他设施应采用扁平型标签;

2)标签衬底应耐用,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不可将民用标签应用于综合布线工程;插入型标签应设置在明显位置、固定牢固;

3)不同颜色的配线设备之间应采用相应的跳线进行连接,色标的规定及应用场合宜符合下列要求(图D.0.2):

1)橙色——用于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外部网络的配续设备。

2)绿色——用于建筑物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建筑群的配线设备。

3)紫色——用于与信息通信设施PBX、计算机网络、传输等设备)连接的配线设备。

4)白色——用于连接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一级

5)灰色——用于连接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二级主干)。

6)棕色——用于连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

7)蓝色——用于连接水平缆线的配线设备。

8)黄色——用于报警、安全等其他线路。

9)红色——预留备用。

4系统中所使用的区分不同服务的色标应保持一致,对于不同性能缆线级别所连接的配线设备,可用加强颜色或适当的标记加以区分。

D.0.3记录信息包括所需信息和任选信息,各部位相互间接口信息应统一。

1管线记录包括管道的标识符、类型、填充率、接地等内容。

2缆线记录包括缆线标识符、缆线类型、连接状态、线对连接位置、缆线占用管道类型、缆线长度、接地等内容。

3连接器件及连接位置记录包括相应标识符、安装场地、连接器件类型、连接器件位置、连接方式、接地等内容。

4接地记录包括接地体与接地导线标识符、接地电阻值、接地导线类型、接地体安装位置、接地体与接地导线连接状态、导线长度、接地体测量日期等内容。

D.0.4报告可由一组记录或多组连续信息组成,以不同格式介绍记录中的信息。报告应包括相应记录、补充信息和其他信息等内容。

D.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竣工图纸应包括说明及设计系统图、反映各部分设备安装情况的施工图。竣工图纸应表示以下内容:

1安装场地和布线管道的位置、尺寸、标识符等。

2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等安装场地的平面图或剖面图及信息插座模块安装位置。

3缆线布放路径、弯曲半径、孔洞、连接方法及尺寸等。

附录E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

E·o·1综合布线系统对绞线永久链路或信道测试项目及技术指标的含义如下:

1接线图:测试布线链路有无终接错误的一项基本检查,测试的接线图显示出所测每条8芯电缆与配线模块接线端子的连接实际状态。

2衰减:由于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为衰减。

传输衰减主要测试传输信号在每个线对两端间传输损耗值及同一条电缆内所有线对中最差线对的衰减量,相对于所允许的最大衰减值的差值。

3近端串音(NEXT):近端串扰值(dB)和导致该串扰的发送信号(参考值定为o)之差值为近端串扰损耗。

在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由发射机在近端传送信号,在相邻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近端串扰。

4近端串音功率5N(PS NEXT):在4对对绞电缆一侧测量3个相邻线对对某线对近端串扰总和(所有近端干扰信号同时工作时,在接收线对上形成的组合串扰)。

5衰减串音比值(ACR):在受相邻发送信号线对串扰的线对上,其串扰损耗(NEXT)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A)的差值。

6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某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衰减的差值。

从链路或信道近端线缆的一个线对发送信号,经过线路衰减从链路远端干扰相邻接收线对(由发射机在远端传送信号,在相邻线对近端测出的不良信号耦合)为远端串音(FEXT)。

7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FEXT):在4对对绞电缆一侧测量3个相邻线对对某线对远端串扰总和(所有远端干扰信号同时工作,在接收线对上形成的组合串扰)。

8回波损耗(RL):由于链路或信道特性阻抗偏离标准值导致功率反射而引起(布线系统中阻抗不匹配产生的反射能量)。由输出线对的信号幅度和该线对所构成的链路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导出。

9传播时延:信号从链路或信道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0传播时延偏差: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时延差值(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信号传输时延的差值)。

11插入损耗:发射机与接受机之间插入电缆或元器件产生的信号损耗。通常指衰减。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1总则

1.0.1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与建筑群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工程存在施工质量间题,将给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造成潜在的隐患,影响信息的传送。因此制定本规范,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提供判断是否合格的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验收要求,从而起到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作用。

1.0.5本规范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测试形式,其中自检测试由施工单位进行,主要验证布线系统的连通性和终接的正确性;竣工验收测试则由测试部门根据工程的类别,按布线系统标准规定的连接方式完成性能指标参数的测试。

1.0.6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配套使用,此外,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还涉及其他标准规范,如:《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 50374等。

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按要求采用适用的国际标准,但不应低于本规范规定。以下国际标准可供参考:

《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 11801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安装标准))EIATIA 569

《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EIATIA 606

《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EIATIA 607

《信息系统通用布线标准》EN 50173

《信息系统布线安装标准}EN 50174

2环境检查

2.0.1本规范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环境检查提出规定。如果电信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局域网交换机等)、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主机、电话交换机、传输等设备时,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电信间、设备间安装设备所需要的交流供电系统和接地装置及预埋的暗管、线槽应由工艺设计提出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实施;

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及UPS供电系统应另立项目实施,并按各系统要求进行工艺设计。设备供电系统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2.0.2本规范只对建筑物涉及综合布线系统的进线间及入口设施检查提出规定。进线间的设置、引入管道和孔洞的封堵、引入缆线的排列布放等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 50379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检查。

3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3.0.1本条对器材检验的一般要求做出了规定。

1器材应具备的质量文件或证书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或出厂合格证)、国家指定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认证标志、认证证书、质量保证书等。工程具体要求可由建设单位、工程监理部门、施工单位、生产厂家等共同商讨确定。

3.0.3本条对缆线的检验要求做出了规定。

2缆线识别标记包括缆线标志和标签。

缆线标志:在缆线的护套上以不大于lm的间隔印有生产厂厂名或代号,缆线型号及生产年份。以lm的间距印有以m为单位的长度标志。

标签:应在每根成品缆线所附的标签或在产品的包装外给出下列信息:

制造厂名及商标;电缆型号;电缆长度(m);毛重(kg);出厂编号;制造日期。

4电气性能抽验可使用现场电缆测试仪对电缆长度、衰减、近端串音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应从本批量对绞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9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连接器件按永久链路测试模型进行抽样测试。如按照信道连接模型进行抽样测试,则电缆和跳线总长度为l00m

另外从本批量电缆配盘中任意抽取三盘进行电缆长度的核准。

5作为抽测,光纤链路通常可以使用可视故障定位仪进行连通性的测试,一般可达35kin。故障定位仪也可与光时域反射仪(OTDR)配合检查故障点。光缆外包装受损时也可用相应的光缆测试仪对每根光缆按光纤链路进行衰减和长度测试。

3..0.6本条对测试仪表和工具的检验做出了规定1相应检测机构的证明文件可包括:国际和国内检测机构的认证书、产品合格证及计量证书等。

2测试仪表应能测试3类、5(包含5e)6类、7类及光纤布线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与光纤传输性能。

3.0.7由于屏蔽布线系统的屏蔽效果与系统投入运行后的各系统设备配置、建筑物内外电磁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现场测试仪仅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做导通测试,目前尚无有效的现场检测手段对屏蔽效果的其他技术参数(如耦合衰减值等)进行测试,因此,应根据相关标准或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验收。

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缆线的敷设

5.1.1本条规定了缆线敷设的一般要求。

综合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内缆线敷设通道对应关系如下:

配线子系统对应于水平缆线通道;干线子系统对应于主干缆线通道,电信间之间的缆线通道,电信间与设备间、电信间及设备间与进线间之间的缆线通道;建筑群子系统对应于建筑物间缆线通道。

对建筑物内缆线通道较为拥挤的部位,综合布线系统与大楼弱电系统各子系统合用一个金属线槽布放缆线时,各予系统的线束间应用金属板隔开。一般情况下,各子系统的缆线应布放在各自的金属线槽中,金属线槽应可靠就近接地。各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缆线预留长度按照电信间、设备间内安装的机架数量以及在同一架内、不同架间进行终接和变更的需要进行预留。

5.1.2本条规定了在暗管中布放不同缆线时,对于管径和截面利用率的要求,并可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穿放线缆的暗管管径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管径利用率=dD   (1)

式中d——缆线的外径;D——管道的内径。

穿放缆线的暗管截面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截面利用率一A1A   (2)

式中A——管子的内截面积;A1——穿在管子内缆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导线的绝缘层的截面)

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为屏蔽电缆(具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层)或扁平型缆线(可为2根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或2根屏蔽4对对绞电缆组合及其他类型的组合);主干电缆为25对及以上,主干光缆为12芯及以上时,宜采用管径利用率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在暗管中布放的对绞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5.1.3本条规定了在电缆桥架和线槽中敷设缆线时的要求。

3为减少缆间串扰,64对对绞电缆可采用电缆桥架和线槽中顺直绑扎或随意布放。针对字、字等不同骨架结构的64对对绞电缆,其布放要求不同,具体布放方式宜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确定。

5.1.5建筑群区域内综合布线系统电、光缆与各种设施之间的间距要求按国家现行标准《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 5051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2保护措施

5.2.1本条规定了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的保护要求。

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相关规定,直线段钢制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桥架长度超过15m设有伸缩节;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设置补偿装置。

7工程电气测试

7.0.1本规范参照《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 i1801标准要求,提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参见附录A~附录C),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用户的要求、现场测试仪表的功能及施工现场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各项指标参数的测试,并做好记录。

本规范主要体现5e类和6类布线内容,现有的工程中3类、5类布线除了支持语音主干电缆的应用外,在水平子系统已基本不采用。但原有的3类、5类布线工程在扩容或整改时,仍需加以检测,应按照本规范相关要求及《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TIAEIA 568ATSB67要求进行。

大对数主干电缆(一般为3类或5)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链路的连接方式进行4对线线对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其近端串音指标测试结果不得低于3类、5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

综合布线系统只有在投入实际运行环境时,方能检验其电磁特性是否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网络的电磁特性要受到布线系统的平衡和/或屏蔽参数的影响,对于其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上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不具备现场测试条件。

7.0.2参照光缆系统相关测试标准规定,光纤链路测试分为等级1和等级2。等级1要求光纤链路都应测试衰减(插入损耗)、长度及极性。等级1测试使用光缆损失测试器OLTS(为光源与光功率计的组合)测量每条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及计算光纤长度,使用OLTS或可视故障定位仪验证光纤的极性。等级2除了包括等级1的测试内容,还包括对每条光纤做出OTDR曲线。等级2测试是可选的。

光纤现场测试仪应根据网络的应用情况,选用相应的光源(LEDVCSELLASER)和光功率计或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所选光源应与网络应用相一致,光源可以从表1内容中加以选用。

1常见光源比较

光源类型

工作波长(nm)

光纤类型

带宽

元器件

价格

LED

850

多模

>200MHz

简单

便宜

VCSEL

850

多模

>5GHZ

适中

适中

LASER

85013101550

单模

>1GHz

复杂

昂贵

 

 


 

展馆工程案例(图片+文字)

新疆石油学院展厅


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的前身是新疆石油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现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即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新疆石油学院)。该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中心明园地区,是中国石油系统西部地区培训规模最大、教学设施最完备、石油理论与工程及HSE专业特色最鲜明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AVTRONSYS为新疆石油学院展示馆提供控制产品及服务,为客户实现了从投影、电视、电脑、照明及沙盘播放控制管理功能,为每个展项分控和后台集中控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AVTRONSYS在延续产品展示馆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将新型创新研发技术融入展项中,展项区域内容播放与打光对应,播放内容会沿着时间轴一级一级循环播放下去,并且与摇头灯进行联动。以达到超强带入感官的展示效果,为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且AVTRONSYS为新疆石油学院培训中心展示馆量身设计的操作控制界面,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 ,现代科技风格,将展馆元素融入其中,轻松触控,轻松管理。

应用中控设备:

中控主机AVSC2-S 强电控制器 PCI-8 DXM512模块

播放软件K-Emulator 触摸屏系统软件CIMS 专业编程软件(界面软件VPS2.7.0 主机软件:Visual Logic Design 2.8.0)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展馆



电子科学研究院是于1984年在北京创建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中央研究院,是国家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总体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总体研究院。

采用AVTRONSYS(艾维创)控制技术,AVTRONSYS 在每个展区都融入了不同的控制技术,如:拼接/投影融合控制技术;触摸一体机控制技术;全息投影控制技术;触摸互动控制技术等等。采用中控系统完成投影机、拼接屏、PC等设备开关及信号切换,选择显示不同PC的图像进行播放,以及对影片选择、影片播放、暂停、快进等功能实现控制。 操作平台选用IPAD触摸屏,一键式智能控制整个展馆的所有控制设备。

宁波中海国际展厅

宁波中海国际社区是作为全球第13座中海国际社区落定宁波,是中海地产宁波公司又一个飞跃性的项目,以生态、健康、阳光、开放为理念,致力于打造东南新城。


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让客户更加生动的体验社区的建设历程及发展前景,现对售楼展厅厅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使用AVTRONSYS控制系统对展厅展示展览设备进行全方位的集成控制管理。

系统功能描述:

  1. AVTRONSYS 中央控制主机AVSC2-V为中心,IPAD为控制终端;
  2. 通过主机上的RS232口连接投影机,控制投影机开关、信号切换;
  3. 通过主机上的RS232口连接到背景音乐服务器,控制设备开关、背景音乐切换、音量调节;
  4. 通过主机上的Relay口连接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开关。

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内布展区域分为上下两层,包括8个展厅、2个体验空间、1个3D未来影院。一层主要有序厅、晋中市情展厅、晋商古建规划展厅、规划成就展厅、城市规划展厅、战略规划展厅等,二层主要有县(市)规划展厅、科技互动体验空间、3D未来影院。整个馆采用360度全息投影、幻影成像、气动矩阵等多媒体数字影像技术,全面展示城市未来蓝图。

全息投影智能控制技术:

采用AVTRONSYS中控系统完成投影开关及信号切换,同时选择显示不同PC的图像进行播放及开关机选择。

投影机开关机自动控制,在关闭系统时,依次自动关闭扩声系统、PC机、投影机、3分钟后关闭投影及系统电源,确保投影自动散热。开启系统时,先打开各系统电源,然后开启各个系统。

通过PC控制软件K-EMULATOR实现影片自动播放、循环播放、点播、音量调整、系统开关机、以及互动效果。

1.投影控制系统:

  • 通过中控主机后的串口(RS232),控制投影机的所有功能,如开/关机、对视频图像、计算机图像的切换等;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关闭系统时,自动将投影机关闭;
  • PCI-8(8路强电继电器)通过A-NET连接到中控主机上,控制电动吊架的上升、下降、停止;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如投影机开时,电动吊架自动下降,投影机关时电动吊架和屏幕自动上升。
  • PCI-8(8路强电继电器)控制电脑、显示器等设备的开关电源。

2、扩声系统的控制

通过主机后的串口(RS232),控制数字音频处理器,通过调音台控制功放输出音量的大小,以实现对整个展区的扩声控制。

  1. 实现对灯光环境的控制

通过PCI-88路强电继电器),控制灯光的开/关;并可以预设多种控制模式。

烟台开发区规划展览馆


烟台开发区规划展览馆项目位于烟台市优美的十里金沙滩中段,建筑以当地的沙与人们吃剩的贝壳为基本材料,它们来源于这片土地并回归这片土地,使建筑更快融入所在物理环境,并成为当地远古贝丘文明在当代的延伸。

该展览馆包括LED屏、电视、触摸屏、180度弧幕、投影等展览设备和必要的多媒体设备,采用AVTRONSYS(艾维创)控制技术,在每个展区都融入了不同的控制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播放宣传片的静态汇报模式同时整合控制所有数字媒体设备包括视频、动画、图文、音响、灯光等以一体智能的方式最大程度烘托整体效果。引导人们更好的了解展示区的宣传内容。AVTRONSYS多媒体展示展馆解决方案为该城市规划馆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实现功能:

  1. 通过中控系统,实现LED屏、电视/投影、灯光、内容播放设备(PC)等设备开关机管理。
  2. 通过集群管理软件E-cluster 系统、实现投影、PC、液晶电视、LED屏等设备状态收集及监控,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预防突发状况。
  3. 实现智能播放的控制:选择显示不同PC的图像进行播放,以及对影片选择、影片播放、暂停、快进等功能实现控制。
  4. 实现影片(宣传片、动画片)在不同显示屏切换、播放,从而实现分屏、联屏显示。
  5. 通过IPAD上的XPanel2 实现无线触摸控制,集中控制所有设备。

太原市规划展示馆



太原市规划展示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晋阳湖湖心岛上,是未来晋阳湖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太原市规划展示馆以”融山贯水、汇古通今”为展馆展示主题;巧妙的利用现代最新科技打造了”五千年文明史、十八座里程碑”、”太原瑰宝——纳米透明液晶屏”、”人在画中游——西山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蓝图——虚拟讲解员”、”公共单车环保自驾游”、”聚宝盆——重点项目数字沙盘”、”炫彩激光秀——纵览太原”、”畅想太原——3D影院”、”水上模型——重点项目展示”等亲民、互动的”十八”大亮点高科技互动展项,很好的展示了太原市”大历史、大交通、大产业、大生态、大梦想”的城市个性。

太原市规划展示馆展项在智能控制方面,采用AVTRONSYS(艾维创)控制技术,AVTRONSYS 在每个展区都融入了不同的控制技术,如:拼接/投影融合控制技术;触摸一体机控制技术;全息投影控制技术;触摸互动控制技术等等。

AVTRONSYS中央控制部分


采用中控系统完成投影机、拼接屏、PC等设备开关及信号切换,选择显示不同PC的图像进行播放,以及对影片选择、影片播放、暂停、快进等功能实现控制。

投影机开关机自动控制,在关闭系统时,依次自动关闭扩声系统、PC机、投影机、3分钟后关闭投影及系统电源,确保投影自动散热。开启系统时,先打开各系统电源,然后开启各个系统。

AVTRONSYS软件部分

1、底层画面:进行对投影机画面进行校正使其能够显示出特定的形状。

2、成像画面:配合相对的分辨率画面。

3、触摸一体机实现字体照明灯光开关控制。

4、触摸互动软件,检测互动传感器,实现影片在不同显示屏切换、播放,从而实现分屏、联屏显示。

5、通过中控系统,实现液晶拼接显示屏、电视/投影、灯光、内容播放设备(PC)的开关机管理。

6、通过集群管理软件E-cluster 系统、实现投影、PC状态收集及监控。

7、通过电脑控制软件K-EMULATOR,实现影片的播放控制。

8、PC运行环境,WIN7 、IOS5.0 及以上。

展示系统描述

通过IPAD控制,实现影片自动播放、循环播放、点播、音量调整、系统开关机、以及互动效果。 通过互动触摸球感应,实现多个液晶显示单元显示模式调用。

通过一体机实现字体灯光开关控制。

甘肃兰州万维展厅


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电信全资控股的ICT(信息通信技术)高新产业企业。 从企业创建始伊,公司便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已自主研发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其中有多项软件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在国内多个省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公司业务已涉足国内十余个省份,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让客户更加了解万维的产品,而建立万维展厅, AVTRONSYS为万维展厅提供控制产品及服务,为客户实现了从投影、电视、PC等设备电源开关、情景模式控制,为每个展项分控和后台集中控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中控系统通过COM口、红外、LAN口等可对投影机、PC机、融合服务器、扩声系统等设备开关机自动控制,在关闭系统时,依次自动关闭扩声系统、PC机、投影机、3分钟后关闭投影及系统电源,确保投影自动散热。开启系统时,先打开各系统电源,然后开启各个系统。

对视频源图像进行控制可采用K-EMULATOR 软件对PC机播放软件进行控制或通过网络串口对融合服务器进行控制。

通过IPAD控制,实现影片自动播放、循环播放、点播、音量调整、系统开关机、视频信号切换控制以及互动效果和3D立体影像效果。

济宁城市规划展示馆


济宁城市展示馆布展以人水相依、经世济城为主题,是一座综合性展示馆。设置厅序、印象济宁、古邑春秋、泱泱文脉、建设成就、综合交通、生态宜居、水城秀色等八大块展区33个展项,采取图文展板、模型陈列、多媒体演示、查询屏、幻影成像、全息投影、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法,将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谱写了一首水、文、人和谐的乐章。

AVTRONSYS 在每个展区都融入了不同的控制技术,如:拼接/投影融合控制技术;触摸一体机控制技术;全息投影控制技术;触摸互动控制技术等等。

控制部分:  

      AVTRONSYS采用中控系统完成投影、电脑开关及信号切换,选择显示不同PC的图像进行播放,以及对影片选择、影片播放、暂停、快进等功能实现控制。

     投影机开关机自动控制,在关闭系统时,依次自动关闭扩声系统、PC机、投影机、3分钟后关闭投影及系统电源,确保投影自动散热。开启系统时,先打开各系统电源,然后开启各个系统。

软件部分:

  • 底层画面:进行对投影机画面进行校正使其能够显示出特定的形状。
  • 成像画面:配合相对的分辨率画面。
  • 触摸互动软件,检测互动触摸球状态,实现影片在不同显示屏切换、播放,从而实现分屏、联屏显示。
  • 通过中控系统,实现投影/拼接屏、融合器、液晶显示屏、灯光、内容播放设备(PC)的开关机管理。
  • 通过集群管理E-cluster 系统、实现投影、PC状态收集及监控。
  • 透过K-EMULATOR 电脑控制软件,实现影片播放控制。
  • 运行环境,WIN7 IOS5.0 及以上

    威高展览展示馆


    项目背景:

    山东威高集团为了向”具世界竞争力、亚洲领先、最受人尊敬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企业”

    的愿景目标前进,而建立威高集团产品展示馆。该展馆主要展出威高集团的各类医疗器械产

    品及军工和房地产产品,为提高展示效果和对展馆进行有效的管理,贵集团采用了AVTRONSYS展览展示馆智能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该展示馆所需的各项展示要求和管理需求。

    项目需求:

    该展馆共有15个展区和一个多功能会议室、一个贵宾室。环幕影院主要用于影片展示,

    中央展区主要用于医院类设备展示和耗材产品展示;房地产展区为沙盘展示;其他展区为医

    学各科的医疗器材展示,主要使用音视频展示设备和灯光效果展示。多功能会议室主要用于

    会议、报告等活动。该项目要求对展示馆的各项设备统一管理,并设计多种展示模式,包括

    灯光效果的多种模式、音视频播放的多种模式。要求该展馆的多功能会议室使用多功能会议

    室解决方案来设计,并作为子系统集成到展览馆控制系统中,可使用同一操作界面灵活切换。

    展示内容可在本地修改维护;软件背景音乐可开关控制并可同名替换;在界面上实现横向栏

    目间的切换;软件在无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自动返回主页;远程内容更替,远程一键式复位

    控制。

    AVTRONSYS 集中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AVTRONSYS为威高产品展示馆提供控制产品及服务,为客户实现了从投影、电视、沙盘、照明及播放管理功能,为每个展项分控和后台集中控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AVTRONSYS在延续产品展示馆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将新型创新研发技术融入展项中,设计了”环幕影院”、”微创介入”、”一体化产品”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展示控制方案,以达到的超强带入感官的展示效果,为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从系统开启到关闭,都只需一个管理员在总馆轻轻一按与艾维创AVSC2-V中央控制系统连接的AVTRONSYS 7″无线触摸屏,便可对总馆及各个分展厅进行监控,集中控制馆内各种设备。


    上海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室内展示面积达到了21000平方米。共设6个分馆,3个专题馆,并设有天象馆、电影院和报告厅等。

    中国航海博物馆整个展馆最大的特色,当属其高度的智能化水平和先进的展示手段。AVTRONSYS(艾维创)十分荣幸能为这一地标性建筑提供完善的中央控制解决方案。

    由于整个展馆实施的是无人值守方案,展馆引进了功能强大的艾维创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将展馆内的众多的AV设备、PC、灯光、窗帘等纳入到同一个系统中,并进行中央控制。从每天早上开馆至下午关门,从系统开启到关闭,都只需一个管理员在总馆轻轻一按与艾维创AVSC2-V专业控制系统连接的无线触摸屏或AVMP-12XB 嵌墙面板,便可对总馆及各个分展厅进行监控,集中控制馆内各种设备。

    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设备的完全控制:集成整个场馆中的AV/多媒体电脑/投影/电视/灯光自动感应设备及影片播放控制功能等。

          
    网络连接功能:采用AVTRONSYS
    集中智能控制技术,所有区线展馆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通过无线触摸屏或总控机房PC实现对整个场馆中的AV设备、多媒体电脑、灯光等设备远程监控及设备信息(开关状态、故障等)进行数据统计。

    展馆功能 
          
    场馆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根据开闭馆时间,自动完成。 
          
    场馆灯光和HVAC系统的模式控制(开馆时间的欢迎模式和演示模式,闭馆时的清洁模式和关闭模式)。 

    开馆时自动开启分展馆中的投影机、计算机、电视等多媒体设备。
          
    自动启动各种媒体演示功能。 
          
    闭馆时自动关闭展馆中的设备和灯光。
       
    根据日程安排设置,展馆中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实现自动管理,无需时时现场操作。


    天津市美国通用电缆展厅

    加铝电缆公司是一家综合生产合金电缆和铝棒和铝带产品的先进制造商,并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有分公司。我们拥有5家生产基地,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在加拿大有一家物流配送和仓库。

    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让客户了解加铝的产品,加铝天津工厂展厅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使用AVTRONSYS中控控制系统对展厅展示展览设备进行全方位的集成控制和管理。

    中央控制主机AVSC2-V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RS232口控制投影机和背景音乐服务器,实现投影机/背景音乐服务器开关、信号切换及音量调节;主机A-NET口连接AVTRONSYS 调光模块CLI-4和0-10V调光模组AELUME10,控制灯光开关、以及参观场景灯光的调用。

    IPAD通过系统软件授权以后为整个系统的控制终端,能够对整个展厅的AV、投影、灯光进行管理,一键式触发,调用相应模式,如点击开馆模式,投影机安装支架下降,投影机自动开启,灯光变换为投影模式;当闭馆时,投影机自动关闭,安装支架上升,灯光恢复全关状态,一屏在手,随心掌控。

    上海浦东企业中心展馆


    海浦东企业中心展馆作为一个企业展会的一个平台,以AVTRONSYS中控控制系统为核心,IPAD触摸控制实现对展厅里的沙盘、投影、电脑、灯光及影片播放控制。能够根据展厅的功能需求自定化控制界面,一键化智能控制整个展馆。

    控制部分

    采用中控系统完成投影机开关及信号切换,选择显示视频源不同图像进行播放,控制矩阵进行不同视频源信号的切换以及对视频源影片选择、影片播放、暂停、快进、音量增减等功能实现控制。

    中控系统通过COM口、红外、LAN口、电源控制器等可对投影机、pc机、融合服务器、扩声系统、灯光(分区/组合灯光)控制等设备开关机自动控制,在关闭系统时,依次自动关闭扩声系统、PC机、投影机、3分钟后关闭投影及系统电源,确保投影自动散热。开启系统时,先打开各系统电源,然后开启各个系统。

    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



    苏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主要包括:序厅、总体规划厅、分区规划厅、专业规划厅、县(市)规划厅、规划公示厅、规划大事记长廊、规划信息查询中心,动感影院、咖啡厅等。展示馆在传统布展的基础上,采取新型的布展模式,采用动态的显示设备、便捷的导览系统、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和图形、照片、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古代苏州作为春秋都城、唐宋名城、明清商城、东方水城的城市规划、历史变迁和城市风貌。

    上海地铁搏物馆



    新落成的上海地铁博物馆位于吴中路1779号(在建的万象城内),紧邻上海地铁10号线紫藤路站。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一期开馆面积为2800平方米。为充分调动观众热情,一步入序厅,震撼的180度宽屏环幕影片,就将吸引你进入轨道交通的”精彩世界”,一幕幕地铁历史的传承相继浮现。

    为让市民、游客生动了解这段难忘而精彩的上海轨交发展历程,为热爱地铁的朋友提供一个相聚的平台。使用AVTRONSYS中控控制系统对展示展览设备进行全方位的集成控制和管理。

    无锡市永联展馆

    采用AVTRONSYS
    集中智能控制技术,展馆所有展项(LED信息发布、智慧永联、3D影厅、影视厅、公共区域等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通过无线触摸屏或总控机房PC实现对整个场馆中的AV设备、多媒体电脑、液晶电视、LCD拼接屏、音响、灯光等设备远程监控及设备信息(开关状态、故障等)进行数据统计。

    控制界面

    实现功能:

    1.以可控编程控制主机为中心,配以IPAD无线手持触摸屏为控制终端。

    2.通过电源控制器PCI-8控制各展区灯光开关、投影开关及整个系统电源的开关;

    3.通过智能主机的RS232控制投影机开关、信号选择等功能;

    4.通过智能主机的RS232控制部分展区影片播放、停止等功能;

    5.通过智能主机的RS232控制LCD拼接屏开关等功能;

    6.通过扩展主机IR口控制液晶电视、音响系统等红外设备,模拟遥控操作功能。

    银川科技大厦展厅


    银川科技大厦是银川科技园的标志性建筑,高25层,总建筑面积4.4万多平方米。

    为满足客户需求,更好地为客户表现企业文化,现对展厅进行全方位的集成控制,使用AVTRONSYS控制系统对展厅展示展览设备进行全方位的集成控制管理。

    系统功能描述:

  1. 中央控制主机AVSC2-V为中心,IPAD为控制终端;
  2. 通过主机上的NET口连接强电控制器,控制展馆灯光;
  3. 通过本公司高清信息发布系统发布视频及图片信息。

绍兴市滨海新区”绍兴梦·未来城”展示馆


绍兴滨海新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绍兴市东部,是一块新型经济开发区。这次主要项目是滨海新区管委会规划展览展示工程。

整个展馆围绕着未来10年内,滨海新区整个发展蓝图规划,展示部分有挂屏影片展示,大屏展示,触摸屏展示,以及舞台灯光效果。整个系统的开启以及控制由AVTRONSYS提供的中控设备集中控制,包括整个展馆的挂屏影片也是我司提供的高清播放器高质量播放。

整个控制系统主要有20台电脑开关控制以及VNC控制,16块触摸屏的开关控制,一套3通道融合的开关控制,融合影片播放控制,以及展示大厅的灯光控制。另外服务器运用我司研发的高清信息发布系统,可以简单的对挂屏影片进行更替。

武汉市城市规划馆



武汉规划展示馆是市民之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民之家”提供行政服务,展示城市未来,接受市民监督”的功能定位要求,规划展示馆全面展示武汉城市建设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全馆总建筑面积2243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7000平方米,共5层(另含2个夹层),18个展区。

全馆共有各类影片及多媒体展项73项,艺术品展项21件,各类模型32处,大小影厅10个。总规模型大厅按照沉浸式剧场模式,音响、灯光等方面采用专业级标准设计。使用AVTRONSYS
集中智能控制技术,展馆所有展项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通过无线触摸屏或总控机房PC实现对整个场馆中的AV设备。

武汉市民之家


武汉市民之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7号(武汉三环线与金桥大道交汇处),占地面积9.92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2.34万平方米,是武汉市重要的标志性、景观性建筑。

深圳南山区海洋奇梦馆


深圳欢乐海岸海洋奇梦馆,位于欢乐海岸购物中心二楼西侧,占地3300平方米,是一座集科普教育、体验互动、欣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水族馆。海洋奇梦馆突破国内传统海洋馆的常规设计理念,根据场地空间特征规划选材、充分考虑游客参观模式、采用独特的深海浸入式体验设计理念,以丰富的展示手段,生动的景观设计,再现海底的美丽与神奇。

本系统为国际上先进并且最为成熟的展馆展示厅智能控制系统,布线简单,控制方便。AVTRONSYS艾维创智能控制系统让您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改变展示厅的氛围。灯光、音视频都尽在您的掌握之中。AVTRONSYS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搭配灵活、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功能强大,把你带入简洁、舒适、欢乐音视频享受。

受控设备:

LCD拼接屏:16台

通过iPad WiFi触摸屏,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RS232控制LCD拼接屏开关机及信号切换。

PC:8台

通过iPad WiFi触摸屏,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A-NET控制PCI-8实现PC开关机。

安龙供电局智能化展示馆



贵州安龙供电局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南州,负责对安龙地区电网进行规划、建设及管理,承担供电任务。该局不断加大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让”电网建设”跟上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其中包括235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及110千伏送出工程、10千伏及以下续建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

贵州安龙供电局为强化电网分析、风险预测以及风险管控措施,同时展现电网建设成绩,专门打造了”专业性、科技性、互动性”等为一体电网展览展示中心。此展示中心采用最新多媒体展示技术,圆形电子沙盘、配合弧形投影大屏幕系统将供电细节、电站面貌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

该展厅智能化控制系统包含了4台投影机、7台电脑、窗帘、7路灯光、影片播放等设备;AVTRONSYS为该展馆的控制设备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安龙供电局展厅控制实现功能介绍:

投影机:通过Ipad WiFi平板电脑,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RS232控制投影机开、关机。

电脑:通过Ipad WiFi平板电脑,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A-Net控制PCI-8弱电继电器实现电脑开机/关机。

窗帘:通过Ipad WiFi平板电脑,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A-Net控制PCI-8强电继电器实现窗帘开、合。

灯光:通过Ipad WiFi平板电脑,由中央控制机房的中控主机A-Net控制PCI-8强电继电器实现灯光开、关。

影片:通过Ipad WiFi平板电脑,由K-EMULATOR控制系统软件通过TCP/IP网络控制影片的播放、暂停、停止。

如何“读懂”一款安防产品各项参数

为了更好”读懂”规格参数,世友摄像机技术人员指出:需要了解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指标下的”玄机”。以监控用摄像机为例,我们简要分析清晰度、最低照度这两个关注度较高的重点指标。
  
   如何认识一款安防产品?相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用户是通过其参数指标来了解的。用户很少能有机会,或者说能投入时间和人力成本对待选产品一一拷机测试。所 以,认识一款产品,还是要从规格参数入手。仍以摄像机为例,考察的参数主要包括:CCD尺寸、水平分辨率、最低照度值、信噪比、快门速度等基本参数、自动 白平衡、自动增益供电方式、安装方式、通讯接口等硬件配套条件。如果是一体化摄像机还需考察镜头性能等指标。这些参数指标列表足以使用户眼花缭乱,如何 “去伪存真”,就须先明确产品选型需求,对应需求考察重点指标。
  
  清晰度指标:这是看摄像机的 产品彩页时第一眼会关注的参数。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像机的清晰度指标决定了其档次。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模拟产品具备了500线以上的清晰度水平,部分 960H方案的产品则已经达到了700线的水平。数字摄像机则多以像素等级表现其能达到的清晰度水平,如130万像素、200万像素,大致可分别对应 700TVL和1000TVL。但个别商家也会存在虚标或以偏概全的情况。如有的模拟摄像机会标水平分辨率540TVL,稍加注意会发现后面还有行小字 “中心清晰度”。这是啥意思?受限于摄像机自带镜头、CCD DSP方案等因素,有的摄像机只能在靠近图像中心位置呈现出最高清晰度,而在边缘部分则无法达到此清晰度,总体平均分辨率也许只有520TVL,甚至更 低。所以选择时需要额外加以关注。
  
  最低照度指标:这是模拟摄像机的一个重要参数,但该参数可 以说是摄像机指标中最具玄机的(没有之一)。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也称摄像机的灵敏度。影响摄像机最低照度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摄像机所配镜头的通光量参 数(即F值)、光源色温参数、视频电平振幅IRE等级,以及摄像机的若干功能参数设定。首先,是通光量参数。一个光圈为F1.4的镜头的通光量水平是 F1.2镜头两倍,而F1.0的镜头则为F10镜头的通光量的100倍。
  
  因此,采用不同F值的镜头,对摄像机最低照度值的测定会 有决定性影响。其次,是光源色温。色温是表述光源中光线波长内容的指标,一个3200K的光源多数波长都在600纳米和900纳米之间,而一个9300K 的光源多数波长都在300到500纳米之间,因此不同的色温将彻底改变测试结果。在一个典型的CCD传感器上,一个有600纳米波长的光源将比波长为 900纳米波长的光源多产生10倍的电子。这就是为什么色温特别标注对最低照度测定结果的意义。
  
  IRE等级:CCD 摄像机的视频输出最大振幅一般设置在100IRE(或者700毫伏),一个100IRE的视频表示可以完全驱动一个监视器表现最好亮度和对比度的优质影 像。50IRE的视频表示只有一半的对比度,30IRE(或者210毫伏)表示只有原始振幅的30%,通常30IRE是最低的表现可用影像的数值。因此没 有标出IRE等级的最低照度测定结果也不具实际可比性。最后,就是摄像机的特殊功能设定。
  
  有的摄像机具备帧累积(也称灵敏度提 升)功能,该功能是以降低扫描速度的方式让CCD在摄取每帧图像时累积更多的电子,以此呈现出低照度环境下的高亮画面。打开该功能可以让最低照度测定值呈 几何倍数提升。如有的摄像机在512倍灵敏度提升下可以轻松达到0.0001Lux的星光级水平,但牺牲的却是图像的连贯性,影像呈现的动画感十足。综上 所述,一个具备意义的最低照度指标应该附注其F值、色温、IRE等级以及是否打开了帧累积设定,如0.5Lux(F1.45600K30IRE,灵敏度提 升OFF)。

N005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征求意见)

目 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应急准备    2

5监测与预警    4

6应急处置    6

7总结改进    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规范的使用    11

 

 

 

 

前 言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引 言

运维服务是信息技术服务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应急响应又是运维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从整体或专业角度,对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在信息技术运维服务领域,与之相对应的应急响应规范尚未建立起来,责任单位和服务单位往往凭借自身熟悉的技术经验和借鉴个别案例进行规划实施,这种做法往往不符合应急响应的实际要求,存在片面性,对技术、资金盲目追求和投入,缺乏运维服务标准流程和技术手段,资源无法整合,应急响应运维服务达不到应有效果。

为了更好的保障信息化投资效益,避免无序运维,提升应急状态下运维服务响应能力,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合理的投入创造更大的效益,在做运维服务应急响应工作时,无论是规划方、业主单位、服务单位,都希望有一个”运维服务应急响应规范”,从适用范围、应急响应运维服务流程、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能作为一个指导和参考,让更多的运维服务从一开始就有规范可循,准备工作充分,各环节衔接合理,应急处置到位迅捷,能力持续改善。

信息化发展至今,很多单位都积累了丰富的运维服务应急响应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重新融合起来,取长补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成一个适合该领域需要的标准,这对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规范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确保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组织,无论大型组织,还是小型组织,而不论组织的目的、规划和股东结构。

本部分旨在为参与设计和实施运维服务中应急响应的管理体系方针、流程和结构的人员提供信息和指南。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信息技术运维服务中应急响应的四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运维服务应急响应过程

本部分规定了每个主要环节的实施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组织,包括公众和私有公司、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本部分也适用于从小型到大型不同规模的组织,而不论其对IT利用的程度。

本部分目标是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所有组织有效、高效和合理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并不断提升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

  • 使各方组织对信息技术运维服务应急响应基本过程和要求达成一致;
  • 为信息技术运维服务应急响应体系的规划、建设、实施、评估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 为服务提供方提供最佳实践参考和服务衡量标准。

本部分中包含的目标和要求并不详尽,组织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以

满足特定应急响应的运维服务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SO/IEC 20000-1:2005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1部分:规范

ISO/IEC 20000-2:2005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2部分:实施指南

ISO/IEC 27001:2005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 ××××.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2部分:安全要求

GB/T ××××.3—××××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信息化设施(Information facilities)

支撑办公及业务活动的各类信息化软硬件资产及环境。

3.2重点时段保障    (key time protection)

需要提升服务等级,以确保某一时间段内重要活动或重点业务的开展所采取的措施和行为。

3.3运维服务应急事件(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mergency events)

导致或即将导致信息化设施运行中断或运行质量降低或需要实施重点时段保障的事件。

3.4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组织为预防、监控、处置和管理运维服务应急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和行为。

4应急准备

4.1应急管理方针与应急管理组织

4.1.1 目的

确保组建合适的组织以满足日常运维和应急响应的服务要求。

4.1.2应急管理方针

应急管理方针包括:

a)组织及相关利益方应就应急响应的方针达成一致;

b)应急响应方针应该包括组织进行应急响应的目标、原则、范围;

c)应该按照计划好的时间间隔对应急响应方针进行评审。当业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也需要对应急管理方针进行调整。

4.1.3应急管理组织建立

应急管理组织应具备:

a)应策划和组建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组织应由所有相关方面组成,如服务需求方、服务提供方、分包方、供应商等;

b)应急响应组织应在运维服务组织基础上建立,参与应急响应的组织及组织内人员应确保属于提供运维服务的组织及人员,必要时也包括专家顾问及其他机构和人员;

c)应就运维服务及其应急响应服务的范围、要求、等级及沟通过程接口与相关方达成一致,并书面记录;

d)应清楚规定运维服务及应急响应所有各相关方面的角色及关系;

e)组织内对应角色的人员应有多个备份计划;

f)运维过程中涉及组织及人员的角色及关系的变更应与其他相关方达成一致,并书面记录;

g)应建立对组织的重要评审过程。评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以确保仍能继续满足运维服务和应急响应要求。

4.2风险评估与改进

4.2.1目的

系统性识别运维服务对象及运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前改进。

4.2.2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风险识别与评估中,组织应做到:

  1. 应按照一个确定的方法和流程来实施风险评估,确保组织理解其在运维过程中的关键活动、所需资源、限制条件及组织面临的各种威胁。
  2. 应理解当威胁演变为应急事件时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以及业务中断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 应授权组织内或组织外的服务提供方进行风险识别,并将授权通知到所有相关方面。
  4. 被授权的服务提供方应结合具体的现状和要求,独立或与相关方面共同提出风险要素。
  5. 风险要素应从系统级的角度考虑,如运维对象、运维服务内容、组织及流程接口等。
  6. 应根据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评估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基于知识的评估、基于模型的评估等。

    其中,分析评估后应形成报告,报告应包括:

    1)与服务水平目标相比较的运维要求;

    2)现状及趋势信息;

    3)风险要素;

    4)不符合项及问题;

    5)据此提供的管理决策和纠正措施建议。

    评估报告应在服务需求方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评审和沟通,并达成一致。

    确认后的评估报告应作为风险应对和预案制定的信息输入。

    4.2.3 风险应对

    对于识别出的各种风险,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应对策略。可供选择的风险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嫁、风险降低、风险接受。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应该形成改进方案以降低风险,可选择的方案包括:

    a) 降低风险转变为应急事件的可能性;

    b)缩短应急事件的持续时间;

    c)限制应急事件的影响范围。

    4.3应急事件级别划分

    应急事件分级的主要参考要素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系统损失和社会影响。相关责任人应按照以上要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应急事件的级别。

    建议应急事件划分为四级:灾难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Ⅱ级)、严重事件(Ⅲ级)和一般事件(Ⅳ级)。下文给出了四级事件的概要描述,供组织对事件定级时参考:

    灾难事件:由于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原因造成主要IT设施毁灭性损坏,或者由于系统平台或业务数据遭受严重破坏,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服务,造成核心业务服务中断超过48小时。

    重大事件:造成核心业务服务中断超过24小时,或重要业务数据丢失,或业务数据需要后退到上一备份状态。

    严重事件:造成核心业务服务中断超过12小时,或少量业务数据丢失。

    一般事件:造成核心业务服务中断超过4小时,或管理支撑系统服务中断超过24小时。

     

    4.4预案制定

     

    4.4.1目的

    提供应对运维服务应急事件的操作性文件。

    4.4.2预案制定与评审

    应根据风险评估和事件级别划分制定应急预案,预案可以分为总体预案和针对某个核心系统的专项预案及其附则。

    预案中应该考虑到各种应急资源的调配和预置。应急资源主要包括人员、备品备件、资金、系统工具等。

    预案的格式应该能够为运维服务应急响应人员进行系统恢复操作提供快速明确的指导。

    预案应该明确、简洁,易于在紧急情况下执行,并尽量使用检查列表和详细规程。

    应急响应预案的内容应包括:

    a) 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b)具体的组织体系结构及人员职责;

    c)应急响应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d)应急响应的启动;

    e)应急响应的处置;

    f)应急响应的总结 ;

    g)应急响应的保障措施;

    h)应急预案的附则。

     

    4.4.3预案发布

    经过评审确认的应急响应预案,应由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负责预案的分发。

    应确认应急响应参与工作的所有人员都接受预案。

    应建立预案的版本控制。

     

    4.5培训与演练

    4.5.1方法与手段

    应急响应演练的目的,一是为了验证预案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实际的需求,二是为了检验应急响应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默契程度和对运维事件应对步骤的熟练程度。

    演练的方式分为:工具测试演练;场景模拟演练。

    4.5.2培训

    培训的要求包括:

    a)应制定应急响应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响应预案应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b)培训应使得相关组织及人员明确其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责任范围、接口关系,明确应急处置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c)培训至少每年举办一次。

    4.5.3演练

    为了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同时使相关人员了解运维预案的目标和流程,熟悉应急响应的操作规程,组织应按以下要求,组织应急响应的演练:

    a)预先制定演练计划,在计划中说明测试工具或演练的场景;

    b)演练的整个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形成报告;

    c)演练不能对业务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d)按照与最终用户的约定周期,进行有最终用户(或被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完整演练。周期建议可以设定为季度、一年或三年。

    5监测与预警

    5.1日常监测与预警

    5.1.1目的

    保障运维服务的可用性和连续性,及时发现运维服务应急事件并有效预警。

    5.1.2范围

    日常监测和预警的范围包括:

    a)应该对信息化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以跟踪和判别以下对象的容量、可用性和连续性:

    1)应用系统;

    2)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3)网络及网络设备;

    4)安全设备;

    5)主机、存储、外设、视频会议、桌面等设备;

    6)电力、空调、消防等基础环境。

    b)应该对信息化设施支撑的业务数据进行监测预警,以跟踪和判别业务数据是否超出了预警条件。

    5.1.3手段与工具

    服务提供方应结合运维服务级别协议和应急响应预案,开展日常监测与预警活动,包括:

    a) 设立服务台并保持运营;

    b)确定监测项、监测时间间隔与阈值;

    c)确定活动中的人员、角色和职责。

    服务提供方可以采用运维工具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日常监测与预警活动。

    5.1.4记录与报告

    所有方面应建立监测、预警的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

    服务提供方应对日常监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按照约定的形式和时间间隔报告给上级责任者。

    服务提供方发现运维服务应急事件时,应提交单独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a)故障或预警发生及发现的时间和地点;

    b)表象及影响的范围;

    c)原因初步分析;

    d)报告人。

    报告应第一时间提交给上级责任者。报告方式包括电话、邮件、短信或书面报告等,并确认上级责任者收到报告。

    应该对运维服务应急事件保持持续性跟踪。

    5.2核实与评估

    5.2.1目的

    对出现的运维服务应急事件进行有效识别。

    5.2.2核实

    核实应做到:

    a)接到报告的责任者应对报告内容进行逐项核实,以判别运维服务应急事件是否属实。

    b)核实确认后的应急事件报告,应作为事件级别评估的输入。

    c)重点时段保障需求,也应作为事件级别评估的输入。

    5.2.3事件级别评估

    责任人应参见应急准备活动中的事件级别划分,确定应急事件所对应的事件级别。

    应将事件级别置于动态调整控制中。

    5.3预案启动

    5.3.1 目的

    确保以规定的策略和程序启动预案,并保持对应急事件的跟踪。

    5.3.2预案启动

    预案启动应做到:

    a)建立、审议预案启动的策略和程序,以控制预案启动的授权和实施。

    b)就预案启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应在相关方之间就启动何种类型预案达成一致。过程应包括一旦事件升级,与之相对应的预案调整的方式。

    c)预案应由明确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启动。

    d)记录预案启动的过程和结果。

    f)重点时段保障应启动的预案可参考同级别预案确定。

    5.3.3信息通报

    预案启动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应向服务提供方和其他相关方通报信息,内容应包括:

    a)预案启动的原因;

    b)事件级别;

    c)事件对应的预案;

    d)要求采取的技术应对或处置的目标;

    e)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如人员、物资、环境、资金等;

    f)对应急处置过程及结果的报告要求,如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频率等;

    g)信息通报的范围和接收者。

    信息通报的方式如电话、邮件、电视、广播、文件等。

    通报信息应作为调整监测与预警状态及后续活动的输入,后续活动包括应急处置、总结改进等。

    所有相关方应对收到的通报信息进行确认和反馈。

    5.3.4监测与预警状态的调整

    在监测与预警状态的调整中,供方应:

    a)根据调整后的状态开展监测与预警活动,并按一致约定的程序和监测范围、监测频率提供报告。

    b)监测与预警状态的调整应通知各相关方。

    6应急处置

    6.1应急调度

    明确应急调度手段,规范应急调度过程整体及归档。

    在各级责任者调度安排下,实施应急处置。各级责任者根据应急处置要求,对应急处置经费、应急处置人员、应急处置设施等统一调配和管理,并完成调度明细说明的整理和归档。

    应急调度中的工作流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在规定时间要求内,迅速组织人员勘察、分析;
    2. 通过网络、媒体、广播等多种手段快速获取应急事件的相关信息;
    3. 及时组织并协调相关部门及人员召开应急处置工作会议;
    4. 根据应急处置要求,对涉及应急处置组织下达调度命令;
    5. 组织人员保护可追查的相关线索。

    应对调度过程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6.2排查与诊断

    6.2.1目的

    基于启动的预案,开展排查与诊断。

    6.2.2手段工具

    在排查与诊断中,应建立多渠道的应急处置支持模式,如:建立由服务商、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构成的应急处置支持模式。

    故障排查与诊断的流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应急处置责任者调配处置人员进行现场故障排查;
    2. 现场处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诊断,必要时可寻求外协人员以现场或远程方式进行支持,在此过程中可借助各类排查诊断分析工具,如:应用软件、电子分析工具、故障排查知识库等;
    3. 现场处置人员应随时向处置责任者汇报故障排查情况、诊断信息、故障定位结果等;
    4. 将排查与诊断的过程与结果信息进行整理与归档。

    6.2.3问题沟通与确认

    在问题的沟通与确认中,应做到:

    a)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级责任者应及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处置故障点、造成故障的原因、排查诊断等。

    b)应及时完成对沟通信息及对应组织人员的核实与确认,同时对确认信息完成归档、上报、审批等事项。

    c)应将问题沟通结果与确认信息告知相关利益方。

    6.3处理与恢复

    对故障进行有效、快速的处理与恢复。

    应基于预案和知识库进行故障的处理与恢复,处理与恢复的原则包括:

    1. 应在满足相应服务级别协议要求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服务;
    2. 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应造成新的事件发生。

    必要时可启用备品备件、灾备系统等。

    应该对过程及结果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告知相关方面及人员。

    责任者应组织对处理与恢复的结果进行初步确认。

    6.4升级与信息通报

    6.4.1目的

    通过实施有效评审,实现对应急处置的升级与通报。

    6.4.2处置过程及结果的评审

    故障处置责任者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故障处置过程及结果情况进行评审。

    在评审中,应参考服务级别协议中对事件处置内容情况的设定,同时结合应急故障处置的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当应急故障现场处置的情况超过原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处置级别要求时,应作为应急事件升级的输入。

    6.4.3升级

    在升级中,组织应做到:

  7. 建立、审议应急事件升级的策略和程序,以控制应急事件升级的授权和实施。
  8. 就事件应急事件升级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应在应急处置涉及组织单位之间就确认事件升级达成一致。
  9. 升级过程应包含预案调整、人员调整、资金调整以及相关设施调整。
  10. 应急事件升级的实施授权应由明确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启动。
  11. 对应急事件升级的过程和结果信息进行整理与归档。

    6.4.4信息通报

    应急事件升级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应向服务提供方和其他相关方通报信息,内容应包括:

    1. 事件升级的原因;
    2. 事件升级后的级别;
    3. 事件升级后与之对应的预案;
    4. 根据升级事件处置的要求和目标,确定所需的技术应对措施;
    5. 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如:人员、物资、环境、资金等;
    6. 对升级事件处置过程及结果的报告要求,如:报告程序、报告对象、报告内容、报告频率等;
    7. 信息通报的范围和涉及接受者。

    信息通报的方式如电话、邮件、电视、广播、文件等形式。

    通报信息应作为应急事件故障处置恢复的输入。

    6.5持续服务与评价

    为应急故障处置提供持续性服务保障,并完成对故障处置结果的评价。包括:

    a)在完成对应急事件故障处置后,应组织运维人员提供持续性服务。

    b)应对持续性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

    c)故障处置责任者应对已完成的故障处置和持续性服务阶段的运行状态,做出自评报告。

    d)在相关方之间就持续性服务与评价报告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由明确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提出应急事件关闭需求。

    e)持续服务的评价结果,应作为应急事件关闭的输入。

    6.6事件关闭

    6.6.1 目的

    规范并明确应急处置的关闭流程。

    6.6.2 申请


    在申请事件关闭前,应做到:

    a)建立、审议事件关闭的策略和程序,以控制事件关闭的授权和实施。

    b)该对应急事件处置的过程文档和各评审/评价报告进行整理。

    c)由明确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提出事件关闭申请,并提交相关文档资料。

    d)应急事件关闭申请和文档资料,应作为事件关闭核实的输入。

    6.6.3 核实

    接到事件关闭申请的责任者应逐项核实报告内容,以判别应急事件处置过程和结果信息是否属实。

    核实后的应急事件关闭申请报告,应作为事件关闭通报的输入。

    6.6.4关闭通报

    应建立、审议应急事件关闭通报制度。

    应急事件关闭的责任者或授权管理者应向相关利益方通报信息,内容应包括:

    1. 应急事件的级别;
    2. 事件对应的预案信息;
    3. 应急事件处置的过程情况;
    4. 事件的调整升级情况;
    5. 持续性服务状况信息;
    6. 事件处置评价信息;
    7. 事件关闭申请的处理意见;
    8. 关闭通报的范围和涉及接受者。

       

    7总结改进

    7.1应急事件总结

    7.1.1 对事件的总结

    在事件关闭之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次事件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事件总结应该包含:

    a)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b)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c)评估应急事件造成的影响;

    d)降低事件发生频率、减轻损害和避免再次发生的方法。

    7.1.2 调查和收证

    当一个事件涉及到责任认定、赔偿或诉讼时,应收集、保留和呈递证据。证据可能用于:

    a)内部问题分析;

    b)用作有关可能违反合同或规章要求的法律取证;

    c)与供应商或其他组织谈判赔偿事宜。

    7.2应急体系的保持

    7.2.1 总则

    为保证应急体系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需要对应急体系进行不定期及定期的维护和审核,以确保组织具有足够的应急响应能力。

    体系维护主要是指当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客户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对现有的应急体系,尤其是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进行修改。体系维护应该是不定期进行的,是由事件驱动的。

    体系审核主要是指对组织当前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管理模式进行评审,以确保它们符合预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明确组织在应急响应方面的主要不足和改进方向。体系审核应该是定期进行的,组织应该至少一年进行一次体系审核。

    7.2.2体系维护

    组织应该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应急体系维护计划。此维护计划应该确保任何影响到组织应 急管理的重大变更都能被识别出来,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变更进行分析,并对应急管理体系做出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涉及应急管理的方针策略、流程、应急预案和资源配置。

    体系维护流程的结果应该包括:

    a)关于应急体系维护活动的文档记录;

    b)确保应急响应的相关人员都已经明确应急体系的调整内容,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c)当需要对风险评估、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进行调整时,保留必要的文档记录。

    7.2.3体系审核

    相关责任者应该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确保体系具有持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体系审核应该包括评估体系不足和改进建议。体系审核的结果应该正式存档并通知给相关责任者。

    a)体系审核的输入信息应该包括:

    1)相关利益方的要求和反馈;

    2)组织所采纳的用于支持应急响应的各种技术、产品和流程;

    3)风险评估的结果及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4)应急预案的测试结果及实际执行效果;

    5)上次体系评审的后续跟踪活动;

    6)可能影响应急体系的各种业务变更;

    7)近期在处置应急事件过程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

    8)培训的结果和反馈。

    b)体系审核的输出结果应该包括:

    1)应急体系的改进目标;

    1)如何改进应急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2)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软硬件、资金等。

     

    7.3应急准备工作的改进

    应急事件总结、体系维护和体系审核的结果应该作为应急准备阶段的重要输入信息。组织应根据应急事件总结报告中给出的建议项和体系评审结果来调整应急准备和风险应对的策略。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规范的使用

    运维服务应急响应过程包括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和总结改进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包括若干重点任务,这些任务覆盖了日常工作、故障响应和重点时段保障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下表描述了不同类型活动与重点任务的基本对应关系。

    表1 日常工作、故障响应、重点时段保障与任务的对应关系表

    主要环节

    重点任务

    日常工作

    故障响应

    重点时段保障

    应急准备

    运维组织建立

       

    风险评估与改进

       

    事件级别划分

       

    预案制定

       

    培训与演练

       

    监测与预警

    日常监测与预警

     

    核实与评估

     

    预案启动

     

    应急处置

    应急调度

     

    排查与诊断

     

     

    处理与恢复

     

     

    升级与信息通报

         

    持续服务与评价

     

    事件关闭

     

    总结改进

    事件总结

     

    应急准备工作的保持

    应急管理体系的改进

     

车牌识别一体机现场安装文档指导书 20150115 OK

车牌识别一体机安装指导说明

 

  1. 安装距离:保证有效识别距离在2m以上。所谓有效识别距离,是指可识别的车道长度。
  2. 安装位置摄像机安装在道闸主机前靠近车道的一侧安全岛为佳,以摄像机不伸出安全岛和紧靠道闸主机但不影响道闸使用为原则,见图1。



图1

  1. 安装高度:对应不同的识别距离,安装高度相应变化,确保俯角小于30。建议选用高度可调的立柱。由于一体机出色的宽动态效果,高低杆安装都能得到较高的识别率。

    请尽量保证车牌在图像中水平,如果水平角大于30。会一定程度影响识别率。

    下图是正确安装的高杆和低杆成像示例:


 

图2

安装高度与对应有效识别距离的典型配比:

参考序号

有效识别距离D(米)

推荐安装高度H(米)

对应俯角C(度)

1 

3 

1.2 

约25

2 

4 

1.5 

约20

3 

5 

1.8 

约20

4 

6 

2.2 

约20

 

  1. 相机补光灯亮度设置:对应不同的识别距离,内置补光灯的亮度需要不同的设置;

    在网页界面的”安装引导”页可设置内置补光灯亮度等级(见图3)


图3

 

推荐的亮度等级与有效识别距离配比表

参考序号

有效识别距离D

亮度等级

1 

3米以内

2 

2 

3~4米

3 

3 

4~6米

4 

4 

6~8米

5 

5 

8~10米

6 

6 

10米以上

7 

 

内置补光灯亮度合适时效果如图4:


图4

内置补光灯过亮,造成过曝的情况如图5,此时应酌情降低内置补光灯的亮度等级。


图5

 

注意:内置补光灯仅用于照亮车牌,而不适于对环境进行补光。

 

  1. 外置补光灯选型与安装:为了在夜间得到更好的成像质量和提高识别率,需要安装外置补光灯。外置补光灯使用停车场专用白光LED补光灯,带光敏电阻自动开关功能,防水等级IP65。安装示意见图6。


    图6

    外置补光灯功率、聚光角度与有效识别距离的典型配比表

参考序号

有效识别距离D

聚光角度c(度)

推荐功率(瓦)

1 

5米内

90 

10 

2 

5到10米

60 

10或15

3 

10到20米

45 

15或20

4 

大于20米

30 

20或更大

 

特别需要避免以下外置补光灯错误的安装情形:

外置补光灯与一体机安装距离过近:如图7左,两者的安装距离小于30cm,补光灯的光线会直接被车牌表面的反光涂层反射到镜头,导致车牌在视频图像中过曝,显得发白,影响最终的识别结果;


图7

注意:请确保外置补光灯的安装位置到一体机的垂直距离保持在40CM以上;

 

  1. 镜头变倍设置:为了在不同识别距离上达到最佳识别效果,需要调节镜头变倍,使得车牌在视频中的宽度在120-200个像素范围,或者占视频图像宽度的1/10-1/7之间。可在网页界面的”安装引导”页进行调节,引导页的视频图像上已经给出了一个推荐的车牌尺寸,只需调节”变倍”,配合”聚焦”,使实际场景中的车牌尺寸尽量接近于推荐的车牌尺寸即可(见图8)。


图8

 

  1. 虚拟线圈设置:可在网页界面的”安装引导”页面进行配置,见图9。


图9

线圈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参考图10和图11。


图10


图11

注意:请确保线圈位置在视频图像的下半部分!

 

 

  1. 主要技术参数
  2. 车牌像素宽度:120-200
  3. 侧角:建议小于30度,支持45度;
  4. 俯角:建议小于30度,支持45度;
  5. 最佳识别区域:视频图像的下半部分(虚拟线圈绘制于此);
  6. 有效识别距离:推荐3~6米,支持2~8米(按标配的2.8~12mm镜头),4~16米(升级的6~22mm镜头),最大到30米(升级到手动的5~50mm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