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误报的概念

一、误报警定义的诠释

国标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中将误报警定义为:“由于意外触动手动报警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对未设计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部件的错误动作或损坏、操作人员失误等而发出的报警。”

现结合安防工程实际,谈谈个人对此定义的理解,

定义共有四层意思:

    一、”由于意外触动手动报警装置”。此处的手动报警装置不仅指防范现场的紧急按钮,它应包括系统中的所有紧急报警装置,如:脚挑、脚踏、被保护人员以及值班人员随身携带的紧急报警装置(如手表式无线发射装置、打火机式无线发射装置)等。”意外”。指相关人员不注意产生的行为。在目前的安防工程运行中用墩布擦地触发脚挑产生误报警的现象是此类误报警中较多的一种。

二、”自动报警装置对未设计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自动报警装置即指各种入侵探测器,如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等。未设计的报警状态,即不应产生报警的状态。例如:现在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短遮光时间一般是40ms-700ms,如果使用中将最短遮光时间调至100ms(遮光时间<100ms为未设计的报警状态),此时有一飞鸟遮挡红外线的时间不足100ms,系统不应产生报警,否则为误报警。这层意思告诉我们:在设定的报警阈值以内,一旦入侵发生即可报警;在设报警阈值以外的一切报警均属于误报警。由此可以想到:适当的调节系统的灵敏度,可以减少误报警。

三、”部件的错误动作或损坏”,这里所说的”部件”既可以理解为具体零部件、又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一个设备或者分系统。

  1. 导致部件错误动作的原因通常有:温度过高或过低、电压不稳、强电磁场干扰、软件病毒等。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电阻的阻值改变,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致使系统误报警。一旦温度回复,电阻也恢复正常值,误报警消除。这种现象在电子学中称为设备的”漂移性故障”。所以部件的错误动作而引起的误报警,即可认为是漂移性故障引发的误报警。这类误报警在实际工程中多出现在室外设备选择不当上。

    2. 导致部件损坏的原因通常有:电流过大、人为损坏、自然损坏等。例如:电流过大会烧毁元器件,甚至系统,导致系统误报警。这种损坏只有人为修复后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这在电子学中称为”损坏性故障”。所以部件的错误动作而引起的误报警,即可认为是损坏性故障引发的误报警。系统短路或遭雷击是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另外,防止人为破坏也是安防工程设计和使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四、”操作人员失误等”。如果值班人员未能按时解除警戒,现场工作人员的进入,势必导致系统的误报警;又如:值班人员未注意程序的改变,而输入了错误的指令,也必将造成系统的误报警。因此,提高值班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减少系统误报警的重要环节。

        此处的”等”指上述四类产生误报警以外的情况。

        总之,正确、全面地理解误报警定义,了解误报警产生的原因,对建造高可靠、低误报警的安防工程,颇具现实意义。

    二、防盗报警系统误报因素分析及避免的方法

    报警系统误报警给用户带来损失。为了开发低误报产品,科技人员付出了极大努力,其效果显著。但误报警依然存在,问题出在何处?又当如何解决呢?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报警系统产生误报警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国标规范中关于误报警的定义入上节所述,但针对用户来讲,会认为”系统报警了,我过去发现什么事也没有”就叫误报,其实不然。在我国一般都认为:”没有出现危险情况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即为误报警。”按照这个定义,报警系统的误报率(在一定时间内,系统误报警次数与报警总数的比值)一般都会在95%以上。在西方一些国家关于误报警的定义是:”误报警是指实际情况不需要警察而使警察出动的报警信号,其中不包括那些因恶劣自然气候和其他无法由报警企业以及用户操纵的特殊环境引起的报警信号。”按照这个定义,美国UL标准规定:”每一报警系统每年最多只能有四次误报警。”

    1、报警设备故障引起的误报警: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称为故障。故障的类型有损坏性故障和漂移性故障 

       损坏性故障包括性能全部失效和突然失效。这类故障通常是由元器件的损坏或生产工艺不良(如虚焊等)造成。  

       漂移性故障是指元器件的参数和电源电压的漂移所造成的故障。例如:温度过高会导致电阻阻值的变化,此时设备表现为时好时坏。事实上,环境温度、元件制造工艺、设备制造工艺、使用时间、储存时间及电源负载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元器件参数的变化,产生漂移性故障。 

      无论是损坏性故障还是漂移性故障都将使系统误报警,要减少由此产生的误报警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报警设备的生产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在作系统设计的同时,还需作可靠性设计,如冗余设计、电磁兼容设计、三防设计(防潮、防盐雾、防霉菌)、漂移可靠性设计等。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制造过程的可靠性,如对元器件质量的严格筛选;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等,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销售报警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检验内容为: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生产企业的工业生产许可证书或安全认证证书或生产登记批准书。  

     (2)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防市场的检查、抽查,发现生产、销售安防产品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3)报警系统建设单位(用户)应在相应的工程文件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选用经授权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国外设备要选用正规渠道进口的、按国际先进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  (4)为了保证报警系统的良好工作状态,必须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制度。顺便提一句,目前我国报警系统的维修方式有待解决,最好是变工程承建单位的维修为专业维修公司的维修,这样不仅有利于维修资源(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维修备件等)的利用和维修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安全防范系统的可*性。 

     2、系统设计不当引起的误报警  

      设备选择是系统设计的关键,而报警器材种类繁多,又各有自己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选用不当就会引起误报警。例如,*近震源(飞机场、铁路旁)选用震动探测器就很容易引起系统的误报警;在蝙蝠经常出没的地方选用超声波探测器亦使系统误报警,这是因为蝙蝠发出超声波的缘故;电铃声、金属撞击声等高频声均可引起单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的误报警……,因此,要减少由于器材选择不当引起的误报警,系统设计人员要十分熟悉各种报警器材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还必须掌握现场环境情况、气候情况、电磁场强度以及照度变化等,以便因地制宜选择报警器材。  

      除设备器材选择之外,系统设计不当还表现在设备器材安装位置、安装角度、防护措施以及系统布线等方面。例如:将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对着空调、换气扇安装时,将会引起系统的误报警;室外用主动红外探测器如果不作适当的遮阳防护(有遮阳罩的最好也作防护),势必会引起系统的误报警;报警线路与动力线、照明线等强电线路间距小于1.5m时,而未加防电磁干扰措施,系统亦将产生误报警……。

     3、施工不当引起的误报警  

      这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2)设备安装不牢固或倾角不合适。  (3)焊点有虚焊、毛刺现象,或是屏蔽措施不得当。   (4)设备的灵敏度调整不佳。  (5)施工用检测设备不符合计量要求。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尽快实行安防工程监理制,这很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由于施工环节造成的误报警。 

     4、用户使用不当引起的误报警  

      由于用户使用不当常常会引起报警系统的误报警。例如:未插好装有门磁开关的窗户,夜间被风吹开;工作人员误入警戒区;不小心触发了紧急报警装置;系统值班人员误操作;未注意工作程序的改变等都是导致系统误报警的原因。对用户使用不当进行分析,弄清错误所在,提高使用者的水平,可以大大降低报警系统的误报警次数。  

    5、环境噪扰引起的误报警 

    由于环境噪扰引起的误报警是指报警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的,从原理上讲是不可避免的,而事实又是不需要的,属于误报警。例如:热气流引起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误报警;高频声响引起单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的误报警;超声源引起超声波探测器的误报警等。减少此类误报警较为有效的措施就是采用双鉴探测器(两种不同原理的探测器同时探测到”目标”,报警器才发出报警信号)。现行的产品有:微波+被动红外双鉴器、声控+振动玻璃破碎双鉴器、超声波+被动红外双鉴器等。但是有些环境噪扰双鉴探测器却无能为力,例如:老鼠在防范区出没;宠物在居室内走动等。为此,科技人员又将微处理技术引进报警系统,使其具备一定的鉴别和思考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是入侵者还是环境噪扰引起的报警。   

    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推广应用,报警系统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环境噪扰引起的误报警现象必将随之降低.

     
     

     

     

    刘 芳

    汇沣新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6年5月

发布者

陈尚华

武汉华通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经理 Tel:15802770555 QQ:6066510欢迎各位加我的微信交流:qq97665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